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妹,李飞,何铭钧,罗娇,潘巍一,王尧
(1.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科,广东东莞 523000;2.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深圳 518116)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科类疾病之一,位居我国致死原因之首[1]。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指脑卒中后6个月内会表现出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其是除了运动和语言功能障碍之外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学者指出[2-5],20%~80%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些可能会进展为痴呆。PSCI不仅会加重脑卒中本身所致的残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而且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7],因此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非常重要。经颅低频超声疗法是利用一定频率的超声波,经颅骨直接作用于头部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其原理是通过提高脑细胞的代谢水平和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等机制来改善脑功能。经颅低频超声疗法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但目前将经颅低频超声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很少,因此该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为对象,探讨经颅超声治疗是否能很好的改善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现报道如下。
选取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病程大于1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26分;年龄18~75岁;无视野缺损或视空间忽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颅内有金属植入器件的患者;使用植入式电子装置,例如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发热、电解质紊乱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有出血倾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孕妇;局部皮肤损伤或炎症患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存在严重心脏疾病或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有视听、言语障碍患者。该研究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记忆训练、注意训练、思维训练、计算训练等,治疗时间及频次为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6周。
观察组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的同时加用经颅低频超声治疗进行干预。采用超声波治疗仪[深圳市圣祥高科技有限公司,型号:838B-M-C-Ⅱ(双通道),粤械注准20172230239],根据头颅MRI或CT确定脑损伤部位,放置5个直径为2 cm探头,频率为800 KHz,声强1.75 W/cm2,治疗时间及频次为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6周。
对照组则给予患者假经颅超声治疗。仅在前30 s内给予刺激,随后停止刺激[8],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6周。
1.3.1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评分
采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障碍[9]。该量表包含19个项目,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只需要言语回答,包括地点定向、时间定向、短时记忆、即刻记忆、计算力和注意力5项条目,21分为最高分。第二部分主要测试视空间结构及语言能力,主要包含复述、命名、阅读理解、听力理解、书写及结构模仿6项条目,最高分9分。量表满分是30分,文盲大于17分,小学学历(受教育年限≤6年)大于20分,初中及以上学历(受教育年限>6年)大于24分为正常。
1.3.2 MoCA评分
采用MOCA[10]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11],满分30分,受教育年限≤12年时总分加1分,分数≥26分为认知功能正常。
1.3.3 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评分
采用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2],该量表评定内容主要包括进食、洗澡、穿衣、修饰、小便、大便、转移、如厕、上下楼梯和行走10个项目,100分为正常,60分及以上为生活基本自理,41~59分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21~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明显依赖,20分及以下则为生活完全依赖。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MBI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MB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MB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各子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执行力、命名、注意力、语言和延迟回忆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各子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子项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子项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
脑卒中后患者常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对康复治疗不能很好的配合,会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吞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13-14]。大脑的可塑性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现阶段普遍认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是脑损伤造成认知相关的神经环路损害。认知功能相关的脑结构比较复杂,具体致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因此目前还缺乏针对病因的特效药物,而且药物治疗对于老年人的体质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体质偏弱的老年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会显著升高,因此多数情况下患者更加愿意选择仪器治疗。经颅低频超声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超声波经过脑组织时会被吸收并转化成为热能,局部产生的温热效应能够促进侧支循环开放,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的血栓溶解;同时,通过乳化、分解粥样脂类物质来进一步改善血管的弹性状况,提升血管的再通率,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此外,超声波的机械震荡作用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细胞原浆微流,移动细胞内容物,提高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组织细胞的功能,有利于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中枢神经细胞,进而降低脑卒中患者脑损伤的致残率。该研究结果也肯定了经颅低频超声治疗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该次研究显示,经过6周的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MBI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原因可能是认知功能的改善使患者康复主观能动性增强,理解学习能力提升,能更好地配合康复训练,加快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改善,明显减轻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但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未能对PSCI患者进行一个长期随访,未针对不同强度、不同治疗时间和治疗频率的经颅超声治疗对认知功能的改善疗效进行一个全面的对比,且该研究样本量相对偏小,后续也没有进一步进行长时间的随访,因此后续研究还需要更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经颅低频超声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主动接受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康复疗效,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