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忆倩
摘 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建设发展逐渐被提上日程,各地纷纷开展农村规划工作,其中,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传统村庄规划更注重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缺乏全域统筹,而空间治理体系下对村庄规划提出了全域空间用途管制、乡村建设法定依据的新要求,解决了传统村庄规划存在的弊端。鉴于此,文章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路径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实施路径
分类号:TU50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编制背景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而若想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其重要举措以及最基础的工作则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2019年5月2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也提出:村庄规划属于详细规划范畴,属于法定规划,是进行农村各项建设、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进行国土开发保护、乡村项目建设许可等工作的主要依据。农村地区处于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单元为一个或多个行政村,通过乡镇政府组织实用性较强的村庄规划编制,并将其作为详细规划,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国土空间规划要从过去以增量为主、物质的、偏技术的时代进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生态优先、保护优先、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1]。
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
1.科学布局村庄各项用地
(1)完善管理体制:开展村庄规划与土地规划“两规合一”是落实建设“多规合一”实用性乡村规划的关键。加强与民协商,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村庄土地流转机制,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有效推进村庄高效用地,防止村庄土地资源浪费。(2)统一技术底图:遵循科学规划为指导,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准,统一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各项数据调查结果,构建村庄全域实时数据信息平台,加强村庄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在此基础上绘制村庄规划“一张蓝图”。(3)精确划分村庄土地分类: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的划定,坚持“底线思维”,节约集约村庄土地,建立村庄“留白”机制,保障村庄新兴产业用地以及各类村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用地,加大村庄可利用的弹性空间,科学规划村庄用地,优化村庄空间格局[2]。
2.合理引导村庄产业发展
在对村庄规划进行国土空间“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将“三生空间”和谐,“三产”融合发展作为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村庄产业布局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田园综合体”以及“一村一品”等村庄规划思路,围绕村庄第一产业发展,以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利用为主导,挖掘村庄特色历史文化,打造村庄建设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例如:打造油菜花种植+菜籽油加工厂+油菜花摄影基地等“一条龙”村庄产业发展模式。
3.推动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推进作用。因此,有关人员需要加大科学技术宣传力度,结合国土资源规划与利用情况,不断引进先进的勘察技术,对国土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为了保证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高效利用,有关人员需要提前做好推广工作,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保证国土资源利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3]。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想要真正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关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良好地网络沟通平台,在提升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同时,保证各项规划管理制度得到更好落实。例如,在规划土地资源时,可以采用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结合不同的操作需求,制作不同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常用的主要有1:10万、1:5万等等,并制定有效的技术路线。
4.坚持开门编制,充分吸纳公众参与
若想保证村庄规划工作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一方面需要保证规划各项要求得以良好体现,另一方面还要获得村民的理解、接受,使其在土地利用中,具備良好的自觉性。想要达到以上目的,最为重要的是充分吸纳村民公众参与。整个规划环节都要有村民参与其中,包括:资料收集、方案实施、确定规划内容、确定规划目标、诊断区域问题等。如在某村庄的规划工作实施了参与式村庄规划,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施参与式规划,会起到科普效果,村民在与规划人员的沟通、交流下,能够实现对村庄资源的科学认知;能够强化村民凝聚力,有助于村民自治。通过不断的协商以及讨论,村民会各抒己见,积极表达自身的想法与观点,最终通过相互理解,形成共识,强化村民的主体地位。
5.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的集成划定分为以下方面:(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类型。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功能重要性与敏感性等级评价结果,将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级高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纳入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红线;将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高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纳入水源地保护及水源涵养功能红线;将水土保持服务功能高和水土流失敏感性高的区域纳入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防治功能红线;将禁止开发区内的沿海基干带林一级保护区纳入海岸保护与灾害防护红线。(2)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类型划分结果,矢量化后进行数据聚合和破碎斑块处理,对小于的0.5km2破碎斑块降级为其他生态空间。(3)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落界。将划分出的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与行政区划叠加,将生态保护红线和其他生态空间落界到地市、区县上,并进行比例核定,以待开展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勘界。
三、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如何编制是目前各地都在探索的主题,其核心内容为村域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生态红线划定、用途分区、村庄内部建设用地的布局和村庄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编制可以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各地区的规划部门要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进行科学研究,进而保证规划编制方案的合理性,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晨歌,张国雄.多规合一背景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内容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1):208-212
[2]罗政,方琴,罗改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09-2315:28:17
[3]王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的编制[J].建筑·建材·装饰,2019(24):121-122.
378050058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