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富强
摘 要:高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关键时期,面临升学等多方面压力及挑战,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近年来,通过多个实践研究数据证明,现下我国高中生自身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关键,成为现下各界学者达成的统一性共识,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下学校素质教育要求。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性渗透于各学科中,是现下新课改基本要求,更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从本质达成“以生为本”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为社会输送质量达标人才的重要保证。高中思政课程教学特殊性,更是站于教学渗透心育的前列,文章由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为人们带来较大财富的同时,也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现下高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重要阶段,高中学生因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等外在因素干扰,正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需采取正确的引导教育,以此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现下各领域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学校逐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主体,配置相应的心理教师,但现下多项调查显示青少年仍存在心理问题,表明单一性依附心理教育课程难以吻合中学生心理实际需求。为吻合现下时代发展需求,以及保证学生适应现下社会发展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性渗透于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化解心理问题关键举措之一。高中思政课程有自身特殊性,将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性渗透于教学中,获取良好的教学成效,健全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一、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素质教育内在要求
现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各领域竞争愈发凸显,国际竞争本质落于人才竞争,全面发展高素养人才成为现下世界核心竞争力表现。新课改不断深入背景下,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是全方位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广大高中思政教师需积极明晰,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性渗透于高中政治课教学,作为现下素质教育基本内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从本质层面丰富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自身交流意识,为全方位贯彻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高中思政新课标基本要求
我国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改革文件中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需始终与时俱进。保证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成为新时期“四有”人才,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人才。高中思政课程进行新一轮改革,将其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能力及情感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目标要求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正确处理协调竞争与合作关系,上述均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优良的教育平台。由此表明,高中思政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下教育改革客观要求,而且是新课改目标贯彻的内在需求。
(三)高中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客观要求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生理缺乏成熟性时期,随着其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對事物形成一定的评判标准。现下高中生思想、处理问题方式缺乏完善性,促使其易处于逆反、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问题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性渗透于高中思政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政治素质建设,合理调整相应的情绪,且正确处理因学业压力引发的不良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促进高中学生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政课程存在问题思考
(一)思政教师缺乏心育知识、技能及素养
高中思政教师虽然认识心理活动与教学相关性,但因部分教师并未系统性掌握相关知识,缺少掌握渗透心育的方法及其相关技巧。因自身心育技能、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困境,一定程度难以保证最终教学的有效性。思政教师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并未熟悉掌握相应的技能。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学选用方式不尽相同,前者更倾向于学生自身情感体验及内心认同,教师主要选取多元化方式,核心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感受教师作为朋友、协助者;部分教师心理素质有待提升,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方可影响学生。
(二)学生自身存在学习态度与心理问题
建构主义判定学生自身学习并非属于被动性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举措自行主动建构知识,教学需充分考量学生基本学情。将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性渗透于高中思政教学中,也需充分掌握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只有明晰学生基本心理状况,教学渗透心育才更具精准性、可靠性。部分学生对待思政课程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政课程属于高中必修学科之一,传统教学理念下部分学生对其缺少正确认识,地位进一步下降,渗透心理健康成效难以凸显。作为整个教学核心主体目标,学生全身心参与教学中,是成功渗透的基础保证。渗透过程应保证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在自主性学习中发现心理问题,并探索其问题成因,不断反思内化形成自身观念及思想[1]。
(三)心育与思政教学过程整合存在难度
思政教育内容深层次挖掘心育元素难度较大,现下高中思政内容中并未涉及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但学生心理发展作为一个连续性过程,并不会因课本知识缺失而止步。思政学科具有独立的内容体系,如何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深层次挖掘心育素材,明晰思政课程与心育教育衔接点,以此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获取良好的教学成效是现下教学难点。心育与思政教学方法存在差异性,心理健康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及内心认同,促使学生感受教师是朋友、协助者;思政教学多以导向、训练为主,若无法实现二者深层次融合,此种学生自我教育、不断内化心理过程,心育渗透于思政教学难以获取良好的成效。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政教学实践对策
(一)重塑教学目标,建立目标评价体系
