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陈火亮,曾妙容
(1.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二区,广东广州 510430;2.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三区,广东广州 510430 ;3.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护理部,广东广州 510430)
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为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具体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 不喜欢参加团体活动等,部分患者甚至存在自杀倾向[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抑郁症的患病人数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目前,临床针对抑郁症多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临床症状[3]。但抑郁症患者个体差异性大, 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持续、有效地控制病情,临床还应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 健康信念模式是在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认为个体感知、积极行动、相信自己是行为转变的重要因素,关注人对健康的态度和信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短期和长期健康行为问题[4]。 该研究对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60 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常规护理与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选取于该院就诊的60 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18 岁;符合《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分;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有酒精、药物滥用史;合并严重躯体性疾病;存在智力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该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 例。 对照组:男13例,女17 例;年龄21~65 岁,平均年龄(46.75±4.93)岁;病程3 个月~4年,平均病程(2.28±0.68)年;体质量指数19.3~27.5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 (23.11±1.08)kg/m2;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 例,初中12 例,初中以上14 例;居住地:农村10 例,城镇20 例。 观察组: 男14 例, 女16 例;年龄24~67 岁, 平均年龄(47.18±5.10)岁;病程5 个月~5年,平均病程(2.28±0.68)年;体质量指数19.2~27.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4±1.05)kg/m2;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 例,初中10 例,初中以上17 例;居住地:农村12 例,城镇1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知识宣教。由专科护士定期向患者讲授抑郁症相关知识、 用药注意事项等,嘱咐患者不得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并向其发放科室《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手册》。(2)心理护理。调查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原因,并根据其具体病情予以相应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及家属抑郁症的相关诱因、激发因素,分析患者病情发展趋势等,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3)日常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及时排解生活及工作压力,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神经系统,并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平稳情绪。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1)危害认知教育。专科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抑郁症的危害性,包括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影响以及病情进展对其造成的危害;例举既往科室内不接受康复护理患者的真实案例,结合其实际情况,分析共有的病因和疾病恶化的诱因,使其意识到自身不良行为的危害性。(2)健康信念培养。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对其进行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分析,针对因自身疾病而出现情绪波动与行为变化、缺乏自我认知与自信心等问题,护理人员应予以相应心理疏导, 让患者认识到纠正不良行为、放弃悲观情绪等方法可有效改善其病情;评估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状况,预估其康复效果,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包括减少焦虑及恐惧情绪、学会表达自身想法、释放心理压力等,并告知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困难。(3)康复信心树立。指导患者按照康复计划完成康复目标,鼓励其掌握应对工作及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技能,保持积极心态,勇于面对各种问题;例举相似成功案例,并邀请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分享康复经验与个人体会, 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指导患者家属学习抑郁症及预防疾病复发的知识,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及时肯定患者取得的进步,给予其情感支持及相关帮助。
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
(1)抑郁程度。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HAMD 量表进行评估,共计24 项条目,包含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等内容,多数项目采用0~4 级评分法,少数项目采用0~2 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6]。
(2)社会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 筛 选 量 表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进行评估,包括职业和工作、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等10 项内容,每项采用0~2 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7]。
(3)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 定问卷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进行评估,包含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4 个维度,共计74 项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8]。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HAMD、SD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D、SDSS评分均低于各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HAMD、SDSS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HAMD、SDSS 评分对比[(±s),分]
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组别28.63±4.7629.17±5.050.4260.67215.04±3.3810.24±2.526.2360.00012.75018.371 t 值0.0000.000 P 值15.30±2.1615.84±1.981.0090.31711.56±2.237.29±1.548.6300.0007.66120.6100.0000.000 t 值 P 值HAMD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SDS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两组GQOLI-74 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QOLI-74中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各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QOLI-74 中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GQOLI-74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GQOLI-74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t 值 P 值 t 值 P 值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45.60±6.8744.45±7.211.3380.18447.54±7.1848.02±8.630.7360.4630.3081.9500.7590.05439.52±5.4637.93±4.881.3480.18144.08±4.3450.96±5.635.8720.0003.98510.8020.0000.000物质生活干预前 干预后躯体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组别 t 值 P 值 t 值 P 值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41.68±3.5640.39±4.721.4500.15145.02±4.6654.61±6.237.4460.0003.77511.0100.0000.00038.22±4.5337.96±4.410.2590.79642.26±5.3049.47±7.264.8280.0003.7667.9670.0000.000心理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续表2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障碍, 其发生与工作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等相关,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可造成严重损害[9]。 多数抑郁症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 且经外界刺激后心理抗压能力变弱,社会功能减退,仅依靠药物治疗难以有效控制病情[10]。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属于心理干预范畴,主要作用在于提高个体感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从而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有利于改善预后[11]。 杨静等[12]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与接受健康信念模式护理的干预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 高丽[13]在其研究中对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抽签分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干预组健康信念模式下的居家式自我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护能力、 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HAMD、SDSS评分均低于各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 减轻其抑郁程度,改善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与上述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分析其原因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更加关注患者对健康的信念及态度, 重视影响信念的相关因素及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以促使患者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 在抑郁症患者中开展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通过危害认知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感知到问题所在及其危害性,从而产生情绪、行为转变意识,采纳行为建议。健康信念培养是在全面评估患者精神与身体状况后,分析患者护理需求,向其讲解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使其感知健康心理及行为对疾病康复的益处,进而摒弃不利于健康的行为,转变负性情绪[14]。 康复信心树立可以帮助患者勇敢面对自我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主动采取措施克服障碍,改变不良行为,克服对他人的依赖心理;通过家庭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激励,帮助改善其社会功能,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生活与工作中,获得生活满足感,增强康复效果[15]。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的主观心理过程,帮助其改变不良认知与不良行为,可有效促进疾病康复,减轻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康复,减轻其抑郁程度,改善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