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标准不断改革创新,以此顺应时代的变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要成为课堂中的主导者,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因此,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是所有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觉性、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所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必须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因此,教师都非常关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集画册;小学美术;主体发展
在传统美术课堂中,教师以传授美术理论知识为主,较少去讲解美术技能,这显然无法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制作集画册作为一个有趣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一、更新教学观念
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工作之所以无法有效落实,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有很大关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依旧摆脱不了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可想而知,这肯定无法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美术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及动手能力的学科,所以,教师一定要抛弃旧的教学观念、方法,使用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选择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与形式,如集画册活动。学生参与制作集画册,将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无疑凸显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同时集画册的制作对于他们而言也是相当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以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我设计的服饰”为例,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同学们,你们回到家之后,寻求父母的帮助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收集服装的发展、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相关的图片及文字制作成一份集画册。学生普遍存在一种猎奇心理,他们的好奇心能让他们主动寻找自己想得到的答案,所以学生集画册的内容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拿出之前制作好的集画册。然后,教师可以挑选出一份内容相对完善的集画册,围绕集画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的时候,也可以使用集画册的形式,将学生设计的服饰加入集画册中以便保存及交换欣赏。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无论是课前预习活动,还是课外练习作业,都可以使用集画册的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组织集画册比赛
美术学科被认为是最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同时,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新奇的情境和培养兴趣很重要,与传统的口头讲授教学法相比,集画册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热情来得快、热度也退得快”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组织集画册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为了能够获得胜利,自然会精心准备自己的作品,这无疑能间接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愉快的体验是每个人都期望获得和享受的。学生如果能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积极和愉快的体验,就会希望重复这种体验,期盼下一次美术学习活动的发生。总之,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状态,如果发现他们的热度有所消退,就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以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鸟和家禽”为例,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认识鸟类以及家禽,并且让他们知道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结束新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師布置一个任务:回到家之后,选择两种鸟及两种家禽,用粗细有变化的线条去描绘它们,再将这四张图片整合起来制作一个集画册,并且在旁边用文字描述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下节课我们来进行一次集画册比赛。布置这种带有比赛性质的任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进而让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完成课后任务。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按照之前的计划组织比赛,为了更加公平公正,可以邀请几位学科老师一起来担任评委。最后通过相互比拼,教师挑选出最佳作品,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以作鼓励。作品是学生个性的展现。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以鼓励和肯定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三、组织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许多美的存在,但是需要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寻找。美术作品的表现、集画册的制作都离不开审美。因此,教师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季节变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户外活动。
以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为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其次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寻找对比色、和谐色,同时感受它们的美,了解这些美体现在什么地方。在此期间可以要求学生带上美术工具,随时随地进行创作,活动结束后将绘画作品制作成集画册并加以装饰。如此,在感受美丽的自然风景的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通过绘画将美好的事物进行表达,进而培养了创作情感。
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小学生由于动手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制作出来的集画册可能不尽如人意。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不仅要维持班级秩序,还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有的学生由于对作品不满意而灰心丧气的话,那么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尽可能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对他们的作品表示欣赏,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到美术课是很放松、很开心的地方,他们才能在美术学习中自由地抒发感情,进而表达个性和创意。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以此让学生能够收获学习的乐趣。
以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下雨啰”为例,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围绕课程主题设计课后任务:回到家之后,借助水彩笔、蜡笔等工具,描绘出自己脑海中的雨天的景象。分别以人物、动物及植物为主角进行创作,然后整合起来制作成集画册。次日上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依次检查学生的作品。有的学生由于缺少美术基础,所以制作出来的集画册可能不完美,教师要给予鼓励,然后帮助学生改善其作品。对于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便可以拿他的作业作为参考,展示给班上的同学观看,让他收获成功的喜悦。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表现能力,可以借助集画册工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动手能力。在点评学生作品时,教师不能使用不耐烦的语气,对学生的作品多鼓励、多肯定,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赵健楠.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水墨画教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以长春市部分小学实证调查为例[J].艺术评鉴,2020(4):138-139.
[2]梁萌萌.以生为本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4):159-160.
[3]刘佳.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究[J].少儿美术,2020(23):35+37.
[4]胡翠娥.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小班化教学[J].亚太教育,2019(11):107.
[5]陈泉.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0(3):34.
352550190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