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的影响

2021-03-18 13:46王凤南李进男蒙英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疝气腹股沟出院

王凤南,李进男,蒙英华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广东东莞523900)

小儿疝气是指人体内某脏器或组织脱离正常生理位置进入其他组织的一种疾病,在剧烈活动或哭闹后出现。流行病学显示,腹外疝90%为腹股沟疝,腹腔内脏器从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异常突出而产生的肿块,一般站立时既可自行脱出,且多发于男性[1]。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其中较广泛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优势[2]。但考虑其年龄偏小、依从性差且各项生理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围术期较易出现躁动或疼痛等情况,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尤为重要,可确保患儿短时间内顺利出院[3]。常规护理模式中对家属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无法得到其理解,常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且出院后无法提供持续性的护理措施,影响整体护理质量。而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在现有护理方案上给予家庭支持及心理疏导,可最大限度改善患儿负性情绪,通过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对照护知识掌握度,共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接受小儿疝气手术治疗的60例疝气患儿。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腹股沟疝[4]且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适应证者;②家属有独立完成量表能力者;③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术前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检查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二次复发者;③代谢功能异常或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睾丸下降不全等相关疾病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男16例、女14例,年龄3~8(6.49±2.1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5]:Ⅰ级20例,Ⅱ级10例;疝气种类:斜疝22例,直疝8例。观察组照顾者男12名,女18名;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名,高中12名,大专及以上11名;直系亲属20名,旁系亲属10名。对照组患儿男17例、女13例,年龄3~8(6.41±2.12)岁;ASA分级:Ⅰ级18例,Ⅱ级12例;疝气种类:斜疝25例,直疝5例。对照组照顾者男10名,女20名;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名,高中11名,大专及以上11名,直系亲属21名,旁系亲属9名。两组患儿及照顾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给予健康教育及相关检查,护理人员准备手术器械及药物,做好术前工作,告知家属禁食8 h、禁饮6 h等注意事项。通过肢体接触或唱歌等形式给予患儿心理疏导,向家属讲解手术过程,同时回答相关疑问。手术当天肌内注射阿托品及苯妥英钠后入手术室。术中密切关注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给予下床指导,遵医嘱给予镇痛干预,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1次/月。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护理模式。①评估家属的接受水平:患儿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接待并发放健康知识教育手册,手册主要介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势、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出现相关并发症后正确的处理方法等,同时收集患儿的年龄、病情、心理状态等信息,并深入了解其家庭状况,与家属多沟通,了解其受教育程度。采用我院自制小儿疝气术后主要照顾者照护知识知晓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所有题目均为选择题,由家属勾选需要介绍的项目,随后由责任护士统一收集并制定个体化健康知识教育计划。②教育方法:采用一对一的交流方式,根据评估结果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属介绍其想要了解的内容,分别于入院时、术后、出院时进行讲解。③术前参与护理:讲解手术流程及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家属小儿疝气临床表现、病因病理、对患儿机体造成的危害、手术的必要性等,提高其重视度;日常可通过观察患儿哭闹时其腹股沟或阴囊处是否出现肿物,且平躺或轻轻按摩时可消失来判断是否患有疝气;告知家属疝气不仅影响患儿消化系统,还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存在不良影响,且肿物频繁移动长期刺激疝环口进而发展为绞窄疝,会增加临床处理风险,使其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监督工作,并鼓励其提问,对讲解不明确、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强调;术前通过手把手教学,指导家属术后正确的抚摸或穴位按摩方式,待患儿麻醉清醒后进行按摩,首先于每晚睡前1 h进行抚摸按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患儿取仰卧位,按摩头面部、四肢、腹部等,其中足部按摩可通过捻、转、捣、动的手法在足踝三阴交穴位处进行按摩,每个部位4~8次,10~15 min/次,1~3次/d。④术后参与护理:指导家属辅助护理人员观察患儿动态变化,保持切口干燥、勿直接用手触碰周边区域,告知其术后阴囊肿胀可在2~3 d内自动消除,无需紧张;一旦发现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告知护理人员,以便处理;考虑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会出现疼痛情况,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多陪伴、鼓励患儿,并使用入院时学到的按摩技巧进行物理镇痛,睡眠时可放置一块软尿布于会阴处,采取侧卧位,防止小便污染切口。⑤出院后参与护理:出院时嘱家属记录出院后的日常监护情况,每日主要记录内容有日常饮食、活动情况、是否出现切口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发生;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过度用力的活动,保证患儿心理状态稳定,尽量减少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休息;若疝坠下时可使用按摩的手法进行回复;食用具有补中益气功效的食物,如山药、鸡肉、鸡蛋等;腹部不可包裹太紧;告知家属需密切关注患儿排便意向,及时排便。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1次/周,术后1、3、6个月门诊复查。

