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东 谢若闲
[摘 要] 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把上级领导力量、党组织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利用现代化治理手段实现学校党建、团学、学工、教学、后勤等部门可支配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环境,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方向和需求,输出靶向服务,提高治理能力,提升育人温度。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
加强学生综合治理现代化工作,是以管理现代化为手段,以学生为管理和服务对象,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为宗旨,通过优化学生社区综合治理模块,不断提升社区模块在组织协调服务、安全生活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援助、学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模块嵌合,形成育人合力。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制度的形成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需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规范日常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宿舍生活管理制度和学生活动管理制度。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即学生社区开展日常党务工作的行为准则和操作规范。党建工作管理制度是“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制度,直接决定“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发展方向和管理运营。宿舍生活管理制度,即学生宿舍管理办法等对学生的生活行为指引,具体包括社区的住宿秩序、安全、卫生、水电、公物设施的管理等,是“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生活的基础。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模块的构建
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其本质是实现对传统管理体系的革新,通过党组织网格化、服务下沉、技术加持、精细化管理、优化组合、去繁为简、文化浸润等一系列方式和手段,创造性搭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五大分站运营模塊,实现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块嵌合,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第一分站,建立党员服务站、思政大讲堂、党员读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文化浸润站
1.党员服务站。打造二级学院(部)党建活动室、党建宣传长廊等党建基础阵地,实施“一楼一品牌”工程,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按照“党委—党总支—党小组—寝室”的架构脉络,常态化实施“开学第一课”、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青马工程”等常态化项目,构筑高职院校网格化党建工作体系,让学生社区成为常态化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2.思政大讲堂。一是根据思政工作要求,在学生社区中建设用于学校辅导员工作交流、业务培训、学术沙龙等相关活动开展的场地;二是为各类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提供开展活动的场所,满足他们对活动场地的需求。这样可以促进被动教育与主动教育的协同发展,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领导干部和基层师生互动、学生朋辈之间互动的新型人际关系。
3.党员读书屋。紧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社区公共空间的载体功能,将现有的辅导员工作室优化,规划开放式党员读书屋,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党史学习教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和杂志。
4.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任务,建设用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固定场所,促进高职院校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模块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功能、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功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功能。
5.文化浸润站。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模块文化的浸润功能,实现以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各二级学院(部)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学科背景和兴趣爱好特长,引导其营造符合自身特点的社区文化,打造“一院一特色”。
(二)第二分站,成立辅导员集中办公室
一是专业化全员育人队伍下沉到社区。不断优化学生管理服务体系,专业化服务团队进驻到位,统一入驻集中办公室;二是每间工作室分别对应大学生思想引领、职业规划、班级建设、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等内容,促进下沉教师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三)第三分站,成立学生校园生活服务站
生活服务站负责处理与学生宿舍管理、宿管维修、安全帮扶等有关的基本事务,将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事项“一站式”办理妥当。同时,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促进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四)第四分站,成立学生事务大厅
设置多个对外服务窗口,常态化提供党建团建、学生事务、公共事务的咨询和办理服务,精准对接学生需求,配备相关职能部门指导老师和学生志愿者,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
(五)第五分站,成立学生心理中心
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调解、心理异常帮扶等服务。将传统传播方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相结合,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校园内学生心理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升其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地发展。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
(一)党建引领工程
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榜样作用、带头作用,开展重点帮扶工作,引导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打造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形成网格化党建管理体系,将党建贯穿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全过程,营造新时代学生党建工作生态环境。
(二)协同管理工程
协同管理旨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要素分配,形成内外环境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良性发展的学生社区群落生态系统,实现垂直化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
(三)队伍进驻工程
学生组织方面,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进驻社区,负责社区功能房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组织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教师队伍进驻社区重点是指基层党组织、服务人员和辅导员队伍的进驻。
(四)服务下沉工程
实现学校党建、团学、学工、教学、后勤等部门可支配教育资源的服务下沉,践行“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四个一线”原则,以学生利益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学思政、后勤思政、生活思政的教育影响力,激发学生潜能,以综合性、制度性管理模式保障学生的多样需求。
(五)文化浸润工程
“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的文化浸润包括党建文化、宿舍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在开展“一站式”教育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学科背景和兴趣爱好特长,引导其营造符合自身特点的社区文化氛围。
(六)学生自主管理工程
成立“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激发学生的社会性、成长性动机,将社区建设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践基地和育人平台,营造朋辈教育新生态。
31315019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