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宁
(邹平市韩店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山东邹平 256209)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给我国居民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带来了极大不利影响[1]。常规对症疗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控压效果,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机体不耐受,且不良反应明显。传统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属于“头风”“头痛”“眩晕”等范畴,且分为多个分型,以瘀血阻络型病情较重[2]。故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主张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为治疗原则。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7月—2021年1月收治的98例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患者为对象,对血府逐瘀汤加减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旨在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29~73(52.81±10.29)岁,病程为2~10(5.51±2.33)年。观察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为31~73(54.13±11.05)岁,病程为3~10(6.27±3.11)年。上述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神志清晰,可正常交流、书写;(2)符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3]中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分型为瘀血阻络型,主症包括头痛、胸闷、眩晕、健忘、心悸;次症包括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逐、舌紫暗、脉弦涩;(3)知晓并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女性;(2)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3)近期接受过其他降压类药物治疗;(4)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危象、肝肾功能不全、占位性病变等;(5)研究过程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休息、合理运动,同时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01,规格:2.5 mg/片),2.5 mg/次,1次/d,共治疗2个月。
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组方如下:夏枯草、菊花、当归、生地黄、牛膝、益母草各15 g,枳壳、桃仁、红花、柴胡、川芎、赤芍、甘草各10 g。随症加减:血压较高者,加入钩藤15 g,天麻、白蒺藜各10 g;口舌干燥、心烦者,加入玄参10 g,鳖甲、枸杞子各15 g;心悸失眠较重者,加入柏子仁10 g,生牡蛎、生龙骨各30 g;心痛较重者,加入降香10 g、丹参30 g、郁金15 g。诸药浸泡在1 000 mL清水1 h后小火煎煮0.5 h,取出药汁,再加入750 mL清水,继续煎煮20 min,去渣取汁,两次汤汁充分混匀,早晚分两次口服,共治疗2个月。
(1)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进行判定,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具体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且疗效指数>70%;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且血压有所下降,疗效指数为30%~70%;无效:治疗后症状未改善,血压未见下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中医症候积分:选择主症、次症,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即主症:无症状(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症: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3)血压水平: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反复测量3次,取平均数值。
(4)血管内皮功能:采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血管内径变化情况,共测定3次,取平均值,计算动脉内径变化率,即血管内皮功能,主要指标包括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
选择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用Mann-Whitney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s),分]
?
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s),mmHg]
表3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s),mmH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
两组治疗前FMD、NMD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D、NMD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FMD、NMD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血管功能[(±s),%]
表4 对比两组血管功能[(±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
该研究所采用的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益母草、牛膝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枳壳、柴胡具有疏肝理气、助血行之功效;生地黄具有滋阴凉血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夏枯草、菊花具有清疏肝热之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诸药之功效。诸药配伍可活血化瘀、通窍止痛[6-7]。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血府逐瘀汤加减可取得更高的治疗效果,让患者从中获益。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考虑与该处方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关,通过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等一系列作用,即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血压,缓解症状。高血压病发生后,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增高血压,同时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8]。因此,积极改善血管功能对该病患者病情恢复至关重要。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FMD、NMD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患者血管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进而可以纠正血管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缩血管物质的分泌,降低血压。由此可见,血府逐瘀汤加减可以作为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的良方。
综上所述,对于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府逐瘀汤加减疗法的辅助效果更佳,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降低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血管功能,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带来的困扰,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介于观察指标不全面、未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等局限,今后仍需继续探究血府逐瘀汤加减疗法的治疗效果,深入分析该处方的远期疗效,以期丰富研究成果,提升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
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高血压病共分为5个类型,分别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阳上亢型、瘀血阻络型、痰浊内蕴型,其中瘀血阻络型通常出现在高血压病发病过程的后期,症状较重,且对人体健康危害大。中医学认为,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为:瘀血内停,阻于脑络;心脉瘀阻,心失所养;血瘀气滞,心阳被遏;瘀阻心脉,脉络挛急;瘀血阻于经络,均可阻滞气血运行,经络失养[4-5]。故而,临床提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