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服务劳动力供给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2021-03-17 06:42丁雪萌
江汉学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口数护理员供给

丁雪萌,孙 健

(1. 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学院,北京 100029)

一、引 言

全国老龄办对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结果显示,2015—2035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从2.14亿增加到4.18 亿,在人口总数中占比提升到29%,这意味着我国即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而在需求与日俱增的养老服务市场面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供给与老年人养老需求存在数量与结构不匹配等问题:一是在养老护理员供给数量方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2017 年我国老年人总失能率达到16.5%,若以2017 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 亿人为基数进行计算的话,我国失能老人的数量将达到3975 万人;但是《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8)》显示截至2017 年末,我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仅有36.89 万人,巨大的护理员供需数量缺口使得养老问题异常严峻(见图1)。二是在供给结构方面:首先,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与岗位需求的不匹配极大地限制了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累计达4.4 万人,仅占总从业人数的10%;其次,养老护理员学历水平集中于初中以及中专学历,教育水平较低且接受的培训不足,护理人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再次,中年女性护理员为主要构成部分,护理工作内容的繁重与其身体素质的不匹配、护理队伍性别年龄结构的失衡均严重制约养老护理质量的提升;最后,该行业就业形式的不规范进一步阻碍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发展,已有研究发现照护人员的主要来源为外来农民工,且用工形式以临时工与合同工为主,因此其应享有的社会权益与薪酬水平无法得到合理保障[1-2]。

图1 截至2017年末机构养老护理员人数(单位:万人)

纵观国内学者关于养老护理员的既有研究,大多重点集中于养老护理员的供给现状与问题等方面的定性分析,然后从微观层面剖析其供给不足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措施。但是较少从宏观角度探究影响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且强度多少以及趋势变化如何。反观养老需求侧一方——即老年人口其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则较为丰富。因此本文以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探究宏观环境影响因素的时变性与结构性变化对其供给水平的影响;同时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具体分析影响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水平的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与变化特点;最后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养老劳动力供给提出相关建议。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取

为探究宏观环境因素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不同时点的影响强度与趋势变化,本文以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供给水平LTCW 为被解释变量,基于已有相关领域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分别从人口、经济与社会三方面对解释变量进行评价。其中人口方面选取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OLD)指标,因为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供给服务对象主要为老年人,所以老年人口的规模大小决定了其对机构养老护理员的需求水平[3];经济方面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CONS)共两个指标: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机构养老服务业的外在物质基础,而居民消费水平为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内在资金助力[4-5];社会方面选取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EXP)以及社会服务业从业人数(LABOUR)共两个指标: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为建设完备的养老服务行业环境提供外在支持,而养老服务业属于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供给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服务行业的整体就业水平,其行业内的人员流动与变化直接影响机构养老服务业的从业人数[6]。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1996—2017 年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供给量为研究对象,所有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年鉴》。为排除价格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价格指数,将与价格相关变量的名义值调整为实际值。价格指数的构造公式为:价格指数=0.55×消费价格指数+0.45×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并以1996 年为基期进行平减[7]。为进一步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影响,本文对所有变量作对数处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

(三)实证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如下:首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人口、经济以及社会因素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长期静态影响;其次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与协整分析,检验其序列是否平稳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而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短期动态影响;最后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综合分析不同时期人口、经济与社会各因素对其供给水平的影响程度与趋势变化(见表2)。

表1 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与影响因素统计

表2 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与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实证分析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量关于其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人口、经济以及社会因素对我国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长期静态影响:

其中,α0为常数项,yt为机构养老护理员人数,xit为老年人口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社会服务业从业人数,β 为 xit的回归系数,εit为误差项。运用Eviews 9.0 软件对其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见表3)。在长期状态下,老年人口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均对养老护理员的供给水平起积极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老年人口数每增加1%,机构养老护理员会提高0.74%的供给量;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会同时增加0.28%;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1%,则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能够提升0.19%。

表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二)平稳性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估计

