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按摩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

2021-03-17 10:59李国胜张丽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巩膜眼球眼压

李国胜,张丽伟

(寿光市台头中心卫生院眼科,山东寿光 262700)

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疾病, 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且具有较高患病率,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 同时根据疾病特点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是目前导致患者视觉障碍甚至致盲的常见病因[1]。 关于青光眼的治疗,临床仍以外科手术为主,旨在恢复视力,降低眼压,且术后需要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保证治疗效果。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仍然较差。 因此,临床加强对青光眼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促进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眼球按摩通过按摩眼球壁,增加巩膜切口流经的房水量,以冲走滤过泡外部粘连组织,如渗出物、凝血块等,从而提高滤过泡的滤过效果。 该研究针对该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6 例青光眼手术患者开展分析, 探讨眼球按摩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86 例青光眼术后患者纳入该次研究。 纳入标准:(1)神志清楚,书写、沟通等能力正常;(2)结合临床表现、常规眼科检查等确诊为青光眼;(3)存在手术指征;(4)知晓且自愿加入该研究。 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2)其他病因所致眼压增高;(3)先天性青光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等;(4)期间因自身原因主动退出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43 例,男23 例、女20 例,年龄为33~79(57.39±11.25)岁,病程为1~6(4.33±1.10)个月,疾病类型:25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 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观察组43 例,男25 例、女18 例,年龄为35~79(58.15±12.09)岁,病程为2~6(4.59±1.27)个月,疾病类型:27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 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顺利完成青光眼滤过术。

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即术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重点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眼部恢复状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及周围组织干燥、整洁,减少感染风险,同时按照医嘱规范使用滴眼液;嘱咐患者尽量卧床休息,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打喷嚏、用力咳嗽;告诉患者需清淡饮食;嘱咐患者出院后按时复诊复查。 共干预1 个月。

观察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眼球按摩,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术后3 d, 要求患者取合适体位,并向下注视;(2)操作者将拇指放在患者上睑紧贴眼球,适当压迫眼球,保持动作轻柔、力度适中,每按压3 s,放松3 s,20 min/次,2 次/d;(3)在裂隙灯下,观察患者前房、滤过泡情况,术后6 d 视情况增加按摩的次数、频率,若前房变浅,则停止按摩。 共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

观察并分析患者患眼功能性滤过泡生成情况,以Kronteld 法为依据,滤过泡分型如下:Ⅰ型,可见微小囊泡型;Ⅱ型,可见弥散型;Ⅲ型,可见包裹型;Ⅳ型,可见滤过泡缺如型。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Ⅰ型+Ⅱ型)/总例数×100%。

1.3.2 术后康复效果

术后3 个月,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包括眼压、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2]。

1.3.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前房出血、浅前房、黄斑水肿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

1.3.4 生活质量

使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症状及视觉功能、社交活动、身体机能、精神心理共4 个维度,涵盖20 个条目,均按照5 级评分法,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眼压、INS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

干预后,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

2.2 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效果

干预后,两组眼压、INS 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效果[(±s)]

表2 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效果[(±s)]

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组别18.47±5.2915.23±3.173.4450.0013.11±1.192.47±0.393.3510.001眼压(mmHg) INS 评分(分)

2.3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为9.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2.4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干预后,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为(49.85±4.37)分,高于对照组的(38.47±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62,P=0.000)。

3 讨论

青光眼可引起患者眼压持续增高,并伴发不同程度眼部疼痛表现,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容易导致眼球各生理结构、视觉功能受损,甚至造成视神经萎缩、视力减退及失明,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青光眼滤过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青光眼的理想方法,通过手术切断小梁,建立房水引流新途径,以改善房水循环,降低眼压。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若形成功能障碍性滤过泡,则会引起严重的滤过泡并发症,造成手术失败,甚至导致眼压升高、视功能再次受损等其他后果。 临床实践发现,滤过泡不能成功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1)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等脱出并嵌顿于滤过口内;(2)滤过术治疗过程中的巩膜上手术切口太小;(3)滤过口在术后易受到血凝块、结缔组织、炎症渗出物等物质的堵塞。 眼球按摩是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有效方法。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眼球按摩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滤过泡形成率,原因在于眼球按摩可以增加巩膜的压力,将巩膜瓣打开,促使房水流过,从而使巩膜切口愈合时间延长,促进滤过泡的形成;房水可冲走术后眼内形成的异物,避免滤过泡瘢痕形成,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3]。 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眼压、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眼球按摩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眼压及疼痛程度,分析其原因为青光眼滤过术可以改善视神经供血及其压力,恢复视力,同时配合采用眼球按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降压效果,进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4]。该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表示眼球按摩的临床安全性较高。 青光眼滤过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为浅前房,其发生与房水滤过过畅、房水在循环过程中出现结膜瓣渗漏关系密切。 眼内感染作为青光眼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外毒素、蛋白分解酶等物质的产生,进而危及视网膜健康。眼球按摩可借助早期加压按摩作用,加快房水向外流的速度,以保证滤过道通畅,预防瘢痕形成,结合患者眼压下降情况适当调整按摩的压力、次数、时间等,从而降低患者巩膜、结膜、巩膜床等部位的粘连程度,以维持正常眼压[5-6]。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表示眼球按摩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原因在于眼球按摩可通过作用于眼周部分穴位形成点,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润养眼部神经及肌肉,进而调节眼部功能,缓解眼部疼痛;同时,适当的外部压力能够进一步减慢患者对于疼痛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神经敏感性,从而减轻疼痛感[7-8]。

综上所述,眼球按摩对于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眼压,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让其尽早恢复健康状态,回归社会。因该次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观察指标不完全等方面的局限性,今后仍需继续探究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康复情况以及眼球按摩的作用效果,以期丰富研究成果,为其他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巩膜眼球眼压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