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溢出与审计收费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21-03-18 03:22阮永平吴红杰
财经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审计师收费变量

阮永平,吴红杰,郑 凯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237)

一、引 言

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十九大报告则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重要主体,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的大量研究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1]。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技术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使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日益频繁,因此企业已不再是创新活动的独立个体。由于技术创新的非排他性和技术知识的流动性,一家企业的技术可以通过非自愿或自愿的方式溢出到其他企业[2]。如何发挥技术溢出在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成为了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话题。

技术溢出有多种类型,如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3]、行业间的创新技术溢出[4]和行业内的创新技术溢出[5]等,本文将研究聚焦于行业内的创新技术溢出(后文简称技术溢出)。已有研究表明,技术溢出对企业具有重要影响,如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6]、发挥比较优势[7]、提高生产经营效率[8]、增加企业现金持有[2]等。

事务所审计通过提供鉴证服务,旨在减弱资本市场相关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9],从而使审计收费构成了资本市场交易成本的重要部分。审计收费从根本上取决于工作强度和审计风险[10],而二者均与被审计企业内外部特征相关。技术溢出作为企业固有特征之一,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所采取的各项审计程序,进而作用于其所承担的审计风险。因此技术溢出提高还是降低了审计收费、如何影响审计收费及其对审计效益的作用效果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现有关于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文献集中在公司和审计师的典型特征上,虽有少量文献关注到审计师不同业务之间的知识溢出效应[11][12],但结论的可靠性仍有待进一步检验,如Ezzamel等(2002)[13]认为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服务收费的影响并非源于知识溢出效应,而是企业自身差异所致。Martin(2006)[14]则认为由于审计与咨询服务市场之间存在竞争交叉效应,因此很难找到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证据。目前尚未发现针对企业间技术溢出影响审计收费的相关研究。

由此,本文以2007~2018年的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技术溢出是否以及如何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技术溢出能够显著减少审计收费,且技术溢出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多元化程度来减少审计收费。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技术溢出减少了审计收费,但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并没有因此下降,这表明技术溢出能够增加审计师的投入产出比,提高审计效益。此外,技术溢出与审计收费的负向关系在高人力资本的事务所或企业中更加显著,表明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能够帮助事务所和企业提升技术溢出带来的正面效应,同时也表明高素质的审计师更能有效利用技术溢出来降低审计收费。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现有关于技术溢出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考察技术溢出对于企业的影响,鲜有文献研究技术溢出在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影响,更没有文献研究技术溢出对于审计收费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技术溢出经济效应的研究边界;第二,本文从经营风险和多元化程度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溢出降低审计收费的作用机制,揭示了技术溢出产生经济效应的传导路径;第三,本文从人力资本角度考察了技术溢出影响审计收费的异质性,刻画了不同环境下技术溢出的差异化经济效应。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审计收费取决于审计师的工作强度和审计风险[10]。其中工作强度由审计师投入的资源以及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所决定;而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审计风险取决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由被审计企业的业务特性和控制程序所决定,审计师根据其评估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确定相应的检查风险,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一)技术溢出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知识溢出是不同经济主体通过直接或间接互动交流,无意识传播知识的过程[4]。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新的知识一旦产生,在较高边际收益和较低边际成本的驱动下,在经济主体间分享传播,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也同样适用知识溢出的形成机制。专利技术的公开、技术人才的流动、关联企业之间的模仿学习等都是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2]。

技术溢出使得市场主体从中获益,审计师获益的路径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节约了审计师的信息获取成本。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交易双方在市场中搜集信息、进行交易谈判、监督合约履行等发生的费用被称之为交易费用[15]。对于审计市场而言,审计师不可避免地需要搜集被审计企业及其行业的相关信息,其中也包括了部分技术知识信息。溢出效应导致技术知识可能成为公共产品[16],从而减少了审计师搜寻此类信息的成本。

另一方面,技术溢出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是一项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服务,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取决于其所掌握的通用知识、行业特定知识和客户特定知识[17]。Low(2004)[18]认为审计师对行业技术知识、经营特点等的掌握能帮助其更高效地评估被审计企业的风险敞口、收集审计证据、制定和修改相应的审计程序,以发现财务报表中潜在的重大错报。技术溢出使审计师能够接触到行业中最新的技术知识,从而增加其行业特定知识的储备。行业特定知识则有助于审计师合理制定审计程序,明确审计重点,在成本约束的情况下更高效地进行审计,提升审计效率[19]。