进行误差修正模型与状态空间模型参数估计的前提是各序列平稳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在模型估计前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与协整分析,从而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各因素与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之间的短期动态影响。本文运用ADF 方法对影响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因素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检验结果显示,机构养老护理员人数、老年人口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社会服务业从业人数6 个序列均是非平稳序列,其经过一阶差分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单位根检验,即序列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见表4)。进而本文采用Johansen 检验法对各解释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5 个协整关系,即机构养老护理员人数与老年人口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社会服务业从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见表5)。

表4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本文将上述协整回归中的误差项看作均衡误差,从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人口、经济与社会因素对机构护理员供给的短期影响,弥补多元回归长期模型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模型估计的精确度。其估计结果显示,仅有老年人口数与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即老年人口数每增加1%,机构护理员供给将增加1.10%;而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机构护理员则会同时提高0.18%的供给水平(见表6)。

表5 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

表6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

(三)状态空间模型估计

前文分别运用多元回归进行长期静态分析,以及采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短期动态分析。本文为综合反映宏观环境因素在不同时点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程度与趋势,最后通过构建机构养老护理员关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状态空间模型,对不可观测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和估计。具体量测方程和状态方程设置如下:

其 中 C 是 常 数 ,ln(OLDt)、ln(GDPt)、ln(CONSt)、ln(EXPt)与 ln(LABOURt)为量测变量,SV1,t、SV2,t、SV3,t、SV4,t与 SV5,t为状态变量,分别是机构养老护理供给人数关于老年人口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社会服务业从业人数变动的敏感程度,也称作弹性系数。状态方程中 SV1,t、SV2,t、SV3,t、SV4,t与SV5,t为不可观测变量,其可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参数估计。vt、e1,t、e2,t、e3,t、e4,t与 e5,t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常数分布的误差项,具体结果见表7 以及图2—6。

表7 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

通过对状态空间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其估计出的残差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状态空间模型的卡尔曼滤波估计结果可靠(见表8)。进而本文对上述估计结果进行解释,分析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机构养老护理人员供给水平的趋势变化。

表8 状态空间模型的残差序列ADF 单位根检验

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数、经济发展水平、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社会服务业就业人数,其影响弹性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检验。

1.老年人口数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

机构养老护理员受老年人口数变化影响始终为正向,且具有稳定中趋于平缓的特点,其弹性系数在1996—2000年上升趋势明显,2000年后围绕弹性值1.0上下波动。1982—2000年,由于计划生育等控制人口增长政策的施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开始转变,家庭结构逐渐趋于少子化与核心化。2000 年,我国老年抚养比首次突破10%,骤然增加的社会养老压力激化了对机构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因此该年间老年人口规模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促进作用明显。21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妇女劳动参与率的不断上升,逐渐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从而为养老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供给,因此机构养老护理员关于老年人口数的弹性系数虽有下滑却始终为正值。

图2 老年人口数对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

2.经济发展水平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

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供给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两个突出变化的节点出现于 1998 年与 2001 年。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进出口额全面下滑,国企下岗失业潮、民企批量倒闭等加重经济的低迷态势,直接影响了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就业现状,因此其影响弹性系数在1998 年出现骤然下降。我国为拉动内需,积极采取鼓励住房和汽车消费、增加基础建设投资等措施,从而促进了机构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供给困境。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举措使得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经济的稳步推进使得其对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供给影响逐渐减弱并趋于稳定。

图3 经济发展水平对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

3.居民消费水平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

居民消费水平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仅在1998 年前后呈现较大变动,其后影响越来越弱。1998 年我国经济形势面临“内忧外患”,外围的经济危机以及内围的职工下岗潮,使得当年的消费增速从20%直接下滑至6.8%,进而其影响弹性系数急速下跌。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回温,居民消费水平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相对减弱且变化趋势逐渐趋于平缓。

图4 居民消费水平对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

4.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

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影响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社会因素之一,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水平冲击较大,弹性系数波动幅度也较大。1996—2000 年,人口老龄化形势初步显现,老年人照护需求增加。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国家加大社会福利等公共预算支出,促进了养老护理员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但受“孝”文化等传统社会观念以及机构服务业建设不健全等弊端的制约,外在的经济助力无法真正带动机构养老护理员的有效供给,其造成的影响效应同样呈递减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

