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学思维、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是高中物理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基于新课程改革环境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是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必须融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文章由此出发,先后分析了传统高中物理课堂制约科学素养培养的消极因素、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融入科学素养培养的方法,提出了深化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行为等教学策略,以供参阅。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科学素养;培养与思考
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科学的支持,而高中生是参与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教师在基础教学工作中,应强化对其科学素养的培养。物理是对世界的客观总结,是当今世界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而科学是探索物理的必经之路,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将科学素养培养融入学科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该学科教育功能,以实现对学生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传统高中物理课堂制约科学素养培养的消极要素
“教師讲,学生听”是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形式,为节约教学时间并保证教学进度,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都会选择“灌输式”教学方法,直接将物理理论概念、实验结论与意义告诉给同学们,导致教与学的科学性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尤其是在该模式下,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展开客观探究的机会,以至于其科学素养发展的实验探究活动经常被忽略,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消极的学习体验在无形中形成,阻碍了其对物理知识的客观探究,降低了其提升科学素养的可能性。
再者,还有一些教师将教学局限在教材内,并未重视生活中的物理科学探究与教育价值,导致学生学习、知识探究与思考过于单一,也阻碍了其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融入科学素养培养的方法分析
(一)情境——发现物理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需要一个过程,并且,学生在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培养结果。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应充分调动其探究学科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深化其发现知识的主动学习行为,使其主动参与到对物理知识的客观探究中来,感受知识生成过程。
例如:部编版必修第一册“摩擦力”教学,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师可转换教学方法,先通过智慧白板展现“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借助弹簧测力计向外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在木块上施加新的压力,重复拉木块的动作,感受阻力的变化”图片和动画,再提出“是哪种力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保持静止?在拉木块的过程中,这个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动画情境体现的学科知识展开探究。此时,学生先后对情境内容、教材知识介绍展开科学分析,其探索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科学素养自然能够随着探究行为的深化而提高。在该过程中,一些思维较为灵活的同学还能主动与其他同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讨论学科知识,探究“摩擦力”奥秘。其科学探究行为在合作中继续深化,能力素养随之实现更积极的发展。
(二)实验——展开探究
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实验探究过程不仅是深入理解物理理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经之路。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实验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做实验”中验证物理结论、发现学科知识、感受科学并发展科学素养。
例如:部编版必修第二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平抛运动演示仪、直尺、坐标尺、小球、复写纸等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先通过平抛运动演示仪演示平抛运动过程,启发学生实验思维,再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使其运用已有材料、在分析教材实验介绍基础上还原平抛运动过程,提醒其在实验中观察该运动特点。学生在实验中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深入探究,对知识展开更深度的客观思考,得以同步提升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榜样——显化精神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除探究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研究科学精神并对其形成一定感悟,同样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所以说,教师还可以尝试在课堂显化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对精神内容展开分析和学习。学生感悟会逐渐增强,进而促进了素养的发展。
例如:部编版必修第三册“库仑定律”教学,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库仑在物理电学研究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说明该定理以库仑之名命名的原因,再组织学生对库仑设计“扭秤实验”并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对真实事件展开分析。通过该过程,基于库仑的物理研究表象分析其科学精神,学生自然能够加强对学科知识与客观科学的理解,最终在显化的精神影响下深化自身科学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研究库仑在实验中运用的客观方法——类比。类比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思考,虽然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推理,但将其运用在对知识的客观探究工作中,能够很好地激发人的创新思维,使其在“猜想—实践检验”的循环往复中发现科学。学生对类比思想展开学习,发现其科学精神内涵,同样能够提升科学素养。随后,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表现展开评价,及时对其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表示肯定和赞赏。如一些同学表达了向库仑学习、致力于物理研究的理想。此时,教师便可以对该名同学提出表扬,赞赏其热爱物理、科学的品质,使该名同学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增强科学素养。
(四)生活——走近物理
事实上,高中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大多数都是对生活现象的总结和研究,说明了其发生原因,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生活为依据,借助生活讲解知识。而从学生角度来说,迁移生活经验学习物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生活现象的客观探究,其科学素养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较好的发展。
例如:部编版必修第二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生活化学习要求:“回想前几节课学习到的圆周运动知识,回忆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有哪些。同时,请说出不同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区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回顾生活,围绕生活中的物理展开客观探究,基于教材的阻碍被突破,其思维因生活经验的迁移而更加灵活,不仅能够更加迅速地发现知识,还能更准确地理解通过生活研究物理的科学探究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深化科学素养。
(五)开放——探究科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高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师有必要设计开放性物理科学实践活动。这是因为,开放性活动的设计具有拓宽学生眼界、发散学生思维的双重功能,同学们在其影响下可增强探索物理的深度和广度,科学素养必然进一步增强。
例如: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传感器”教学,在课堂教材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制作传感器”开放性实践活动。在学生独立完成开放性实践活动之前,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其运用物理、创新创造提供支持,展示一些当代科研人员创新制作的传感器,说明其制作原理,细致还原其制作过程,为学生创新自主制作传感器带来新的灵感。学生客观学习与实践成功从课堂延伸至课外,科学素养在该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
结束语
高中物理教师应将在课堂教学融入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视为己任,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发现知识的行为,利用高中物理实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生活化物理学习要素引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客观探究,促进他们在物理课堂上的客观思考,同时加深其对于科学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同样,学生也应在教师指导下积极调动科学思维、探究物理知识,以实现科学素养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龙.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研究[J].现代交际,2020(3):215,214.
[2]唐沂国.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0(7):37-38.
[3]郑美玲.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才智,2020(17):145.
[4]肖丽英.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融入创新思维[J].华夏教师,2019(22):30-31.
[5]胡元波.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浅谈[J].才智,2019(29):124.
作者简介:陆超,(1982—),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362650190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