综上分析,技术溢出一方面能够降低审计师的信息获取成本,从而减少审计师时间、金钱等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接受技术溢出越多的企业,审计收费越少。

(二)技术溢出、经营风险与审计收费

技术创新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20],但是技术创新成功与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回报周期较长。技术创新活动的风险会传递到经营层面,造成经营风险的提升。被审计企业经营风险的提高,会进一步增加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审计的固有风险[21]。审计师为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降低检查风险。同时,经营风险的提高使得审计师执行审计任务的难度大幅提升,从而增加审计失败的可能性。根据审计的保险需求理论[22],由于面临审计失败导致的诉讼风险、监管风险及声誉损失风险,审计收费中必然会包括这些风险溢价。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经营风险会增加审计收费。

技术溢出则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首先,技术溢出为接受技术知识的企业提供了低风险、低成本的创新学习途径。技术溢出增加了企业之间交换思想、分享创新成果的可能性,降低了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6]。高技术溢出的环境能够帮助企业快速辨别对自身有利的新技术,企业通过吸收和学习以减少重复的研发成本,并降低自身技术创新失败的风险。其次,通过人才流动、合作研发等方式,企业能够接触到行业中的先进技术,进而促使企业及时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经营效率[2][8]。

综上分析,技术溢出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降低审计的固有风险,最终减少审计收费。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技术溢出通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审计收费。

(三)技术溢出、多元化经营与审计收费

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是影响审计收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多元化经营的直接后果是业务复杂程度的提升,从而增加审计的固有风险,因此审计师会付出更多努力以降低检查风险。其次,从代理问题的角度来看,多元化容易成为管理层谋求私利的工具,多元化经营扩大了企业规模,为管理层带来了更高的薪酬、权力和声誉,因而当企业拥有更多的自由现金流时,管理层倾向于进行多元化投资而非发放股利,从而损害股东利益[23];此外,多元化企业通常具有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安排,这种结构下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差异增大,且信息透明度降低,为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提供了便利[24][25]。较高的代理成本增加了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使审计的控制风险提升,所以审计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并增加审计收费[26]。

当企业所处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溢出时,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会面临较高的机会成本。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使企业的创新活动集中在某一空间,促使产业集群的形成,这有助于产业内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比较优势,使其专注于自身所擅长的技术领域,进而形成专业化分工[6][7]。而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特别是非相关多元化,则意味着企业需要挪用一些资源用于其他行业领域,放弃部分在本行业的比较优势。且技术溢出主要发生在同一行业内[27],这使得企业在进入非相关行业时难以享受到原行业内技术溢出带来的正外部收益。因此,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本身就存在较高的技术溢出时,企业为寻求新的技术溢出而进行多元化的需求会有所下降,更可能呈现出较低的业务复杂程度和代理问题,审计师所需付出的努力也会相应减少。

综上分析,技术溢出能够降低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从而降低审计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最终减少审计收费。据此,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技术溢出通过降低企业的多元化程度减少审计收费。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初始样本为30748个观测值,并按以下标准进行逐步剔除:剔除当年度被ST公司的观测值1786个;剔除金融行业公司的观测值1671个;剔除中途退市导致数据库披露不全的观测值258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剔除当年审计收费缺失的观测值1187个;剔除由于未披露分地区销售收入明细而导致技术溢出无法计算的观测值902个;最终样本涉及3458家上市公司,2494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和Wind数据库(其中用于计算技术溢出的分地区销售收入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和99%分位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二)变量与模型

1.技术溢出(TecSpill)

Goya等(2016)[28]认为企业所获得的技术溢出水平取决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总和,并以此作为技术溢出的衡量指标。然而这种衡量方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他们将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研发投入所产生的技术溢出视为是同质的,没有考虑到技术溢出与同业竞争之间的相关性。Qiu和Wan(2015)[2]认为两个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越强,相互之间的技术溢出也会越多,他们运用了向量运算的方法来计算两个企业之间竞争强度;其次,单纯将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研发投入累加也忽略了技术溢出的距离衰减效应。符淼(2009)[29]的研究表明一到两个省的范围或者800公里以内是技术知识的密集溢出区,超过800公里后技术溢出效应会快速下降。综合考虑以上两点,本文借鉴了Qiu和Wan(2015)[2]向量运算的思想,对于同一行业内的企业,采用下列方法衡量企业接受到的技术溢出:

(1)

(2)

