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方言疑问代词“X法”的用法及其语法化初探

2021-03-17 08:21任艳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眉山弱化代词

任艳君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眉山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中的岷 江小片,为入声独立区。眉山方言多儿化, 边鼻音不分,连读变调较为丰富。李书[1]①硕士论文指出“眉山方言中包括零声母在内 的声母有二十个,韵母有三十九个,声调有 五个。五个声调分别记为:阴平 45、阳平21、上声 42、去声 12、入声 24。”眉山方言的疑问代词非常具有特色,如“什么” 为“[i45]”,“哪里”为“[x21lei45]”,“怎 么”为[21fA24]等等。但很可惜的是,至今 也未有人对眉山方言进行过深入研究。今笔 者就眉山方言“X法”系列的疑问代词进行分析。

一、“X法”疑问代词的语音弱化

眉山方言中“X法”系列是表示方式、状态、原因等的疑问代词,包含:“而法[12/21fA24]、奈法[lai12/21fA24]、那法[lA12/21fA24]、那儿法[l12/21fA24]、啷法[lɛn21fA24]”②。其中“啷法[lɛn21fA24]”是受“啷个”影响,类推而来的,在本文中不参与讨论,其他的四组疑问代词皆可用于询问事理,语法功能基本类似。它们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使用频率和自然度的不同,使用频率和自然度最高的是“而2法”。这四组词大致的使用频率和自然度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

[lai12/21]法<[lA12/21]法<[l12/21]法<[12/21]法。③

李小军[2]总结了多年来前辈们对语音弱化的研究成果,其声韵调的表现形式为:“声母方面主要沿着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流音—半元音—零声母这一条轴弱化;韵母方面主要是韵头、韵尾的脱落,以及主元音的央化;声调方面则主要是轻声化和促声化。”眉山方言“X法”疑问代词的语音变化符合语音弱化规则。从语音来看,这八个词存在着一条语音弱化链,即“[lai]>[lA]>[l]>[]”。在声母方面,边音[l]变为零声母;韵母方面,首先表现为韵尾[i]脱落,前元音[a]央化,再由央元音[A]高化为卷舌元音[];声调方面主要有阳平21调和去声12调的变化。即:

笔者初步怀疑“X法”疑问代词因语法化演变引起了语音弱化,可能存在着“奈法>那法>那儿法>而法”这一条语法化路径。

二、“X法”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描述

眉山方言中“X法”系列疑问代词主要用于询问方式情状,主要有“X法、X+V/adj+法、X法+V/adj+法、X”四种表达方式,如:

(1)怎么做:X法整、X整法、X法整法、X整呢/咹/满。

(2)怎么想:X法想、X想法、X法想法、X想呢/咹/满。

(3)怎么休息:X法休息、X休息法、X法休息法、X休息呢/咹/满。

(4)怎么好看的:X法好看嘞、X好看法嘞、X法好看法嘞、X好看嘞咹/满。

值得注意的是,“X”单用时一般有“呢、咹、满”等语气助词与之搭配。

(一)“X法”疑问代词的基本用法

“X法”疑问代词在眉山方言中有四种基本用法,用于询问原因、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程度。如:

1.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有“怎么”的意思,作状语,问方式时一般不用于否定句:

例1:你X法即?X即法?X法即法?X即咹?(你怎么去?)

例2:X法把果果整回即?X把果果整回即法满?X法把果果整回即法满?X把果果整回即满?(怎么把果子运回去?)

例3:你X法看/想嘞?你X看/想法嘞?你X法看/想法嘞?你X看/想嘞?(你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2.问状态,指称明显,可直接作谓语,也可单独成句:

例4:那块事情X法样了满?(那件事情怎么样了啊?)

例5:X法了?(怎么了?)

例6:——a:他X法了,我瞄他一直在哭?他X了满,我瞄他一直在哭?(他怎么了,我看他一直在哭?)——b:他不X嘞。他莫X法。他没有X嘞。(他没怎么。)

3.询问程度,可作状语,当“x法”后接的词为动词时,可以有两解,可以看作询问方式,也可认为是问程度;当后接的词为形容词时,询问方式的意味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但也可认为是问方式,具体情况看语境分辨。

例7:听说海南少热,X法热嘞满?X热法嘞满?X法热法嘞满?X热嘞满?(听说海南很热,怎么个热法的?)

例8:听说他少喜欢打游戏,他是X法喜欢嘞满?他是X喜欢法嘞满?他是X法喜欢法嘞满?他是X喜欢嘞满?(听说他很喜欢打游戏,怎么个喜欢法?)

