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摘 要:刘基的寓言体散文《郁离子》在明代文学中极具特色,它继承并发展了庄子的寓言,被称作“子书之第一流”[1]。刘基的寓言对庄子寓言的继承是多方面的,首先,在语言上,刘基的寓言风格辨博奇诡,巧于比喻,颇似《庄子》的汪洋恣肆;其次,在内容上,大量神话、动植物意象的使用和对《庄子》寓言故事的引用和改造;再次,是在艺术手法上,更多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最后在艺术风格上,刘基的寓言多继承庄子寓言中的平淡奇诡。
关键词:《郁离子》;刘基;庄子
中图分类号:B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21)04-0046-04
The Inheritance of Yu Li Zi to Zhuangzi's Fables
ZHANG Chao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1,China)
Abstract: Liu Ji's allegorical prose Yu Li Zi was very distinctive in Ming Dynasty literature. It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Zhuangzi's allegory and was called “the first class of Zishu”. Liu Ji's fables inherited Zhuangzi's fables in many ways. First of all, in terms of language, Liu Ji's fable style is curious , clever in metaphors, and resembles the style of Zhuangzi ; secondly, in terms of content, there are a lot of myths, the use of animal and plant images , the quo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fables of Zhuangzi ; What's more, in terms of artistic techniques, more irony techniques are used; Finally, in terms of artistic style, Liu Ji inherited the plain and weirdness of Zhuangzi's fables in the many ways.
Key Words: Yu Li Zi ; Li Ji; Zhuangzi
刘基生性耿介,为官公正,因此得罪不少权贵,多次被贬谪,其对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理想的追求,碰到现实的打击,遂辞官归隐青田,发奋而著《郁离子》,书中多处体现对道家思想的接受和对庄子寓言的继承。
一、刘基及《郁离子》
(一)刘基其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号文成,浙江青田(今文成)人。刘基仕宦两朝,经历朝代更迭,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郁离子》《覆瓿集》等,其作品主要收集在《诚意伯文集》中,与宋濂、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2],其中《郁离子》不仅是刘基最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他协助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思想理论来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刘基出生于浙江青田,青田有多处道教名胜古迹,如括苍洞天、南田福地、元鹤洞天等,刘基在青田生活、成长、求学,必然会受到家乡道教风气的影响和道家文化的熏陶。吕立汉在《刘基评传》中指出,在民间传说中有刘基与张三丰同为道友的故事,张三丰“千里迢迢来到南田山拜访刘基”。[3]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也说明刘基本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道学上也有自己的建树。刘基经历元末社会的黑暗,他辞官归隐转而著述的《郁离子》在思想上具有道家的思想特点,其中更为明显的是对《庄子》寓言体的发展,在寓言中或讽刺或劝诫。
(二)《郁离子》其书
《郁离子》全书共有十八章,一百九十五篇,各篇独立,自成系统。《郁离子》自明至今版本众多,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龙泉章氏刻本,但并未见于诸家的著录,所以目前认为明代版本以成化本为最早,在清代的刻本中又以《学津讨原》本为最精,现当代又出了不少的译注本,这里就不再加以赘述,本文涉及到《郁离子》内容的,多是引用天津古籍出版社傅正古评注的《郁离子评注》。
对于郁离子书名的来源,学界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近年来又有不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晁中辰在《刘基〈郁离子〉书名探源》提出,“郁离”二字取自王褒的“离离若缘坡之竹,郁郁若春田之苗”;[4]刘洪强《刘基〈郁离子〉之名出自左思〈咏史〉考》,认为“郁离”二字应出自“郁郁涧底松,离离上山苗”一句;[5]不过最为常见的说法还以徐一夔在《郁离子》序言中所说,“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6]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郁离,比类旁通,故三闾(三闾大夫,即屈原)泽畔之吟,离骚惓恳之意也。”[7]这个解释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去解析,认为郁离子是作者假托的人物,是为了借郁离子之口表达作者的政治主张。虽然各家解释不同,但都有共通点,即内容的諷谏性。
二、《郁离子》对庄子寓言的继承与发展
