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兰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需要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而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回归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践行中去,确保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德育能够并驾齐驱,由此才能够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培育更多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基于这样的理念,对于立德树人与高中音乐教育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并且结合高中音乐嵌入立德树人理念的案例,探讨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立德树人;德育渗入
传统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审视音乐作品,夯实音乐知识基础,进行歌曲的演唱,往往不会关注音乐情感教育,音乐德育等板块,这样就难以进入深度的音乐教育格局,这种音乐教育倾向,显然与当前立德树人教育要求不吻合。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就需要懂得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嵌入立德树人的理念,继而切实地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联。在当前核心素养时代下,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有效地落实德育渗透工作。高中音乐教学中,不仅高中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德育方面的教育素材,而且音乐作品中也有很多德育方面的素材。为此,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落实德育是不可绕开的教育話题。文章基于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先论述高中音乐教育与德育的逻辑关系,接着从四个不同教学策略上具体谈谈如何有效落实音乐德育的方式或者方法。
一、高中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之间的逻辑关系
《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也就是说要将立德放在理想、事业和知识思想之上,将立德作为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性任务,这就需要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继而切实将其与学科教育关联起来,由此架构更加理想的综合素质培育格局。对于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也需要将德育作为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切实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嵌入德育的元素,架构德育的情境。再者,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需要关注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版块之间关系的妥善处理,很明显在这些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很多都牵涉到德育的版块,与立德树人教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联,也是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节点。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中嵌入德育的策略
无论是推动高中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还是实现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都需要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去,嵌入德育元素,架构德育环境,由此确保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可以不断提升。在此历程中,需要关注的节点有:
(一)深度挖掘高中音乐教材,架构情感教育情境
高中生的音乐课程,多数都是围绕着高中音乐教材来展开的,这是他们艺术鉴赏艺术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媒介之一,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高中音乐教材的价值,切实地进行研究,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构建情感教育的情境,依靠这样的方式切实地实现高中音乐德育效能的发挥。比如:《祖国颂》作为纪录片的主题歌曲,其描写了祖国大地的山川壮丽,描述了人民在迎接社会主义时代的兴奋心情,展现的是对于祖国的拳拳爱国之情,因此可以将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在课堂上教师会将情感体验、情感激发、情感感知作为焦点来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优化:以多媒体来播放对应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渗透的情感。在此环节教师会嵌入作者的背景介绍,对于1958年元旦献礼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确保学生对于作者有一定的了解;继而,引导学生对于歌曲不同部分的情感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描述的景色,展现的是激动的情感,一开头会以男高音领唱和合唱的方式来进行,展现出旋律悠长和开阔的特点,再者有优美的复调合唱,有秦腔的特点,此时教师会引入一些秦腔的素材,让学生有初步感知,再者朗诵对应歌词,配备2/4的拍子,由此转入节奏明快的状态。第二部分,学生在聆听和鉴赏之后,认为这部分的旋律是悠扬的,教师可以将关注点放在民族特色挖掘上,让学生在领唱和合唱的过程中,感受d小调的特点,继而进入对应丰收的情境中去,由此体会丰收的喜悦之情。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一部分的变化反复状态,节拍会发生改变,气息会更加宽广,意境也会更加壮丽,由此让学生去感悟其中的民族自豪感,那是一种对于祖国昌盛的期盼之情。
(二)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历程中,渗透音乐德育的理念
高中音乐具备德育的功能,要懂得切实结合高中音乐教育的特点,关注思想道德教育版块的优化,由此切实实现音乐德育理念的渗透,这样也可以实现高中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之间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可以关注的焦点有:在音乐教育的契机中,立德树人,确保学生对于思想道德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和识别,确保他们能够进入真善美的体验格局中去。比如:在学习《一杯美酒》的时候,引导学生去鉴赏这样的歌曲,学生可以在聆听之后阐述自己的感知,这是一首维吾尔族音乐歌曲,整个歌曲的节奏是十分鲜明的,并且旋律十分优美,在这样的歌曲情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情绪是奔放的,情感是浓郁的,其很好地展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未来保持信心,并且依靠歌曲舞蹈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情感。在这样的鉴赏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歌曲的节奏和调式知识有着一定理解之后,还可以进入更加理想的德育格局中去。