其中,Si=(S1,S2,S3,…,S8)是由企业i在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华北、东北、港澳台及境外等8个地区的销售收入所组成的行向量,Si′表示Si的转置;ωi,j表示企业i和企业j销售收入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关性,代表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其值在0~1之间变动,越接近于1表明两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在区域上的分布越相近,因此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激烈,该处理方法还兼顾了技术溢出的距离衰减效应;RDj,t表示企业j在t年的研发投入。对于只披露类似于“电商”“国内销售”等字眼的观测值,由于无法区分销售收入所属地区,本文认为这些销售收入在国内(除港澳台外)各个地区均匀分布(1)许多企业披露的分地区销售收入包含了“其他”或类似字眼的收入,由于这部分收入占比较小,且企业通常也不看重这部分收入的来源地,因此以国内均匀分布的假定进行处理对模型(1)中计算出的ω系数影响较小。而考虑到剔除这部分企业的观测值会使得计算的技术溢出由于剔除过多同行业企业而被大幅低估,本文只在稳健性检验中剔除了对国内收入不进一步区分或者区分不明确的企业的观测值,并重新计算技术溢出的变量进行检验。,另外还删除了销售收入为负数的观测值(占比极小且多数为分部间抵销)。在计算技术溢出时,行业划分采用证监会行业分类2012年版二级行业代码,即细分到行业大类。

2.研究模型

本文构建如下基本模型检验技术溢出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LnFee=β0+β1Ln(TecSpill)+β2Controls+∑Year+∑Ind+ε

(3)

其中,因变量LnFee为当年审计收费取自然对数,自变量Ln(TecSpill)为公式(2)所计算出来的技术溢出加1后取自然对数。借鉴已有关于审计收费的研究[30][31][32],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以下控制变量:Opinion为审计意见,标准无保留意见取值为0,否则为1;Complex为审计复杂程度,使用存货、应收账款之和与总资产的比率来表示;Subs为公司业务复杂程度,用纳入公司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数目(取平方根)来衡量;Tunnel为其他应收款占总资产的比例;Change表示当年是否更换签字注册会计师,变更取值为1,否则为0;First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Big4表示是否为国际四大,是取值为1,否取值为0;Lev为财务杠杆,用资产负债率表示;Growth为成长性,使用营业收入增长率表示;Loss为是否亏损,如果当年的净利润小于0则取值为1,否则为0;Size为公司规模,用总资产取自然对数表示;Soe为产权性质,国有控股企业取值为1,其余取值为0;Roa为总资产收益率。最后,在模型中本文还控制了年度和行业固定效应。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与单变量检验

表1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的审计收费均值为84.15万元(e13.643),企业所接受到的技术溢出平均为65819万元(e20.305),Ln(TecSpill)的标准差为4.662。分位数的结果显示位于前25%的企业与位于后25%的企业受到的技术溢出相差约48倍(e23.095-19.215),表明不同企业所面临的技术溢出环境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依赖和重视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异。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此外,本文按照技术溢出的中位数对样本进行了分组检验。单变量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高技术溢出组企业的审计收费平均为77.37万元(e13.559),低技术溢出组企业的审计收费平均为91.53万元(e13.727),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均值T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处于高技术溢出环境的企业审计收费显著少于处于低技术溢出环境的企业。

表2 技术溢出与审计收费:单变量检验

(二)变量相关性检验

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表明主要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下,这说明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可进一步进行多元回归检验(限于篇幅结果未报告)。

(三)技术溢出与审计收费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3为技术溢出与审计收费的回归结果。第(1)列报告了模型(3)的回归结果,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Ln(TecSpill)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企业受到的技术溢出越多,审计师收费的审计费用越少,假设1得到验证。此外,本文还采用技术溢出的虚拟变量(TecSpill_Dum)进行了检验,将技术溢出分别按照中位数和均值进行取值(大于或等于中位数,均值取1,否则取0)。列(2)和列(3)报告了采用虚拟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发现基本结论不变。具体而言,当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时,按照中位数和均值取值的高技术溢出企业样本的审计收费比低技术溢出企业样本分别少2.96%(e-0.0300-1)和4.68%(e-0.0479-1)。

表3 技术溢出与审计收费的多元回归分析

(四)经营风险和多元化经营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4 经营风险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5 多元化经营的中介效应检验

(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

本文的内生性问题主要来自遗漏变量与衡量偏误。对此,根据技术溢出虚拟变量(TecSpill_Dum,是否高于中位数),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来估计技术溢出对审计收费的处理效应。平衡性检验结果表明(限于篇幅结果未报告),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后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6汇报了6种匹配方法下的估计结果,从中可知各种匹配方法下ATT的估计值均显著为负,且与多元回归的估计结果基本相近。