张宏敏和吴光在《论老庄、道教对刘基学术思想的影响》一文中,通过对刘基《郁离子》等散文的解读。[8]认为书中频繁使用比喻,语言充满张力,与《庄子》的相似度很高。刘基是在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庄子的寓言,具体表现在语言、内容、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四部分,也是明代寓言文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语言上
徐一夔在《郁离子》的序言中写到,刘基寓言在语言上的特色“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6]这样的语言风格颇得庄子的风味,汪洋恣肆、浪漫又富丽。在《千里马·八骏》篇以马来比喻人才,以牧马来比喻为政,写了因将马分为不同等级,不能赏罚分明而至“天下萧然”,篇幅不长,却行文变幻多端,所以钟惺评价“句法极变换,极古隽。”[9]而在《牧豭·世事翻覆》中的描写就更加细致和新奇,《世事翻覆》篇中,描写了鄱阳湖阴晴不同的变化,从刚开始的“风云不兴,白日朗照,魚虾之出没皆见”到“山之云出如缕,不顷刻而翳日,风歘然薄石而偃木”[10]306,短短数语形象地表达了鄱阳湖在晴天和阴天变化,对鄱阳湖风云骤起的场面描绘,以此比喻世事的翻覆,警示“天下之安久矣,人恬不知患”,人们应该知道有危险就去规避,而不是暴虎冯河,死而不悔;《瞽愧·即且》篇,“即且与蝁遇于疃,蝁褰首而逝,即且追之,蹁旋焉绕之,蝁迷其所如,则呀以待。即且摄其首,身弧屈而矢发,入其肮,食其心,啮其晵,出其尻,蝁死不知也。他日行于煁,见蛞蝓欲取之。”[10]132即且就是蜈蚣,它看到毒蛇就开始追赶,对于追赶的场面,刘基描写生动,遣词贴切,蜈蚣先是抓住它的头,然后身子弯曲像射箭一般射进了毒蛇的喉咙里,最后竟然将比自己大几倍的毒蛇置之于死地,虽然着墨不多,但构思奇妙,引人入胜,把毒蛇的骄傲自大,不听劝阻的形象描写的十分丰满,在语言上有庄子的辨博奇诡的风味。
(二)内容上
《郁离子》有大量篇幅是对庄子寓言的改造,有直接引用也有间接的转化。刘基的寓言和庄子的寓言相似之处是都塑造了一个光辉陆离、充满想象的艺术世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鬼神、神话和动植物意象。
首先,《郁离子》在篇章结构上与《庄子》很接近,该书共十八章,每章又有标题,标题更多是取自首篇寓言中的前2~4个名词性的词语作为标题,并不能够概括全章内容,这一点和先秦诸子的著作编排方式相同,也很类似《庄子》的外篇和杂篇的编排;全篇的内容都是由“郁离子曰”郁离子这个人物出现在文中进行议论,也是对先秦文学中的“君子曰”形象的继承,后来的《聊斋志异》中也出现的“异史氏曰”都是这一传统的演变。
其次,《郁离子》在内容上大量使用各种意象,其中涉及历史、神话人物180个左右、动物170多种,植物80多种。[11]动物意象的使用占全部意象的大部分,借此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鄙陋的人情世故等。直接以动物为题的寓言就有《千里马》《养枭》《献马》《燕王好乌》《噪虎》《九尾狐》《象虎》《蟾蜍》《救虎》《晋灵公好狗》《捕鼠》等等,这些故事大多利用寓言来说理,如《千里马》中的千里马因“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10]1,讽刺了对人才只看地域出身,而不看真才实学的乱象;《养枭》中对“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10]193认为这并不是人才的正确培养方式。
最后,《郁离子》中不少的篇目是取材或改编自《庄子》,如《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朝三暮四”的寓言,在《郁离子·天地之道》篇中描绘统治者们“聚其所欲而勿施其所恶”的养民观,对这样的驭民之术刘基持反对的看法,认为这样的做法无非“朝四暮三”;《郁离子·螇螰》中写“(螇螰)冬春不知也”[10]261和《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意蕴颇为类似,“螇螰”和“蟪蛄”都是蝉的名字,古书中记载它的寿命十分的短暂,而这两句则都共同表达了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怅然;还有一些是对《庄子》寓言的创造性改编,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诸如《郁离子·玄豹》中的石羊先生就是对《庄子·外物》中的《涸辙之鱼》的改编,不过在从《庄子》中对《涸辙之鱼》怜悯而变为对饥饿之人的同情,对弱者相求而不能帮助的悲凉。此类从《庄子》中引用或化用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寓言也表明刘基的寓言作品在内容上对庄子寓言的继承。
(三)艺术手法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最为突出的是讽刺手法的使用。“所谓讽刺,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绝不能成为所谓的讽刺,非写实的讽刺,既是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污蔑”。[12]所以鲁迅认为讽刺的内核应该是写实的,讽刺的出发点应该是具备公道之心的,用这个标准去衡量《郁离子》,该书的确是一部优秀的讽刺之作。
1.对品德败坏、不良行为的嘲讽。如在《郁离子·山居野狸》中,通过刻画了一只狐狸被诱捕器夹住,但宁死也不肯松开鸡的故事,描写了宋国的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严加拷打也不肯说出实情,最后被打死的故事。地方官临死前还告诉儿子:“善保若货,是吾以死易之者。”[10]394用至死不肯松口的狐狸来比喻贪官污吏,对这种爱财如命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在《郁离子·窃糟》中对有一点学问就沾沾自喜,从而到处炫耀的讽刺,从前鲁国的人并不会造酒,只有中山地区的人擅长酿造千日的美酒,一个在中山做官的人窃取了那里的酒渣拿回家用鲁国的就浸泡,逢人便夸耀,最后被揭穿,最后作者讽刺“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10]111
