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18 13:46魏群英罗彩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脑外伤协作家属

魏群英,罗彩红,窦 梦

(吴川市人民医院 广东吴川524500)

急性脑外伤是一种突发性神经损伤疾病,多由交通事故、坠落伤等所产生的强大外力冲击所致,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急、进展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3]。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然而患者术后出现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较大,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4-5]。有研究表明,采取全方位、综合性的手术护理可有效降低术中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神经、运动功能修复[6-7]。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模式中多个学科工作部门共同参与协作,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是国内外大型医院疾病治疗的重要模式[8-10]。本研究对43例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行MDT协作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88例。纳入标准:急性脑外伤患者;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伴内出血、严重意识不清或休克的患者;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0~60(43.00±7.50)岁;受伤至送医时间1~15(8.00±2.71)h;致伤原因:坠落伤10例,打击伤12例,交通事故16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0~59(42.90±7.74)岁;受伤至送医时间1~13(7.90±2.87)h;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打击伤12例,交通事故17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了解受伤原因、病情发展等基本情况;帮助医生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过程以及风险。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注意引流管状态,对存在躁动患者实行保护性约束。护理时间为患者入院至出院。

1.2.2 观察组 采取MDT协作模式护理。①组建MDT团队。参与本研究的人员有外科医生3名、临床药师1名、康复理疗师1名、膳食营养师1名、护士5名。研究开始前,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急性脑外伤手术的相关知识培训,包括常见致病因、病情发展、手术治疗方法、围术期护理重点等。同时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12]、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3]的使用方法。研究人员和MDT团队成员对常规护理方法中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全面提高护理效果。②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全面心理预估,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注意事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临床药师和外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用药、手术方案,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③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一般情况下建立静脉通路,对于存在血管塌陷的患者则需建立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对于存在躁动倾向的患者,需用约束带进行固定。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如心率、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速率、体温等),同时每30 min检查1次患者的体温,必要时对输注液体加热或采用电热毯保温。采取常规的吸氧护理(吸氧量保持在7 L/mm左右)。④术后护理。a.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同时关注引流管和引流液的状态,防止堵塞和液体渗出;定时按摩、翻身、清洁皮肤,避免出现压力性损伤,同时保证病房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换洗床单,注意患者的卫生状况;积极与患者交流,关注其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其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告知家属关注、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多陪伴患者,给予鼓励和支持。b.外科医生和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抗感染、镇痛治疗,向其普及镇痛药物相关知识,必要时给予药物镇痛。c.康复理疗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认知训练,主要通过音乐、图片、数字游戏等方式刺激患者的听觉、视觉以及阅读思考能力,鼓励患者多与家属、护理人员交流;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四肢活动,后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频率。d.营养师: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待肠胃功能恢复后为其制定营养食谱,以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护理时间为患者入院至出院。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NIHSS、GCS、ADL评分。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评分范围0~42分,最终得分与受测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GCS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该量表包括睁眼、运动、语言反应3个部分,分数0~15分,0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GCS、ADL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GCS、ADL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3.1 改善手术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易出现头痛、压力性损伤、血肿等并发症[14-15],护理不当、患者抵抗力较弱等原因也会导致术后继发性感染、疼痛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预后[16]。本研究对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行MDT协作模式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为3例,前者的抢救效果显著优于后者。这是因为常规护理的术前护理仅关注患者的病史、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并不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护理。在MDT协作模式护理中,除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还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耐心介绍手术方式、目的及患者需要配合的重点,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可以有效避免紧张情绪导致术中强烈的应激反应;同时术前密切关注生理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机体状况,制定手术方案、及时抢救,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同时,术前针对急性脑外伤手术相关知识、护理重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常规护理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可整体提高科室护理专业水准。规范化护理措施的实施是降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如术后帮助患者定期翻身、按摩,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重要措施;术中的一系列保温措施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患者术后头疼可能性;保证患者所处环境和自身卫生状况是减少术后感染的必要措施。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各科医护人员共同协作有关,护理人员术前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外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药剂师为其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营养师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均能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过少有关,在此后的研究中应增加样本数量和观察指标,以进一步完善研究结论。

3.2 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急性脑外伤不可避免会造成患者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颅脑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后易产生神经、运动功能减退的情况[17-18]。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GCS、ADL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GC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而MDT协作模式护理的效果更佳。这是因为常规护理往往更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而缺乏全方位恢复训练;MDT协作模式加强了护理人员此方面的专业培训,康复理疗师通过外界刺激帮助患者身体机能快速恢复。同时护理人员和患者积极互动、交流,强调家属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3.3 提高家属满意度 本调查显示,观察组家属对并发症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MDT协作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好。MDT协作模式能够改善手术结局以及患者的精神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护理人员在术前和术后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也是提高家属满意度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MDT协作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外伤协作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协作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