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红,何 丹,吴要芬
(金湖县人民医院 江苏金湖2116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由于女性盆底支持结构缺陷与功能障碍等发生的疾病,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疼痛、便秘与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该病主要由女性分娩与妊娠导致,发病率约占已婚女性的50%[1]。本文对4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盆底肌功能训练基础上实施认知水平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1~46(32.53±3.67)岁,自然分娩21例、剖宫产19例;对照组年龄22~47(32.98±3.86)岁,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首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引导患者不断学习有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强调疾病治疗与防治的重要性[2]。通过幻灯片演示的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并在教学中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疑问,由专业人员进行讲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3]。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水平干预。采用乔建红等编制的孕期女性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了解程度,其中包括知识、态度与行为共34个条目[4]。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传授,包括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措施、治疗意义等,患者在了解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病原因与治疗措施基础上,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出现,对促进患者的康复与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①维持肛门功能:指导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恢复训练,嘱患者有意识地收紧肛门,并将手指放于肛门中,感受到收紧时将手指移开,并保持肛门收缩3~5 s,确保患者肛门功能的正常应用。②盆底肌收缩训练: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腹肌训练,在屏住呼吸的同时保持腹部不动,然后继续进行收缩训练,以锻炼患者盆底肌。③手法按摩: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在切口瘢痕处进行轻轻按揉,控制好力度,按揉力度以患者不感觉疼痛为宜,将中指放于患者阴道后穹窿处,然后对该处肌肉进行收缩训练,按摩1次/d,每次5 min。④盆底电刺激:盆底电刺激是防治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的措施之一,电刺激治疗前患者排空大小便,平卧于床上,刺激强度以患者感觉不到疼痛为宜,逐渐增加刺激强度,2次/周,每次20~30 min[5]。⑤生物反馈训练:生物反馈训练也是防治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手段之一,在阴道内放置阴道电极,对患者盆底肌肌电进行反馈测量,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反馈训练措施,2次/周,每次30 min。
1.3 观察指标 ①盆底功能障碍:采用孕期女性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内容包括常规知识、尿失禁现象、器官脱垂与精神社交[6]。②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与尿失禁改善[7]。
2.1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知识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知识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3.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原因分析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具有生产史的女性最常见疾病,盆底肌肉主要功能是承托机体子宫与直肠等重要盆腔脏器,可以促进机体排尿、排便与维持阴道收缩[8]。分娩是女性经历的重要生理过程,产后是产妇盆底肌功能康复的重要时期,如不能在此期间给予产妇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甚至会出现尿失禁与性生活不协调等情况[9]。
3.2 盆底肌功能障碍认知干预 产妇对盆底肌功能的正确认知是促进疾病恢复的基础。观看幻灯片能够给予产妇更加强烈的知识冲击,护理人员需要在演示中不断询问产妇是否理解或者对哪些部分不清楚,鼓励产妇积极表达,从而进一步增加产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10]。有效防治护理干预是在产妇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给予产妇有效健康康复指导,治疗与预防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将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联合认知水平干预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可以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改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