1.3 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儿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清醒后1、7、12 h 行为评估量表(FLACC)[6]评分。FLACC评分法从面部表情、腿部活动、体位、哭闹及可安慰度5项进行评估,每项均采用0~2分评分,0分为放松,1~3分为轻微不适,4~6分为中度不适,7~10分为严重不适。③比较两组患儿负性情绪。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由护理人员采用中文版儿童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S-C)[7]评价,该量表包括描述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关键词各10个,均采用 1~5分评分,评分越高表明患儿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越明显。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发热、尿潴留、牵拉痛等。⑤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家属照护知识掌握度。参考王利维等[8]设计的小儿肛门成形术后主要照顾者照护知识知晓度调查表,通过医护人员自主出题的方式考核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进行调查,试卷内容由课题组通过临床经验及查阅文献等方式进行自拟问卷,包括疝气相关知识、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日常生活饮食注意4个方面,共20个条目,均采用0~5分计分,总分0~8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儿家属照护知识掌握度越高,对每例患儿的主要照顾者(1名)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麻醉清醒后1、7、12 h FLACC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清醒后1、7、12 h FLAC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PANAS-C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PANAS-C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5 两组家属干预前后照护知识掌握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家属干预前后照护知识掌握度比较(分,

3 讨论

小儿疝气是临床儿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患儿临床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处出现可回纳肿块,其中腹股沟疝最为常见,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改善其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得到广泛认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方面具有创伤小、医疗费用抵、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优势。我国社区医疗体系完善度不够,家属对小儿疝气缺乏了解,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的重视度低,认为该病无需干预即可自愈。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患儿无法自愈,不仅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危及生命,应及时治疗以提高治愈率[9]。考虑患儿年龄偏小且手术对其而言属于应激源,患儿易出现不配合、负性情绪加剧的情况,影响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其主动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成为临床研究热点,而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家庭参与护理模式,旨在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制定标准化围术期护理流程,以便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

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疼痛较为常见,考虑患儿各项生理系统尚处在发育阶段,对疼痛刺激较敏感,且疼痛耐受能力较弱,进而出现烦躁、哭闹的情况,影响其睡眠质量;躁动过程对手术区域的刺激作用可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术后恢复[10]。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干预的观察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更低,可促进患儿早日出院。分析原因: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强调术前、术后、出院后护理的重要性,与家属共同关注患儿不同阶段的改变,通过手法按摩科学镇痛,改善术后结局,促进其早日恢复。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及品格形成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及氛围共同决定了个体性格、观念等的形成。叶慧芳等[11]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对脑外伤患者心理韧性的研究发现,家庭在缓解个体心理应激水平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可减轻应激反应引起的心理冲突,改善其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消极情绪维度评分明显降低,而积极情绪维度评分显著升高。分析原因:家庭参与护理模式虽强调家庭和谐度的提高,一方面通过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家属的重视度;另一方面通过家属全程参与护理流程提高家庭亲密性,利用家庭的力量改善患儿负性情绪。相关研究指出,家属积极性对患儿的意义是护理人员替代不了的,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及适应能力可通过日常表现反馈给患儿,是患儿负性情绪加剧的主要原因[12]。因此,围术期护理人员将重点置于患儿家属,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切入点,帮助其尽早适应现阶段改变,为患儿做好榜样。观察组干预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家属照护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因为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现护理服务模式已由传统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强调自立性和责任感。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将护理重点转移至家属,不仅发挥责任制护理的专业性及系统化,且利用现有资源充分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流程,强化家庭的力量,为患儿提供最佳的治疗环境,针对性更强,提高对切口关注度,有利于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P<0.05),而其他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观察时间短且样本量过少有关,须待加强后再次探讨。且该模式较以往常规模式更注重对家属照护知识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其认知水平,辅助护理人员完善护理流程。

综上所述,家庭参与护理模式不仅明显缓解患儿负性情绪,减轻其术后疼痛,且还可显著提高患儿家属的照护知识水平,提供持续性护理,促进患儿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疝气腹股沟出院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疝气患者能运动吗?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