图5 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

5.社会服务业从业人数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

机构养老服务是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人员的供给数量在一定程上取决于所在行业的整体从业人数。由图6 可以看出其弹性系数在1998 年急剧下降并到达最低点,原因是1998 年国企改革引发的下岗潮以及民企的批量破产,对养老服务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社会服务业从业人数的增加反而缩小了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供给量。因此该时期社会服务业的从业人数对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影响较为显著。随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拉动内需、稳定增长的扩张性经济措施,稳定了社会服务业的市场就业环境,因此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就业在后期受行业整体供给影响较小。

图6 社会服务业从业人数的影响

6.宏观环境因素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综合影响

老年人口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社会服务业就业人数,其影响弹性系数均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具体而言,人口因素中老年人口数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影响最大且始终为正向,说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是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主要动力;经济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养老服务行业的持续与有效的供给,然而居民消费水平持续的负向影响时间最长,侧面说明居民经济上的独立、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的结构优化,使他们对自我实现、家庭关怀等多层次人文需求相对提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服务需求;社会因素中社会服务业市场环境的稳定发展削弱了社会保障支出与整体从业人数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水平的影响程度。

(四)养老服务劳动力供需缺口

2018 年我国民政部在《关于国家标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的通知》中将养老机构从低到高分为一到五级。级数越高,表示养老机构等级越高,对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人才队伍、管理制度以及设施设备和环境的要求也会越高。鉴于我国当下处于长护服务体系供给发展的初期,我们以五级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的配置为依据,对机构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配比进行计算。其规定五级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与重度失能老年人比例不低于1∶4,养老护理员与中度失能老年人比例不低于1∶5。根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2017 年入住养老机构的半自理老人数量为44.22 万人,所需养老护理员为8.84 万人;不能自理老人数量约为30.09 万人,所需养老护理员为7.52 万人。因此,2017 年机构养老护理员的总需求量为16.37 万人,然而截至2017 年底,养老护理员累计鉴定合格人数仅为4.40 万人,需求远远超过供给。所以专业护理人员的大量缺失及其服务意识、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限制了社会养老多层次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1996—2017 年机构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定量分析其供给的宏观环境影响因素。首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人口、经济以及社会因素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长期静态影响;其次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与协整分析,检验其序列是否平稳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而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短期动态影响;最后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综合分析不同时期各因素对其供给水平的影响程度与趋势变化。研究结论如下:

人口因素中老年人口数在三个模型的估计中,其影响系数均最大且为正值,说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是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的主要动力;长短期状态下经济因素各指标系数显著性有所差异,但共性为经济发展水平对机构养老劳动力供给的积极效应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对其的反向影响,侧面反映老年人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其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而追求家庭照护与人文关怀,一定程度抑制了女性护理员参与劳动市场;社会因素中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随社会保障支出与其整体从业人数影响的时间趋势变化明显,长期状态下仅有社会保障支出估计系数显著,说明后期社会服务业市场环境的稳定发展使社会方面的因素对供给水平的影响逐渐削弱。

基于既有养老护理员现状梳理以及宏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在当前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趋势下,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增加养老护理人员供给:拓宽校园、社会等招聘渠道,多途径吸引在校学生、下岗职工以及灵活就业者等潜在人群从事养老护理行业;有效利用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资源,高校与政府组织层面增加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志愿帮扶活动[8],提升社会养老供给水平[9]。二,减少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投入使用智能化养老管理设施,加强老年人的自我健康评价与反馈[10];着手于居家照护者的初级保健培训,使其能为老年人进行简单医疗护理,减少正规医疗资源的浪费并减轻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11];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与需求进行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以及社会化养老的职能定位与服务供给[12-13]。三,提高现有养老护理人员的生产效率:通过社会媒体等宣传方式,提升养老护理职业的公众形象,营造健康发展的养老服务行业环境,进而提高现有护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14];从在职护理人员个人需求出发,在保障其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待遇的基础上,改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安排,完善薪酬体系与绩效奖励机制,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与职业认同感[15];从组织上层管理角度出发,改进管理层人员体系的合理构建,加强上下级关怀以及员工的组织参与感与归属感等[16],进一步提升其工作能动性与积极性。

猜你喜欢
人口数护理员供给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确定代表名额按户籍人口数还是常住人口数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吉林省GDP预测研究
身为一名护理员,我有话说……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