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活动经验:学生数学智慧的生长之源

2021-03-19 19:46史光茂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教学策略

史光茂

[摘  要] 从活动经验的角度学习数学,有助于学生更快地习得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进一步积累和丰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数学学科学习力和核心素养。文章以“认识千米”一课为例,探讨了基于活动经验视角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活动经验;数学智慧;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的发展建立在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实践基础上,体现出人们对实践的理性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沉淀经验。数学学科特质决定了数学学习离不开活动经验的支持,它是实现数学学习从“符号认知”向“意义建构”的“营养基”,也是学生数学智慧的生长之源[1]。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将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基础上,充分调动并利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给他们的思维生长提供有效的支持,构建符合学生数学智慧生长的生态课堂。

一、小学数学学习对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诉求

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生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生成方式赋予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它不仅体现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诉求,也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诉求。

数学课程的教育诉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教育需要基于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学习力,给学生数学学习与智慧生长提供有效的支持。

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发展不是依靠外在灌输实现的,而是建立在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基础上。认知主体有意义的认知建构不是无水之源,基本活动经验就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智慧生长的凭借,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其调动基本活动经验,为数学活动提供经验支持。

二、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具有实践性和个性化特点,它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与数学活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实践的产物与沉淀,建立在学生丰富而深刻的体验基础之上;同时,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又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与个体生活经历与个体学习活动经历有关。教师应基于基本活动经验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原发经验”“替代经验”“反思经验”,给学生数学智慧生长助力[2]。

下面以“认识千米”一课为例,探讨基于活动经验视角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1. 巧借“已有经验”,唤醒学生体验

“已有经验”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在生活经历与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是他们已经形成的、积淀的基本活动经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他们基本活动经验的基础。只有借助“已有经验”,学生活动经验才能变得清晰起来,不断地趋向完善,不断提高活动经验的科学性,成为学生智慧与数学素养生长的养分。“已有经验”包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既有的知识经验,教师应深入解读学情,根据学生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唤醒学生体验,并借助其生活与学习体验,促进新知识的建构与新经验的生成。

如“认识千米”的教学,学生学习這部分教学内容之前,已经接触了大量的长度单位,包括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基于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笔者巧借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长度单位大荟萃】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你知道长度单位有哪些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活中长度单位】长度单位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说说你在哪些地方接触过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我来猜】老师准备了一些长长的物件,大家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到的知识,猜一猜它们大约多长,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表述。

三重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长度单位,让学生既有的知识得到激活;在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的长度单位,让他们在回忆生活中的长度单位运用场景的过程中,增强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开展竞猜活动,猜一猜提供的物件的长度,让他们在竞猜活动中增强直观感受,为学习“千米”进行有效的思维热身。三重活动之间又互相关联,体现出严谨的结构性,较好地保障了活动质效。

2. 借力“原发经验”,架设关联桥梁

“原发经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它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是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经验。“原发经验”与“已有经验”相比,具有很强的即时性特点,是在学生动态化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教师应基于数学教学的生成性,学会捕捉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原发经验”,并合理地借助“原发经验”,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效着力点[3],让学生凭借“原发经验”,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架设关联桥梁,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如“认识千米”教学,在学生估猜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地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将数学学习推向深入:

【理一理】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估猜活动,大家有什么发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具有怎样的共性特点?能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长度应用问题?学生通过梳理,很快发现这些长度单位一般运用于表达较短的长度,不能较好地满足生活中较长的长度。

顺应学生的发现,笔者引出“千米”教学内容,并设计第二重学习活动。

【推一推】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经验,猜一猜“千米”是一种怎样的长度单位,它与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关系?学生在“已有经验”触发下,“原发经验”得以产生,根据单位名称“千米”推导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进而再以“米”为桥梁,在“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建立起关系。

两重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基础上,但不是对“已有经验”的简单运用,而是借助“已有经验”触发学生的“原发经验”,让他们在较短长度单位和较长长度单位、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进行有机的关联。这不仅促进学生较好地完善知识体系,也实现“已有经验”和“原发经验”之间的自然生长,促进学生新经验的生成。

3. 活用“替代经验”,实现经验互补

“经验之塔”理论指出,“替代经验”能够运用于学习者“直接经验”难以或无法获得的场景。数学学习受学生学情或数学教学外在环境影响,学生有时不能获得直接的体验,对其数学学习产生阻碍。教师应基于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替代经验”,让学生多重感官被调动起来,引导他们借助类似的体验进行自主建构。“替代经验”的运用,能够较好地实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互补,让学生学习数学得以持续发生。

如“千米”长度观念建构,现有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难以借助直接经验完成千米长度观念建构,于是笔者借助学生的“替代经验”,以生活中的间接经验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学校操场跑道图片,告诉学生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00米,围绕跑道走5圈,这个长度就是1千米。

这个环节借助“原发经验”,让学生借助图片搭建的场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调动间接经验。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帮助下,建立起千米的长度概念,并给他们直接体验千米提供了方向,学生在日后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建构千米观念。

4. 生成“反思经验”,习得学习策略

基本活动经验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随着学生学习活动与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表现出动态化发展趋势,基本活动经验将从基本层级向更高层级升级,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从而生成更高层级的“反思经验”。借助“反思经验”的支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改变盲目学习行为,习得学习策略,讲究数学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認识千米”的教学中,凭借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笔者给学生创造了如下学习活动: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先量一量教室前后距离是多少米,大概走多少个来回是1千米,再估一估从学校到你家步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写出你的估算依据。这项活动没有给出足够的数据,然而,学生借助对既有知识进行反思,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快,学生在计算出1百米路程步行时间的基础上,推导出步行1千米大概需要的时间,最后,根据学校到家的距离,推演出从学校到家大概需要的时间。

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生成了“反思经验”,也学会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尝试运用间接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凭借,合理地运用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实现学生经验的自然生长,也使基本活动经验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力,成为促进学生数学智慧生长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郭凤娟. 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教育,2021(07).

[2]  卓琳芬.立足活动经验 走向思维发展——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 辽宁教育,2021(07).

[3]  高艳,毛蓉,段安阳. 基于经验: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J]. 小学数学教育,2018(05).

3469501908254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借助实践活动,积累应用经验
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运用多元智能实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