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富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道德与法治已然成为小学阶段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开展,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开展前,教师要对教学资源做好规划和统筹,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这样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对法治素养培育路径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培育路径
分类号:G623.15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现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重要途径。大量实践研究证明,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努力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不仅能够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深入实践中感知道德与法治的深刻内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背景下,对专业教师的需求越来越急切,道德与法治尽管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但是并没有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所以不仅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而且大多数都是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大多数都未曾接受过专业培训,自身也并不具备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且在实际教学中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会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教师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件,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了解,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并不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也只不过是将教材内容单纯复制到多媒体设备上,教学方法上过于落后,无法满足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要求,也因此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3、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只有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才能够促使学生的法治素养得到提升。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于注重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往往只占少部分课时,理论与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严重失衡,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会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顺利的进行,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也会形成阻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素养培育的路径
1、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本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规则制度,能够对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想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就需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例如,在教学《我们的节假日》时,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人民币,尽管学生们能够分清人民币的面值,也会使用,但是却不懂得对人民币的爱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延伸教学内容,向学生全方位介绍人民币,并且将法律中有关人民币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白爱护人民币不单单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法律责任,从而能够实现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2】。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感知法治教育的严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接受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法治教育的严谨。例如,在教学《上学路上》时,可以设计多个环节;第一,平安进校园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上学路径,不管是上学形式还是路上情景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各不相同,通过讲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让学生感受平安进校园的重要性;第二,规范上学路上的行为。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会随时随地将所处环境变成打闹的场所,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教师要叮嘱学生不能在上学路上打闹,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第三,要了解交通信号灯,上学路上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闯红灯,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关信号灯的使用规则,并且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法治教育的严谨,更能实现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3】。
3、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主要源自教材,想要落实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必须要从教材入手,从教材内容中提取适合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资料,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新中国的生日》时,其中引用了宪法中关于国旗、国歌以及国徽的规定,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相关规定,能够使学生明确宪法是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尊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接受法治教育,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已经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还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充分运用,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落实对学生法治素養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炽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少男少女,2019,003(009):42-43.
[2]任慧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才智,2020(18).
[3]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途径探析[J].智力,2020(26).
本文系 “小学德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主题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课题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资助
130650051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