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03-17 03:29王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组间团体评分

王栋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男二病区,山东淄博 255100)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和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抑郁症严重者会出现幻觉,最终发生自残、自杀的想法或行为,具有发病率高且病情反复的特点[1]。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全球抑郁症患者已高达3.5亿,平均每年约有11%的成年人罹患抑郁障碍。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但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郁症患者能否顺利回归社会,除受病情外的多种因素制约,最普遍且关键因素是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而团体心理干预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团体中认知自我、分析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3],团体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明显效果,该治疗方式已成为干预抑郁症的一种发展趋势。该研究旨在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22±6.1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15例,高中10例,专科及以上20例;首次发病25例,复发2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77±6.0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16例,高中12例,专科及以上17例;首次发病22例,复发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诊断标准: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4]。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者;(2)患者对所患疾病具有自知力;(3)临床资料齐全者。(4)初中及以上学历,可有效沟通,能独立填写调查问卷。

排除标准:(1)成瘾物质和神经活性物质所致抑郁者;(2)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分裂样精神障碍者;(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4)酒精或药物依赖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包括入院宣教、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仔细解释患者的疑虑,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

观察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1)成立结构式团体,团体设置为封闭式团体,每8~10例患者为1组,治疗时患者家属不参与,治疗由经过团体培训的2名心理治疗师实施,参照相关团体治疗标准制定结构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团体性质为结构式和封闭式。(2)建立关系,心理治疗师单独会见每例患者,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个人成长史、抑郁情绪、社会资源等情况,为患者讲解团体干预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自信,使患者建立安全的人际交往模式,改变患者的不适应行为,活动过程有绘画、舞蹈、游戏、分享感悟等,确认患者是否愿意加入团体。(3)实施阶段,所有团体成员围坐一圈,每个成员做自我介绍,成员说出参加团体想要达到的目标,根据成员的年龄和需求,选择相应的团体活动,使成员之间逐渐建立起和谐的团体氛围。心理治疗师分析讲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症状、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抑郁症;通过情绪表达、镜映技术、角色扮演等,引导患者讲述自己的症状,使其他成员了解疾病的相似性,引起共鸣,使其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通过听音画画、心电感应、指间交流、无家可归等单项和双向沟通活动,使成员在倾听和观摩中学会尊重、理解、接纳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满足成员归属感的心理需求。通过“突破闯关”“假如生命只有三天”等造句活动,使患者在分享的过程中珍爱自己的生命;通过冥想,进行礼物大派送活动以及肌肉放松训练,给予成员心理支持,解决回归社会后可能面临的经济、家庭等各种问题。领导者对团体活动进行评价总结,验证成员团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并进行出院后的健康宣教。

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5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抑郁症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6]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SDS评分在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53分以下为无抑郁,分数越高表明抑郁越严重。HAMD包括抑郁情绪、有罪感、早醒、入睡困难等17个项目,分数在7分以上为有抑郁,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抑郁越严重。

(2)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7]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该量表包括责任心和计划性、对外界的兴趣、家庭职能、职业和工作、父母职能五个维度,每个维度0~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3)睡眠循环交替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循环交替模式时间、循环交替模式率。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采用PSG软件分析循环交替模式,1个循环交替模式序列包括若干个循环交替模式循环,每个循环交替模式循环包括1个A时相(A1、A2、A3)和1个B时相,循环交替模式序列始于A时相,止于B时相。睡眠循环交替模式时间为循环交替模式序列所占整个NREM期睡眠的时间;循环交替模式率为循环交替模式序列所占整个NREM期睡眠的比例。

(4)精神病症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敌对性、概念紊乱、感情焦虑障碍等18个项目,每个项目7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精神病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s)表示抑郁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睡眠循环交替模式、BPRS评分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抑郁症状组间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SDS评分、HAMD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DS评分、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37.11±5.12)分、(8.18±3.10)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2.2 社会功能组间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社会功能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责任心和计划性、对外界的兴趣、家庭职能、职业和工作、父母职能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2.3 睡眠循环交替模式组间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睡眠循环交替模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睡眠循环交替模式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睡眠循环交替模式时间短于对照组,循环交替模式率、A1、A2、A3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睡眠循环交替模式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睡眠循环交替模式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2.4 BPRS评分组间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BP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P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40.28±5.36)分低于对照组的(44.54±5.2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BPR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BPR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3 讨 论

由于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差,自尊水平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会功能损害加重,进而导致自杀率和复发率居高不下,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患者出现抑郁症时应及时入院接受心理治疗,通过系统干预降低患者疾病危险系数,逐渐恢复健康人的状态[8]。随着临床对抑郁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团体心理干预逐渐受到关注,团体心理干预遵循一般团体心理治疗原则,整合精神动力学、认知、人际团体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使患者全程参与,相互接纳,相互支持,逐步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9]。目前国内临床对精神动力学干预抑郁症的效果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而国外已有研究证实团体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团体心理干预是一面镜子,照人照己,通过团体活动讨论成员共有的心理问题、病情以及发展性课题,共同探讨,彼此启发,进而深化认知自我和他人,促使人格成长[10]。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HAMD评分、责任心和计划性、对外界的兴趣、家庭职能、职业和工作、父母职能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社会功能,加快康复进程。团体心理干预由两名心理治疗师主持、带领与实施,每8~10例患者为1组,每次治疗60 min,其在增加治疗人数、节省人力和物力的同时,还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干预效果。团体心理干预通过为患者讲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参与一系列团体活动,丰富患者的生活,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增强生活适应能力[11]。该研究中团体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微型社会模型,为成员提供安全而稳定的人际环境,利用负性认知的克服、正性体验的感染、镜映技术、角色扮演等活动,不断修正患者的歪曲认知,利于提高或解决自己的社会功能缺陷[12]。该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循环交替模式时间、循环交替模式率、A1、A2、A3、BPRS评分均更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明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循环交替模式,改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睡眠紊乱是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目前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日渐疲倦以及不能恢复精力等无法用睡醒节律异常解释的症状。循环交替模式可反映周期性短暂脑电事件,是一种微观睡眠结构[13]。既往有研究显示[14],循环交替模式指标的减分率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可见循环交替模式指标的改善有利于减轻患者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社会功能,加快康复进程,纠正循环交替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组间团体评分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初探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我给爸爸评分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