表6 技术溢出对审计收费倾向得分匹配的回归估计结果

接下来,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替换,以保证结论的稳健性。首先,考虑到以前年度的技术知识仍可能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使用研发资本存量(2)参考Hall等(2005)[34]、吴超鹏和唐菂(2016)[35]的研究,研发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如下:Kt=(1-δ)Kt-1+BDt,其中,Kt表示第t年末的研发资本存量,RDt是第t年的研发投入,折旧率δ设定为15%;本文将2007年设为基期(2007年以后上市的公司以上市第一年为基期),对于基期的研发资本存量,K0=RD0/(g+δ),g为研发投入的平均增长率,由于单个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率波动十分巨大,本文将g取值为二级行业内所有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率的平均值,以减轻个体波动过大的影响。替换研发投入重新估计技术溢出。回归结果显示,技术溢出变量的显著性和系数均未发生较大的变化。

其次,考虑到部分企业对国内收入不进一步区分,仅仅披露了“国内销售”或类似字眼,这种情况可能会对结论的稳健性产生影响,因而剔除了对国内收入不进一步区分或者区分不明确的企业观测值,并重新计算技术溢出的变量进行检验。回归结果仍然支持本文的假设。

五、进一步研究

(一)技术溢出是否提高了审计效益

通过上文的检验,本文发现技术溢出能够减少审计收费,但考虑到审计师可能过度依赖技术溢出而使付出的努力减少,审计质量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本文检验了技术溢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借鉴刘行健和王开田(2014)[37]、王晓珂等(2016)[38]的研究,本文采用基于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bs_DA)和方向为正的部分(Pos_DA)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指标。选取正向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是由于对审计师而言,客户盈余和净资产高估带来的法律风险远大于盈余和净资产低估带来的法律风险,因此审计师更关注客户正向的盈余管理[39]。技术溢出与审计质量的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其中TecSpill_Dum是技术溢出按中位数取值后的虚拟变量。Ln(TecSpill)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而TecSpill_Dum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并没有由于技术溢出而有所下降,技术溢出能够提升审计师的投入产出比,提高审计效益。

(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

人才流动是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途径[2]。为检验人力资本在事务所层面和企业层面对技术溢出的作用,本文在模型(3)中引入了人力资本的虚拟变量及其与技术溢出的交乘项。Big4表示是否属于国际四大,Big10表示是否属于十大,排名依据为中注协公布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排名。相比其他事务所,大型事务所有更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40],且在人员培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41]。Tec_Dum和Master_Dum为企业层面的技术人员虚拟变量和硕士人才(硕士及博士学历人员)虚拟变量,按照样本当年特定类型人员占比的中位数取值,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取1,否则取0。表8报告了相应调节变量的回归结果(第(1)和第(2)列的控制变量省去Big4),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调节变量与技术溢出的交乘项均显著为负。这表明人力资本能够帮助事务所和企业提升技术溢出带来的正面效应。列(1)和列(2)的回归结果也表明高素质的审计师更能够利用技术溢出来降低审计收费。

表7 技术溢出与审计质量

表8 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

六、结论与启示

技术溢出是经济学领域和公司财务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依赖,技术溢出的研究愈显重要,目前尚未发现从审计角度考察企业间技术溢出的文献。本文研究表明,企业接受的技术溢出越多,审计收费越少,且技术溢出通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抑制多元化经营程度来减少审计收费。这说明审计师在作出审计收费决策时考虑了技术溢出对经营风险的降低作用,调低了其评估的固有风险并收取了更低的风险溢价。同时,技术溢出促使企业聚焦于擅长的领域,降低了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并缓解了代理问题,使审计师评估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下降,从而减少了审计收费。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溢出虽然减少了审计收费,但并没有削弱审计质量,表明技术溢出能够提升审计师的投入产出比,提高审计效益。同时,技术溢出与审计收费的负向关系在高人力资本的事务所或企业中更加显著,这表明人力资本有助于事务所和企业提升技术溢出的正面效应,也说明高素质的审计师更能有效利用技术溢出来降低审计收费。

本文研究发现,技术溢出的正面效应不仅存在于企业经营中,还存在于审计师的收费决策中。本文首次从审计收费的层面考察了技术溢出的正面效应,丰富了技术溢出与微观企业行为和审计收费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体现在技术溢出对于审计业务的帮助上,审计人员应当尽可能识别和吸收企业间的技术溢出,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以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升审计效益。

猜你喜欢
审计师收费变量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抓住不变量解题
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发改委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收费探讨——以H会计事务所为例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本市取消和免征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