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段晶晶,李玲,曾宪玉
(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寻常型座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轻中度痤疮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及少许结节等,严重时可遗留有增生性或凹陷性瘢痕,给患者生活及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1]。根据痤疮严重程度的不同,临床多采用外用或口服维甲酸、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由于维甲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对治疗依从性较差。近年我科采用新型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轻中度痤疮取得一定疗效。而火针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被用于各型痤疮的治疗中,且疗效确切[2-3]。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本科采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痤疮,取得更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51例患者均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遵照国际改良痤疮pillsbury分级类法,所有患者均符合Ⅰ到Ⅲ级寻常型痤疮诊断标准[1]。按就诊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18~37岁;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8~40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痤疮严重程度分级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 ①参考痤疮国际pillsbury分类法,18~40岁的轻中度痤疮患者;②近1个月内未外用治疗痤疮的药物;③能耐受完成治疗,并能定期随访者;④患者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半年内有口服维甲酸类药物治疗者、需口服抗凝剂阿司匹林治疗者;②对水杨酸过敏者;③面部正合并有病毒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者;④妊娠及哺乳期患者;⑤不能坚持治疗或私自加用其他治疗,从而影响疗效评定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告知即将要做的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如皮肤有轻微灼热及刺痛感等,以得到患者配合。水杨酸治疗:使用30%超分子水杨酸及2%水杨酸滋养调理凝胶面膜(商品名:博乐达,上海瑞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沪G妆网备字2017011968,生产批号HB19)。患者清洁术区皮肤后,接诊医师用凡士林将眼角、鼻翼、口周及伤口处遮盖,避开眼周区域均匀涂抹水杨酸于面部,喷蒸馏水并轻柔按摩5~10 min,保持水杨酸产品处于湿润状态,根据皮肤耐受情况可逐渐延长时间,当皮肤局部出现红斑或结霜反应时,即可清水洗净,治疗完成后雾化冷喷20 min。火针治疗(盘龙火针规格0.5 mm×50 mm):冷喷结束后,碘伏常规消毒后,右手持火针针柄,将针置于酒精灯火焰外焰,针体前2/3烧至发红后,垂直快速刺入皮损顶部,要求稳、准、快,速进疾出。用无菌棉签稍挤压,清除皮损中的脂栓、脓栓、脓血;若皮损为结节,则在其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稀疏均匀,切忌挤压,以防止炎性反应扩散。火针治疗结束后,保持面部创面24 h干燥。嘱患者次日开始每晚使用2%水杨酸滋养调理面膜,保持皮肤湿润按摩面部3~5 min,30 min后清水洗净。对照组:仅采用如上的2种水杨酸治疗方案。2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
1.2.2 疗效判定标准[4]患者每次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对患者皮损进行照相,计数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的数目,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判断标准:疗效指数“临床痊愈:≥90%;显效:60%~89%;好转:30%~59%;无效:<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痊愈例数)/总病例数×100%。治疗过程观察不良反应,分析原因并予以对症处理,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退出观察者视为脱落。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比较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及组间差异用t检验;2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有效率均在逐渐增高,除第1次治疗后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3、4次及随访时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数据可看出,观察组起效要比对照组快,并且随着治疗次数增加2组有效率的差距呈增大趋势,第4次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达到了88.5%,而此时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64.0%。疗程结束后4周治疗组有效率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对比,见表1,治疗组疗效前后见图1、2。
表1 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例(%)
图1 治疗前患者皮损照片
图2 疗程结束后4周随访患者照片
2.2 不良反应 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过程中所有病例面部均出现轻度的针刺感,疼痛感,伴暂时性的红斑、水肿。大部分患者冷疗后缓解,3例患者出现皮肤干燥脱屑,予以冷敷及加强保湿后1周内缓解,未影响后续治疗。火针治疗几乎所有的病例均出现治疗时疼痛、治疗后局部水肿或少量出血,水肿一般12 h内可消退,无1例患者出现瘢痕。2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寻常型痤疮(Acne vulgaris)是一种常见的面部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已经高达80%以上[5]。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外用或口服维甲酸类常被作为各型痤疮的一线治疗。然而临床上发现不少痤疮患者就诊前皮肤都已经处于不同程度的敏感状态。陈振琼曾使用乳酸激发试验测试痤疮患者的皮肤状态,发现痤疮患者伴皮肤敏感高达42.6%[6]。皮肤的敏感性大大限制了维甲酸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若护理不当,皮肤变得更加敏感,患者用药依从性变差。有研究发现水杨酸化学剥脱术可以促进角质层成熟,提高其角质层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7]。
水杨酸是一种有多功能活性成分的非甾体类抗炎物质,存在于柳树皮、柳树皮等植物中,有抗炎和广谱抗菌能力,低浓度可双向调节角质细胞,高浓度角质剥脱作用[8]。此外水杨酸还有亲脂性,更容易渗透毛囊通过胞间黏合质增溶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角质细胞的附着力,溶解粉刺[8-9]。但是传统水杨酸不溶于水的特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杨酸在皮肤科临床上的应用。本研究中选用新型超分子水杨酸,是水溶性超分子水杨酸复合聚集体,属于一种控缓释剂型,可溶于水同时又具亲脂性,能深入毛孔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过度角化,同时兼顾抗炎作用[10]。由于水杨酸有上述特点,因此新型水杨酸被用于寻常痤疮治疗并取得了确切疗效,但需要多次连续治疗才能逐渐显现治疗效果[11]。
祖国中医认为痤疮乃风热之邪客于肺经,最终毒热互结蕴于肌肤腠理所致。火针治疗痤疮,在于借助火针穿刺之力,开门祛邪,引热外达,使毛囊口张开,皮脂炎性物排出,病灶逐渐变性、坏死、脱落,从而起到穿刺引流、化腐生新、软坚散结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火针的灼热刺激能使皮肤局部充血、水肿,伴短暂的灼热、疼痛现象,由于这种热力刺激,能使该部位及附近的血管扩张,管壁的渗透力增强,血浆由血管壁内渗出,从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和修复能力增强[12]动物实验研究也[13]证实,火针疗法有促进病灶坏死、液化,激发自身良性调节机制,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面部痤疮皮损都得到非常确切的改善,与国外Dayal等[14]报道结果一致。但在临床疗效研究结果中发现第2、3、4次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起效较慢,火针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明显缩短了痤疮的治疗周期,皮损消退时间加快,观察中发现脓疱、炎性较重的丘疹及结节,火针更快促进了皮损的消退。笔者在早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火针在治疗痤疮各种炎性皮疹时均有的特有优势,能快速有效的提高皮损治愈率,这也在较多的临床研究中得到相同的结论[3,15]。因此本研究采用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轻中度痤疮并取得更佳更快的疗效。
治疗结束4周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3例复发。复发率明显低于已发表的临床研究[3,16]。早期的研究表明超分子水杨酸有抗炎、抗菌、溶解脂栓、减少油脂分泌、刺激性小等特点,对痤疮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9]。但水杨酸需多疗程治疗连续治疗,而火针被证实能快速有效的治疗各种炎性皮疹,但作用限于皮损局部,不能改变痤疮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能有效预防新的皮损发生[15]。鉴于此,笔者采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中重度痤疮,研究结果发现联合治疗比单纯应用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有起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真正做到了取长补单、优势互补,有益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适合长期维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