2.对于统治者昏庸和政治黑暗的描写。如《千里马·燕王好乌》《灵丘丈人·晋灵公好狗》《灵丘丈人·卫懿公好禽》等,都表现了统治者的昏庸和臣子的阿谀奉承。如在《燕王好乌》中的燕王喜爱乌鸦,甚至到了“故凡国有事,惟乌鸦之听”,上至大臣下到百姓都对乌鸦恭恭敬敬的,而后即位的燕王不喜欢乌鸦,人们又觉得乌鸦很丑陋。这是一幅辛辣的讽刺图画,“乌鸦”又来比喻那些被宠信的奸佞大臣,他们善于玩弄学术,骗取信任后,在朝廷中胡作非为,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还乔装打扮,把自己伪装成忠良之士,对真正的忠臣进行杀害,以此作为邀功的资本;而《晋灵公好狗》的题材取材于《左传·宣公二年》,作者不拘泥于史实,对原有的故事进行加工,虚构了人物的对话,生动的刻画屠岸贾的跋扈、谄媚和晋灵公的昏庸,甚至将这类人比作“其如晋灵公之狗矣”[10]77
吕立汉在《论〈郁离子〉的讽刺艺术》中谈到“寓言体讽刺文学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喻体的设计。[13]刘基的寓言中各种神话和动物意象的使用,让道理直观而深刻地展现,书中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感,对元末明初黑暗现实的讽刺占据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也有不少篇目阐述了作者的政治观和人才观,为后来辅佐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四)艺术风格
平淡是中国古代传统审美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来源于道家的思想,庄子在前人基础上加以发挥,提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到了魏晋时期的陶渊明更是用自己的诗文创作成就了平淡的美学境界。虽然刘基受道家影响,但精神底色還是传统的儒家,不过每当受到挫折时,便转而在老、庄等道家著作中寻求慰藉。钱基博评刘基的散文写道“会稽山水诸记,幽秀又柳州之意:其音清越,殊胜濂也。”[14]
在《郁离子》中,刘基也使用了大量的白描手法,不加修饰,不见渲染,仅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灵动的人物形象。在《救虎》《梓棘》《司马季主论卜》《梓棘争美》《豢龙采药》等篇目里体现的尤为明显。如在《救虎》一篇中,写了一个道士在发生山洪时救了一只老虎,最后老虎却把道士咬伤。道士初见老虎因为距离远,并未看出是什么动物,只是辨认出“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把它救上船以后,才看清楚是老虎“始则蒙蒙然,坐而舐其毛”可是等到上岸“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10]这段文字用词简洁却十分精当,将老虎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描写的传神,也生动写出了老虎的诡计多端,在阅读之外也给人更多的深思;而在《梓棘》中全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读起来流畅自然,铿锵有力。
三、结语
刘基博学多识,具有强烈的事功意识,然而生活在元末明初,现实的黑暗和残酷让他无法实现理想抱负,加上道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他在艺术上接受了《庄子》,写下一部《郁离子》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过刘基对《庄子》的接受更多是一种外在的,并未触及到《庄子》精神的内核,更多是无可奈何后的自我解忧,并非真正的达观。不过在外在上,《郁离子》对《庄子》的继承是明显的。
《郁离子》在继承庄子寓言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中国寓言文学史上的又一大高峰,所以凝溪在《中国寓言文学史》一书中称“刘基之后六百年中还尚无来者”[15]。将庄子的汪洋恣肆,变而为气昌而奇,不仅是对《庄子》的语言、内容、艺术风格等外在的形式进行继承,还是对《庄子》“籍外论之”寓言传统的回归,是中国寓言、中国文学一座丰富的宝藏,值得更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松芳.自负一代文宗:刘基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98.
[2] 清·刘基·诚意伯文集·卷首[M].四部丛刊本.
[3] 吕立汉.千古人豪:刘基传[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9
[4] 晁中辰.刘基《郁离子》书名探源[J].社会科学辑刊,2013,000(005):137-138.
[5] 刘洪强.刘基《郁离子》之名出自左思《咏史》考[J].文学遗产,2014(4):116-116.
[6] 明·刘基撰.郁离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 吴克求,叶光雄.刘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39.
[8] 吴光,张宏敏.论老庄、道教对刘基学术思想的影响[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79-84,92.
[9] 钟惺辑评·刘文成公全集[M].明末刻本.中山大学图书馆藏.
[10] 刘基.郁离子评注[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11] 林坚.刘基寓言《郁离子》的立言要旨[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5):73-77.
[12] 鲁迅撰.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82.
[13] 吕立汉.论《郁离子》的讽刺艺术[J].青海社会科学,2000(04):72-75.
[14]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下[M].中华书局,1993:854.
[15] 凝溪.中国寓言文学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135.
(责任编辑:何 伟)
397650190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