1.增设思政学科心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始终作为教学核心导向,其引领其他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念中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即思政教育目标不仅涉及相关学科知识,而且包含情感、价值观等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下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基本需求,更是成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条件之一。思政学科教学渗透心育,需增设相应的合理目标,教师开展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为其他教学开展提供导向。思政学科教学中,教师需积极掌握现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以思政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助,实现二者主次有效融合。譬如人教版思政教育必修一“新时代的劳动者”设计相关目标过程中,需从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目标为三大模块,结合教材中涉及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啃老族”等现状,结合高中学生自身心理状况增设次级心理目标,即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看待自身优缺点;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拼搏精神、勇于创新精神[2]。
2.建立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成效客观检验,合理化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等功效,原有思政课程教学评价多以教师为核心主体,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并未重视学生自身能力、心理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思政最终成绩无法精准性反映学生思政觉悟高,更不能代表学生自身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若评价难以从客观层面反映目标基本要求,仍以思政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性评价标准,教师教学必定转向知识目标为中心,忽视更为关键性目标。所以需构建心育统一性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合理性评价,以此促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现下着重考量的问题。首先,应处于教学评价内容层面,将学生学习驱动力、习惯等均纳入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内,实现对学生心理、思政学习全面性评价。其次,评价方式选取,需充分选取多种评价方式,如可选取思政特定内容,调查中发现学生交际能力、发现问题等心理不足。最后,评价主体层面,应充分提倡学生自主性评价,促使学生充分主动参与评价活动中,积极与教师、学生及家长形成多元化评价方式[3]。
(二)扩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心育资源
高中思政教学中是否可成功渗透心育,最为关键的便是思政课程中是否含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思政课程赋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现下高中政治教材中,主要以时代为基本特征,充分结合现下學生自身特征及认知规律,从实际内容至设计等环节,均充分展示思政课程任务目标。首先,学习心理渗透。高中生关键性压力源于学习,思政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充分渗透相关学习方法、兴趣、习惯等,以此缓解学生自身学习压力。现下可在思政教学中传授相应的教学方法,调整学生自身心态,应积极将内容与生活实际案例结合,渗透心理相关知识,譬如人教版高二必修4中“用发展观点看待问题”教学中,教师可充分提取学生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讲授前途光明目标达成需历经曲折的道路,促使学生持有正确心态对待每次得与失,坚信不断努力便会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讲授质变与量变知识点时,可充分渗透相关实际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人际交往能力渗透。人际交往在高中生心理需求中占比较大,通过高中思政课程教学渗透交往技巧及方法,减少各类冲突及摩擦,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方可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譬如教授人教版高一《经济生活》必修一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课程教学中,可讲授国家经济发展,需始终与时代相融合,客观看待竞争与合作,人与人、国家间交往均存在竞争与合作,学生处理同学关系需将同学作为学习竞争者,也将其视为合作者,相互竞争追赶中交流与学习。
2.创新教学方法,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思政课程教学中,各章节均不同程度涵盖健康知识内容,如何灵活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学中,需教师深层次挖掘心理教育资源,明晰其自身教育价值,且要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完成成功渗透。譬如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中涉及大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正确解读生产与消费关联性,正确掌握我国经济制度,教师正确引领助力学生提高对党基本发展路线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竞争及合作意识,树立良好的守法意识。高中思政课程教学中含有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非要求教师简易性探索,需教师进行灵活性应用,对其进行有效加工处理,以此实现深入浅出目标。需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如教学情境法、课堂讨论法、课堂练习教学法等,不同教学方法基本原理不同,呈现的最终成效存在差异性,需积极掌握其教学特征,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学实现深层次融合。譬如情境教学方法应用中,教授高一“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师可播放相应的招聘会实际情况作为导入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以问题为核心导向进入学习中,激发学生了解劳动者与就业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性,为高中思政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证。可充分指导学生进行情境模拟,邀请学生扮演招聘单位人员及应聘人员,掌握现下企业对人才实际需求,保证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找工作的心理变化,以此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保证其后续良好发展。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政教学,作为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工作,需积极掌握现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现状,明晰高中思政教育特征,从多层次、多视角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思政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完美融合,促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雪,陈启榕.对云南边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青年时代,2020(4):210-211.
[2]王彦丹,陈仲堂,陈爽,等.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J].创新教育研究,2021,9(4):5.
[3]曹宏,赵彦林.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向同行研究[J].商情,2019(30):193.
本文系2021年度南平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立项课题“论中学思想政治课如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编号:Npszzx21-55)的研究成果。
260250170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