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兰
摘 要:在进行中学生教育时,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课有利于中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将德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就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其现状进行了讨论,并对教学内容和手段等做出一些针对性的调整。
关键词:渗透德育;中学政治;思想政治;教学
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中学的教育目标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时,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注重文化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应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带领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学生,他们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候,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成长。但就目前而言,中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他们一味地把大把时间都花在文化科目上,学校也减少德育教学的时间,这就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需要及时将德育融入中学课程中去,以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程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教育,将德育融入其中有利于不断提升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因此德育不光对党员干部而言是重要的,对于中学生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将德育教学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去,能够有利于中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巨大的贡献。对于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
对中学生来说,中学时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容易发生心理和思想变化的时期,德育教学的开展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欲望的膨胀和社会职业岗位竞争的激烈,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给予中学生们高度的精神压力。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充分利用德育的魅力来缓解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心理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爱国的高尚情怀,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德育的目的,避免他们走向错误的方向。
(二)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将德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时,不能一味地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应该跳出以往的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素质的发展。除此以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特殊的德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魅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素质水平。德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品格,因此中学学校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学生只有充分学习到了德育的精髓,才有可能体会到德育的价值所在,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水平,完善自我人格品质,丰富自我精神世界。
(三)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中学学校实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光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更能够影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由于受到过往传统教学的影响,导致许多教师不太会使用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教学课堂的效果十分低下。因此学校可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由于很多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协调,所以首先要招聘与德育教学有关的优秀教师,确保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其次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日常的大规模培训等来提高教师的水平。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德育的熏陶,实现德育与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并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后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建立起高水平的师生合作管理模式而做出有效的努力。
二、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
立德树人是德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在中学学校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就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因此学校要积极将德育教学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去。由于思想政治教学与德育有着深刻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以思想政治为基本载体,引导学生把握住道德特征和道德功能的变化与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德育不在最终学业考核的范围内,这就导致了学校、家长和学生并没有重视起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而是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学业成绩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授课时长和内容被无限压缩。很多中学为了应对中考,严重压缩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同时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教师也只是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由于不同地方的教学资源不一样,这就导致了乡村地区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十分落后,这十分不利于乡村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这些现状都对中学德育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德育教学也是一门情感教育,它有着独特的情感活动。德育的内容能让学生产生审美的愉悦之感,这是因为它作用于人的精神活动。为了达到净化、丰富情感的目的,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进行对情感的激发和宣泄。在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的精神压力较大,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思想政治的引导,这将很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德育教学的目的是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德育教学的道路上,可以找到思想道德的正确道路所在。只有深刻把握德育教学的本质,才能合理地认识道德问题,在当下阶段,德育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出具有规律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具有善良品质的人。
三、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与此同时,德育渗透也是作为政治课程的一种教学的改革,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之中的突破。笔者通过详尽的分析之后发现,政治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德育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正确的措施来解决。在政治的教学当中,将德育渗透进各个方面,所有存在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学校一定要规划工作计划,同时开展相关的培训任务,加大力度对于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还要通过各个方面的措施,对工作内容进行积极的强化,能够保证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并为此奠定出更好的基础。另外,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德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滲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有较好的参与度,更加有利于学好这门课程。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激励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而服务。在课堂政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理念,教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我观点,以达到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除此以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学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相信“只要付出适当的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在政治课上,老师要以饱满、热情的教学,尊重、相信、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勉励学生,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勉励和赞扬学生,努力做调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彼此相爱,互相帮助,鼓动团结与沟通,营建积极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让学生充实自信,积极地参加政治知识的学习分享。
(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用身体全部的感官,主动地用心参与德育教学过程。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摆脱书本、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更直观地向學生们展现抽象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从而使政治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除此以外,根据书本的教学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时事热点,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丰富一下课外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兴趣。
(三)丰富社会实践活动
在进行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力求做到学科内容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同时也要贴近生活实际,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做好德育的渗透。思想政治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渐感觉枯燥无味,难以提起兴趣。因此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积极融入一些实践活动,在学生空闲时间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向外面的社会生活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贴近课程要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身的学习欲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除此以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积极与社会上一些机构、企业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进行环保宣传、消防宣传、文化宣传等,从而参与到相关活动学习中去,学习一些书本上并没有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当的实践活动可以满足思想政治课程的需求,可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结束语
德育必不可少,它承担起了教育学生思想的关键任务,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处在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的中学生,好的德育将会使他们受益一生。德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人格教育的核心,但是单调乏味的德育理论知识很容易使人心存厌烦和抵触,尤其是学业繁重的中学生,因此德育功能和作用需要借助于政治课程,教师在政治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应当充分渗透德育功能。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关键,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晓光.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
[2]杨礼刚.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5).
[3]张渊.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8).
352850190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