4.询问原因,既可用用于肯定句,也可用于否定句,可以用在主语前,也在主语后,用作状语:

例9:你X法要即?你X要即?(你为什么要去?)

例10:X法他回即满?X他要回即满?他X要回即满?(为什么他要回去?)

例11:你X法不在他屋头即满?你X不在他屋头即满?(你为什么不到他家去啊?)

(二)“X法”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X法”系列的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有虚指、任指和反问三种类型,如:

1.虚指

例12:不晓得X法了,她就跑了?不晓得X嘞了,她就跑了?(不知道怎么了,她就跑了?)

例13:白说以前你X法整嘞喂,现在时代不同了?白说以前你X整法嘞喂?白说以前你X法整法嘞喂?白说以前你X整嘞喂?

(不要说以前你怎么做的,现在时代不同了。)

2.任指

例14:你X法说,我就X法做。你X说法,我就X做法。你X法说法,我就X法做法。你X说,我就X做。(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例15:我跟他X法说,他都不听。我跟他X说法,他都不听。我跟他X法说法,他都不听。我跟他X说,他都不听。(我跟他怎么说,他都不听。)

3.反问

例16:你X法不早点说满?你X不早点说满?(你怎么不早说?)也可问原因

例18:我X法晓得你今天要来满?我X晓得你今天要来满?(我怎么知道你今天要来?)

(三)“X法”疑问代词用法总结

因“X法”疑问代词有12调(去声)和21调(阳平)的变化以及四种表达方式和七种用法,为行文简洁,八种疑问代词将使用以上相同的例句,若有例外,则单独指出。通过一一比对,得出表1:

表1 眉山方言“X法”疑问代词功能

续表

通过表1可以看出,尽管“X法”疑问代词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但还是有细微的变化:

(1)从“X法”这组词来看,阳平调的四组词七种功能皆具备,去声调的“奈法”和“那法”功能相同,“那4儿法”增加了“反问”功能,且表示方式、状态、原因和程度的功能可以用,但自然度不高;与“那儿法”相比,“而4法”表示表示状态、原因、程度的功能都更自然了,表询问方式的功能依旧不太自然。

(2)从“X+V/adj+法”这组词来看,“X”一般不用于阳平调,但“V/adj”读24入声调时,“X”则可以变调为阳平21调。“X”为去声调时,“奈V/adj法”和“那V/adj法”都可用于表示方式、程度和虚指功能,但是自然度和使用频率都不如“那儿V/adj法”和“而V/adj法”高,且“那儿V/adj法”和“而V/adj法”增加了反问的功能。

(3)从“X法V/adj法”来看,作阳平调时都可以用作表方式、程度、虚指、任指和反问;作去声调时,整体自然度都不如阳平调,“那法V/adj法”甚至不用于去声调,“奈法V/adj法”可表示方式、程度、虚指和任指,而“那儿法v/adj法”的这些用法相比来说更不自然,“而法v/adj法”则少了任指功能。

(4)从“X”这组词来看,都作去声调,不用于阳平调;“奈”无法单用,“那”只能表示反问;而“那儿”和“而”七种用法都具备。

从“奈法”到“而法”这四组词的细微变化可以看出,其语法功能逐渐完备,“奈法”组的语法功能最少,“那法”组稍微增加,“那儿法”组大大增加,“而法”组最完备,其语法功能的发展变化恰与语音弱化链“[lai]>[lA]>[l]>[]”相符。可基本确定“X法”疑问代词因语法化演变引起了语音弱化现象,存在着“奈法>那法>那儿法>而法”这一条语法化路径。

以上几组词,语法功能会因“X”读阳平或去声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X”单用时,如“X”和“X+v/adj+法”,比较倾向于用去声调;与“法”连用时,如“X法”和“X法+v/adj+法”,比较倾向于用阳平调。这种现象是由眉山方言的连续变调造成的。据笔者调查,眉山方言中有一条连读变调规则:12+24→21+24,如表2:

表2 眉山方言连读变调表

表2中的这些词,说话者为了省力,常读变调。若要读本调,往往是说话者语气很强烈、声音高亢或表强调时,才可能读本调。而“21+24”的组合在词组中都读本调。

根据眉山方言的连读变调情况可以确定在“X法”疑问代词中“X”的本调为去声12调,变调为阳平24调。“X法”疑问代词中的“法”为入声字,读24调,因而“X”单用时,读为本调,与“法”连用时,一般读变调,少数情况下读本调。若“X+v/adj+法”、“X+v/adj”中的“v/adj”为24调时,“X”也可以读变调21调。如:“你而即法”(你怎么去)一般读作变调[21ti24fA24],也可以读作本调[12ti24fA24],但读本调时,“而”通常会拖长语气,有一个停顿。

三、“X法”疑问代词内部结构及其语法化路径

(一)“X法”的内部结构

从内部结构来看,“奈法”的结构最为松散,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问状态的“奈法”中的“法”可以被后缀“头”代替,如:

你莫奈法得了哇!=你莫奈头得了哇!(你没有办法了吧!)

