借优秀传统文化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2021-03-19 22:59王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语文

王萍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思考分析,打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语文课程。基于此,本文将立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分析,从传统文化氛围营造、拓宽教学模式引导、主题习作分析思考、实践活动分析思考、鼓励课外学习探究方面具体阐述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意义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23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络时代下,多元文化逐渐涌入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学习环境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小学阶段融入传统文化就显得很有必要。作为语文教师,笔者深知语文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才更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以下几点展开具体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无论是水墨绘画、诗词歌赋,还是民风民俗、儒释道文化,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是,在外來文化的冲击下,文化趋同性越来越严重,传统文化的处境非常不理想。传承传统文化有丰富的意义。第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素养、精神基础,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第二,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学生心里埋下民族的种子,抵抗外来文化的冲击。第三,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思想,学生在优秀文化的影响下,能够逐渐充实自己,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谋得一席之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就所有生物而言,即使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造成的”,乔治·艾略特如是说。在语文教学中,环境氛围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想要借助传统文化浸润教学过程,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思考,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分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氛围中入情入境,充分感知语文知识的内涵,并在进一步分析和思考中,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精卫填海》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经典神话故事”主题,举办主题黑板报、传统文化角等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参与到活动中,将自己了解到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经典故事、丰富素材、可贵精神等分享出来。同时,教师还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等,采用图片、影视作品、声音等途径,将与经典神话故事有关的情境呈现出来。学生们在入情入境思考的过程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会得到显著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最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继而在生生思维相互碰撞中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2.拓宽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多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参与的模式开展教学,这样的方式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寻找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素材,并借助信息技术拓宽教学模式,融入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中深入探究,有序思考,将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中收获更好的自己。

以在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中都非常重要地位的“古诗词”为例,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当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层指导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在情境教学模式中,结合古诗词中营造的意境,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思考;在分层指导模式中,充分了解学生成长的需求,找到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资源和模式,为学生精准推送,从而让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知识中体会到学习的魅力;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诗词的含义,在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成长的学习模式,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中体会到古诗词中包含的丰富文化,并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主题习作分析思考,促进认识理解

在教学中,围绕每一个传统文化的主题安排对应的习作是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并加深对不同主题知识的认识的一种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分析,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的主题文化,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模式完成习作,从而在分析和感知中,燃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讲解《北京的春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节日为主题,要求学生分享与春节有关的经历。在分享中,与春节有关的节日传统逐渐融入课堂当中。这时候,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出不同地区过春节时候的场景,并带领学生感受春节的魅力。当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并且也积累了很多相关的文化知识之后,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习作写出自己对春节的理解,继而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更深层次的感悟。最后,教师再结合对学生作品的分析,以评语的方式指出学生写得好的地方,鼓励学生;指出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或者存在冲突的内容,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文学作品,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分析思考实践活动,促进能力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讲解固然重要,实践探究也不可或缺。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也不例外。考虑到传统文化是在长时间的积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在社会中传承的文化,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带领学生从生活中取材,结合实践活动完成深入探索思考,并在不断实践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其实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的寒假作业里布置收集春联的作业。学生们不仅要了解春联的内容,还需要分析其中包含的每一个家庭的期盼和希望。学生在参与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对春联这一传统文化素材的理解。再如,在每一堂语文课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完成“课前诵读”活动。在教学中,选择唐诗宋词、《三字经》《千字文》等精悍短小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课前诵读,带领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并带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在组织“课前诵读”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素材的选择。尤其是要观察学生在一段时间后的表现,穿插不同主题和不同素材组织学生阅读,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5.鼓励课外学习探究,阅读思考内化

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它只是学生学习的例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举一反三”,以“传统文化”为大方向,在课外阅读中解决学生课堂中不理解的困惑、完善课堂中不了解的内容,并在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思考分析中,达到理想的教学引导效果。此外,学生们在课外阅读中,视野也会得到拓宽,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也会在这一阶段得到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教学需求精选素材,带领学生在课外阅读素材中充实自己。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国民间故事》《三国演义》《猴王出世》《红楼梦》等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素材,寻找其中包含的悠久文化,并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体会不同文学作品想要呈现出的深刻含义。在组织课外阅读期间,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读书交流会、情境再现活动等,让学生通过灵活的方式将自己的阅读体验逐一呈现出来。学生们在参与活动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会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优秀教育资源,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敢于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开拓创新,积极思考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的途径,从而为学生搭建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结合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芦净《让“传统文化”点亮在小学语文课堂》,《东西南北:教育》2019年第18期。

[2] 杨秀堂《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神州》2019年第8期。

[3] 张颖《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令小学语文课堂“有趣有味”》,《中外交流》2019年第25期。

[4] 李宏《新课改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方法》,《新课程》2019年第5期。

1277501705261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模式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