在课堂上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作为高中生,面对着诸多的压力,应该以如何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大家是希望像维吾尔族音乐中那样潇洒热情地活一回,还是总是消沉地去面对生活的每一件事情呢?”在这样的德育话题探讨中,学生开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谈论自己对于生活的看法。生活中的挫折或者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能够保持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生活,并且积极进取,为改变生活面貌而努力。这样的过程也是很美的,如同歌曲中一样,能够对于未来保持信心,并且可以笑对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就是说,在实际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切实结合音乐教育教学的主题,思考音乐对于人们情绪、人们价值、人们思想的影响,继而确保学生能够对于正能量、对于正确价值观有着一定的认知,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寻找真善美,由此确保音乐德育可以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依靠音乐教育活动的优化,嵌入立德树人理念
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契机都可以嵌入立德树人的理念,教师可以依靠感悟自然渗透的方式,传递音符中的信息,音符中的特质,因此需要切实采取措施实现音乐内涵的挖掘。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高中音乐教师能够切实采取措施,实现音乐活动的优化,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比如:在《命运交响曲》学习的时候,课堂主要会以欣赏为主导,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音乐的内涵,会在课堂开展之前,引入创作背景的知识,无论是创作时间,还是创作者的精神状态,都可以在此环节呈现出来,这样的知识将为学生后续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奠定良好的基础。再者将欣赏教学的焦点放在交互上,让学生来讲述自己听歌的感受,理解明快的节奏与生命热爱之情的关联,倡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述歌曲中的形象:面对曲折的命运,艰难的处境,从来没有放弃抵抗,放弃抗争,以顽强不屈的状态去面对生命,去面对命运。在这样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的过程中,学生开始意识到音乐作为人们情感流露和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让人们意识到自己与命运之间的战斗已经开始,开门见山的音乐格局中,仿佛给学生打开了新的世界之门,在这里学生需要思考音域、旋律、情感、气势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导人们启迪人们以抗争者的身份融入实际的生活生存中去。在鉴赏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我希望大家能够清晰地记住这样的旋律,在自己遇到任何困难或者痛苦的时候,都能够以抗争者的身份融入进去,去面对命运,而不是去躲避,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能在未来遇到更加大的问题和困难,此时也需要我们能够像歌曲中的主人公一样果敢,一样坚毅,一样不屈不挠。很明显,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优化中,教师切实找到了立德树人与音乐教育的桥梁,自然可以进入更加高质量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格局。
(四)在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过程中,融入德育的元素
新课改对于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确保学生可以在自身音乐认知基础上,进入创作的状态,实现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的锻炼。因此创作版块是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版块之一,在此版块开展的时候,也可以切实实现德育元素的融入。比如:在高中音乐《沂蒙山小调》学习的时候,音乐知识的学习会成为基础环节,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对各个部分民歌的创作基本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在夯实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开始以更加理性的視角去审视什么是鱼咬尾创作手法,什么是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对于此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结,建立对应的知识体系。再者教师会在此环节切实发挥指导的效能,确保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对应的创作路径,并且鼓励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旋律,进入歌曲创作的状态,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歌曲话题,设定对应的情境,然后切实进入对应创作的格局。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建立能够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平台,进入原创歌曲创作比赛中去,在这样的比赛活动中,学生对于祖国民族文化的认知会不断提升,对应的情感也会不断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可以进入更加理想的音乐文化感知格局。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是很容易抵达心智,很容易抵达心灵的,要懂得切实利用音乐创造创编活动,进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嵌入,实现德育内容的融入,由此确保实际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可以不断提升。
结束语
在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这个教育理念。在新形势下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需要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合理地将立德树人理念与音乐教育关联起来,在此过程中的渗透,需要从内容渗透的角度入手,从教学策略渗透的角度入手,从环境渗透的角度入手,由此架构更加理想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格局,切实发挥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效能。只有真正地将立德树人落实于高中音乐教育过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灿.高中音乐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J].当代音乐,2019(1).
[2]周晓梅.高中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6).
[3]钟子盈.如何把德育工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渗透到高中音乐教学中[J].北方音乐,2019(9).
[4]张楠.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及实现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9(14).
362650190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