——a.“对不起。/你有莫得事哦?”

——b.莫(呢儿)奈头(得)。/莫(而)奈法嘞。(没有什么事/没怎么。)

2.“法”也可以被后缀“些”代替,问人和其他有生命物体的状态,可以问:

他奈些了满?(他怎么了?)

3.“奈A法”中“A”除了可以为动词和形容词外,也可以为代词,如:

你奈我呢儿(什么)法满?(你能奈我何?)

“那法”内部结构较“奈法”紧密。表原因、方式、状态、程度功能的“那法”中的“法”不能被“头、些”等后缀替代。但在“那A法”结构中,“A”既可以为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为代词,如:

你那/拿他呢儿法满?(你能奈他何?)。

相比之下,“那儿法”和“而法”内部结构更为紧密,“法”不仅不能被替换,“那儿A法”和“而A法”中“A”只能是动词和形容词。

从内部结构的紧密程度来看,这几个词的源头为“奈法”,因使用频率高,用法逐渐固定,语义逐渐虚化,“奈法”发生语音弱化现象,发展出“那法”一词,随着时间发展,更进一步发展出“那儿法”和“而法”二词。从紧密程度无法看出“那儿法”和“而法”的发展路径,但可以从语音弱化链[lai]>[lA]>[l]>[],可以得出“而法”是由“那儿法”语音弱化而来的。因而这几个词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奈法>那法>那儿法>而法”,也与“奈法”到“而法”四组词的语法功能变化情况相符。

吴福祥[3]总结了“形态-句法”方面的语法化过程,即“黏着性逐渐增加:自由>较少黏着>更多黏着”以及“语音-音系”方面的语法化过程,即“音系形式的逐渐减少或弱化:完整的音系形式>弱化的音系形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奈法~而法”的虚化程度,由低到高为:

奈法 > 那法 > 那儿法 > 而法

(自由) (较少黏着) (更多黏着)(更多黏着)

(二)“奈法”的来源及其语法化路径

在眉山方言中,“奈法”有三种词性,即用作动词短语、名词短语、疑问代词,其中名词词性,是其他“X法”疑问代词不具备的词性,而动词词性,只有“那……法”还具备。如下:

1.“奈……法”作动词短语,义为“处理……方法,对付……方法”。加宾语时放“奈……法”中间。

2.“奈法”作名词短语,为偏正结构,义为“办法,对付(处理)的方法”,作宾语。

你有呢儿奈法满?此处的奈法可以换成奈头[lai12thou21]、奈何[lai12xu21],皆为“办法”义。

你莫奈法得了哇!

3.“奈法”为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方式、原因、程度、状态等功能。

你奈法了满?

“奈法”可换成“奈些”[lai12i45]

动词短语“奈……法”和名词短语“奈法”中“奈”和“法”皆为实义语素,而疑问代词“奈法”中“奈”已由动词虚化为代词,“法”由名词虚化为词缀,已不具备“方法、办法”之义。由此可以得出,疑问代词“奈法”是由动词短语“奈……法”一步步虚化而来的。其路径为:

动词短语“奈……法”>名词短语“奈法”>疑问代词“奈法”。

“明清时期,随着‘v法’结构逐渐频繁用于特定的句法结构,即与副词、代副词或疑问副词‘如何、这等(般)、怎么、这(那)么’等频繁组合。[4]“随着这种用法的逐渐固化,‘法’的语义逐渐虚化,即语法化为表动态的类词缀。到了清代,文献中‘怎么(这样)v法’的结构已较常见。”[5]方环海、沈思芹的研究表明在历史上是先有“v法”结构,再有疑问代词与“v法”的结合的。因而我们可以确定“奈法”先于“奈法+v/adj+法”出现。

