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产科,山东临沂 277700)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尿失禁情况,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盆底韧带、肌肉及筋膜等组织结构缺失或受损,导致盆底功能障碍[1-2]。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当其腹压骤然上升时,尿液会不受控制的流出。产妇分娩后及早开展有效的干预是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关键,既往临床通常指导产妇产后开展盆底肌肉训练,旨在通过自我控制、节律性收缩盆底肌群,以增强盆底肌力,改善临床症状。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不甚理想[3-4]。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主要利用电刺激及图像反馈对盆底肌肉进行针对性刺激、训练,近年来在临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8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对象,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的疗效。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8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5]中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理解、认知能力正常;患者及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悉同意。排除标准:近期开展过盆底肌肉训练者;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对该研究所用理疗设备不耐受者。该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年龄30~44岁,平均年龄(36.68±2.46)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2.25±0.33)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1.98±0.24)次;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6例,中度16例。对照组年龄29~44岁,平均年龄(36.65±2.41)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2.22±0.35)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1.95±0.26)次;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7例,中度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采取盆底肌肉锻炼。指导患者于训练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深吸气后缓慢呼出,放松全身;指导其吸气时自主缩紧盆底肌肉,持续缩紧3~8 s后放松5~10 s,重复进行缩紧放松训练,30 min/次,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2~3次/d,持续干预10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干预。采用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仪(广州市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PHENIX型,粤械注准20152261045)进行干预,协助患者选取舒适体位,将探头缓慢置入患者阴道内,调整刺激参数,设定脉宽为320~740μs,电刺激频率为10~70 Hz,电流为18~38 mA,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够感受盆底肌肉跳动而无疼痛为宜;进行电刺激的同时嘱患者配合做收缩肛门、阴道的动作,按照仪器荧幕显示自身肌电活动情况,对患者的盆底肌群训练进行指导,以确保其自身肌电活动轨迹在正常范围内,30 min/次,2次/周,持续干预10周。
(1)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尿流动力学水平,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测分析仪检测其最大尿道闭合压(max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MUCP)、腹压漏尿点压(valsalva leak point pressures,VLPP)及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pliance,BC)。
(2)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盆底肌力,采用Oxford肌力评分(0~5分)进行评价,0分:无收缩;1分:有抽动;2分:微弱收缩;3分:有轻微压迫或内缩上提感觉;4分:收缩正常,可抗阻力,指向压时可感受收缩;5分:收缩强烈,可感受盆底肌强而有力的压迫手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MUCP、VLPP、BC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尿流动力学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尿流动力学水平对比(±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 P<0.05
?
干预前,两组的盆底肌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盆底肌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肌力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盆底肌力的比较[(±s),分]
?
女性分娩后盆底阴道肌肉松弛,盆底失去有效支撑,导致尿道关闭压下降,诱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6]。有效的干预手段是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预后及促进病情转归的关键。当前临床通常采取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训练的方式,增强盆底肌力,进而获得较好的盆底康复效果。
由于盆底肌肉锻炼方法内容较为单一,部分患者康复依从性较差,加之受到认知差异、个体病情差异等影响,部分患者训练动作可能不准确,影响训练效果[7-8]。临床指导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同时还应联合其他措施进行干预。该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单一应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在促进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康复中具有更好的效果。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理疗方法,主要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电刺激,促使盆底肌群进行被动收缩,配合生物反馈,开展正确的盆底肌群收缩,从而改善盆底功能[9-10]。将其应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通过在患者阴道内放置治疗电极,结合患者耐受情况采取不同频率与能量的电刺激,促使其盆底肌群进行节律性的被动收缩,能够唤醒损伤的肌肉神经,有利于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强度与弹性,使得盆底肌力得到有效提高。电刺激还可对尿道括约肌进行刺激,抑制膀胱兴奋性与膀胱收缩功能,利于改善尿道关闭压,提高膀胱容量,增强储尿能力,改善尿失禁情况。电刺激过程中嘱患者主动收缩盆底肌群,利用生物反馈的图像信息,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肌群情况,并自行主动开展盆底肌肉收缩锻炼,有利于提高盆底肌群的训练准确性,进一步增强盆底肌力。蔡海瑞等[11]的研究表明,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的方式在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与尿流动力学方面效果较好,进一步说明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水平,提高其盆底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