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建和
【关键词】教科研;教师阅读;教研组;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1-0043-02
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给我校教师发展以及教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教科研管理还能“一竿子到底”吗?“办有文化味和教育力的第一小学”的理念还能落到实处吗?打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平台——这就是我们盐城一小教科研团队的突围之策!
阅读进阶,教师领读先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我们结合雷燕校长主持的“构建‘读写社区’的实践研究”,在尊重教师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教师领读者计划”。我们建立学校阅读大社区,下设“智慧管理阅读”“阳光体育阅读”“文化素养阅读”“教学实践阅读”4个阅读小社区,公开招募多位教师领读员。领读员和社区成员一起确定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开展交流活动。“教师领读者计划”一经推出,报名者众多。以我为领读员的语文教学实践阅读小社区,有20多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申请加入;社区成员投票选出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作为本阶段的共同阅读书目,大家自觉“打卡”,及时在线上研讨;线下,我们也会围绕所读书目分享所感所悟,常常不知不觉间跨越学科的边界,或是从一本书谈到另一本书——这意味着新一轮阅读的开始。“教师领读者计划”为教师阅读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版本升级,评价方法更新
每学期的优秀教研组评选是对教研组工作的阶段性评价,倘若“和稀泥”或者搞“轮流坐庄”,就失去了评选的意义。在校长室指导下,我们教科研团队着手制定优秀教研组评选细则,让积分来说话。2017年6月,评选细则1.0版本问世,试行一学期,大家对细则中教科研积分上不封顶的规则有意见,因为有的名教师一两个人就能抬高整个教研组的分值。2018年6月,评选细则2.0版本推出,增加了日常管理分值,教研组成果取均值。2019年6月推出的3.0版本增加了特色活动加分项,此版本得到了各教研组的一致认可。不断优化的评选细则指引着各个教研组向着具体的目标奔跑。近几年,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逐年递增,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论文发表、获奖,教师执教观摩课或在“赛课”中获奖的数量也显著增长。
质量提升,深耕集体备课
集体教研活动“高耗低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校把破解这一难题的任务交给我们教科研团队。经过多方调研、深入研讨,我们提出了“五步备课法”:一是梳理教材,以两位资深教师为主备人,每人负责解读一课,梳理教材重难点。二是微课展示,由两位青年教师围绕突破重难点开展教学。三是即兴点评,随机指定几位教师就微课谈优点和建议。四是答疑解惑,听课者对教材解读、微课等环节提出疑问,同组人员进行解答。五是主题研讨,围绕学科话题展开。“五步备课法”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有收获。教研组吃透“五步备课法”,推选做得好的学科组现场示范。教务处对示范课提前“过堂”,要求教师脱稿对照课件授课,填写《集体教研微课评价表》。校领导全程参与集体备课,填写《集体教研质量评价表》。以上两份评价结果及时向教研组反馈,同时作为期末优秀教研组评选的依据。“积跬步,至千里”,教科研的种子悄然扎根各学科课堂。
作为学校教科研团队的领头人,我努力为老师们打造专业发展的系列平臺,让“读”有兴趣,让“教”能反思,让“研”有干劲。同时我本人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专业的成长。近年来,我执教了4节省级观摩课,主持的两项省级课题结题,多篇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还成功申报市级立项课题“小学‘雁群式’教学团队建构的实践研究”。打造平台,不只为托举他人;成人达己,我们乐此不疲!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导主任,高级教师)
306650190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