“奈”无法单用,直到“那”出现时才开始单用,用法在“那儿”出现时才变多,说明“那、那儿、而”的单用结构比“X法、X法+v/adj+法、X+v/adj+法”结构出现得都晚。除因连读变调导致“奈法+v/adj+法”、“奈+v/adj+法”读音不同外,二者用法完全相同,可推测“奈+v/adj+法”是由“奈法+v/adj+法”省略第一个“法”而来的。在历史上这种省缩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若何’省缩为‘若’,‘奈何’省缩为‘奈’”[6]。“奈法+v/adj+法”的第一个“法”已经虚化,已无“方法办法”之义,“奈法+v/adj+法”的第二个“法”和“奈+v/adj+法”的“法”虽没有“办法、方法”的实义了,但是还带有方式方法的意味,因而这两个结构不能用来询问原因和状态。“奈法”又因语音弱化,而产生了“那法、那儿法、而法”,这三个词再进一步虚化,便能不借助“法”来表示询问方式情状了,所以“那、那儿、而”是虚化程度最高的词。

因而可以得出“X法”的四种表达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

X法>X法……法>X……法>X。

疑问代词“那”的来源一直是汉语史上非常重要的问题。冯春田一文归纳了目前的三种主流说法:“其一,王力、周法高等主张‘那’为‘奈何’的合音。其二,吕叔湘认为那是若何的合音,若字失去介音,何字失去声母。其三,魏培泉更倾向于‘那’是‘如何’的合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6]142-143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反诘疑问代词‘那’是由‘奈何’省缩为‘奈’及发生音变而形成的,同时也认为表示方式、情状、样态的‘那’是‘若何’的省略式,是‘若’的音变式。”[6]144-145

根据眉山方言中疑问代词“奈法”因语法功能变化而产生的语音弱化链:“奈法>那法>那儿法>而法;[lai]>[lA]>[l]>[]”,笔者认同冯春田的观点,“那”是“奈/若”的音变式,是“奈/若”语音弱化,韵母失去介音或韵尾而来的。普通话“那里”在眉山方言中也有两读:那儿嘞[l45/12lei45]、而嘞[45/12lei45],“而”也是因“那儿”声母弱化成零声母形成的新词,可以作为旁证。

(三)“X法”功能之间的语法化路径

1.疑问功能的语法化路径

从语义上看,表示状态的“x法”可以作谓语,也可以单独成句,而表方式原因程度的词只能作状语,因而可以将表状态的用法看作语法化的起始源。“x法”表询问方式时,“法”虽无“方法、办法”的实义,但保留了“方法、办法”的意味,而表询问原因时,则表“方法、办法”的意味也消失殆尽了。从这个层面上看,问“原因”较问“方法”更抽象,语法化程度更高。“x法”表询问程度时,还带有明显的询问方式方法义,可见表程度的用法还未完全从问方式的用法中分化出来,还处于中间状态,既可以问程度,也可以问方式。因而可以确定“x法”疑问代词的疑问用法的演变顺序:

X法:问“状态”>问“方式”>问“原因”。

X法:问“方式”>问“方式”/问“程度”。

“Heine等人将语法化看做若干认知域直接的转移过程,他们把各个基本的认知域排成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等级”[7]:

人>物>事>空间>时间>性质。

“x法”疑问代词疑问用法的语法化顺序也符合这个认知域等级,即:表状态的用法用在人或有生命的物体身上,比较具体;表方式、原因、程度的用法则属于性质类,较抽象,其中方式又较原因、程度具体。

同时,“x法”疑问代词疑问用法的语法化顺序符合吴福祥[3]总结的“语用-语义”的语法化子过程,即:“(1)抽象性逐渐增加:具体义>较少抽象义>较多抽象义;(2)主观性逐渐增加:客观性>较少主观性>更多主观性”。问状态和方式义较具体客观,问程度和原因义则较为抽象,并且主观性也增强了。

不仅在眉山方言中存在着这样子的语法化路径,在普通话中也存在,如:郭继懋“从汉语‘如何、这样、那样、这么、那么、这么着、那么着、这么样、那么样’等词以及跨语言研究讨论了狭义方式、广义方式、情状和原因这些意义之间的联系具有类型学意义上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主要是语义方面原因造成的。从语义角度看,这些意义本来就包含着一个统一的核心意义(情状意义),也就是说,不同的语义环境下,情状意义可以呈现出种种不同的语义状态。并归纳出了语法化路径:简单情状>狭义方式>广义方式>原因。”[8]

2.非疑问功能的语法化路径

李宇明提出了:“疑问标记功能的衰变有两种基本类型,即功能丧失和功能衰退”,“功能衰变的主要语形格式有反问句、重叠式等”,“反问句是一种假问句,并不负载真正的疑问信息,在反问句中,疑问标记都发生功能衰变”[9]。之后,又提出了:“疑问代词非疑问义的产生可能同反问句有关,很可能是在反问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而凝固为疑问代词的新义项”,“在逻辑上可以说,反问句中疑问代词的用法是联系疑问代词的疑问义和非疑问义的中间环节”[10]。根据眉山方言非疑问功能语法化路径的情况来看,笔者非常认同这种看法。

单看“你而法不早点说满?(你怎么不早点说?)”,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可以理解为问原因“你为什么不早说?”,也可以理解为反问句“你怎么不早点说!”,意思就是你应该早点说。怎么区分这两种功能,得看具体语境,尤其是说话人的语气强硬程度。同理,在“我而即法满?”这个句子中,既可以问方式,也可以表反问。而在问状态的句子中就没有这种分歧,如:“你而嘞了满?(你怎么了?)”,没有对应的反问句,由此还未衍生出反问的用法。

可以看出原因、方式和反问之间有模糊性,也可以认为反问是从问方式和原因功能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特殊分支。“疑问代词的基本用法包含着两项语义特征:一是关系到一定范围内的所有成员;二是询问这些成员的有关方面。”[11]167“x法”表反问时,询问义已经衰退了,但还保留着疑问的意味。

“x法”表任指时,都位于谓语之前;表虚指时,位于谓语之后。石毓智[12]确立了汉语结构赋义的规律:N有定+VP+N无定,即“谓语动词之前的成分被自动赋予有定性特征,之后的为无定性特征,这种结构赋义对光杆名词具有强制性”。也就是说,疑问代词用作“任指”时相当于消除了第二个语义特征,也就是消除了疑问的无定性,而被结构赋予了有定性。因而,在发展到“任指”功能时,疑问代词的疑问用法完全消失。

再从任指和虚指的定义上看,“所谓任指,就是疑问代词不用来表示疑问,而用来强调不论任何人或不论任何事物。所谓虚指,就是疑问代词不用来表示疑问,而用来指代说不出来的若有若无的事物。”[13]很明显,虚指义是包括在任指义之中且有所发展的,任指义是有定的,虚指是无定的。从句法环境看,“x法”表任指时,可以放在主语前或主语后,但一定是在谓语动词之前;而表虚指时,“x法”位置非常固定,只能放在谓语动词之后。如:

而法说他都不听。(怎么说他都不听。表任指);

他还跟我少详细嘞说了她身材而法样嘞。(他还跟我很详细地说了她身材怎么样的。表虚指)。

根据吴福祥(2003)语法化的三条子路径,我们可以知道任指用法是由疑问用法引申来的,虚指用法又是从任指中演变而来的,其演变路径为:

“x法”:问“方式/原因”>反问>任指>虚指。

(真性疑问句)(假问句)(非疑问句)(非疑问句)。

(句法环境较自由)(不自由)。

其他学者对其他疑问代词的探究,也证实了这条演变路径的普遍性。如:石毓智[11]认为疑问代词的遍指和无定指用法都是从其疑问用法引申出来的,无定指又是从遍指用法的进一步引申。王葆华、张尹琼[14]对疑问代词“谁”“什么”的非疑问用法进行探讨,认为非疑问用法是在疑问用法的基础上通过语法化过程而演变产生的结果,是客观意义逐渐缩减而主观意义增加的主观化的过程,也是句法限制不断增加的过程,其语法路径为:疑问→任指→无指、某指等。金昌吉[15]以“哪里”“哪儿”为例,探讨了疑问代词的语法化路径:问处所>任指>虚指。

四、结语

随着“x法”疑问代词的语义逐渐变化,再加上“x法”使用频率非常高,“x法”发生了语法化,并且引起了一系列的语音弱化,产生了一条语音弱化链。通过对“x法”的语法功能描述时,得出了“奈法~而法”及其功能发展的语法化路径。

(1)“奈法~而法”的演变

动词“奈…法”>名词“奈法”>疑问代词“奈法”>那法>那儿法>而法。

(2)“奈法~而法”的语音弱化链

(3)“x法”四种表达方式先后出现顺序

X法>X法…法>X…法>X。

(4)“x法”的功能演变

注 释:

①本文音系均引自李书(2010),见参考文献[1]。

③[lai12]和[lai21]、[lA21]和[lA12]、[l21]和[l12]、[21]和[12]应各自为同一个词,只是本调和变调的区别,“法”为入声字,读入声24调。

猜你喜欢
眉山弱化代词
永续债的资本弱化问题探析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浅析当代藏语使用弱化问题及其对策
代词(一)
代词(二)
苏轼眉山足迹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涂白
书写眉山的几种方式(组章选三)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