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生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的生活相融合,能不断的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科学化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分析,教师需要科学化的采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与优化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本文从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意义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教学素材生活化、情境创设生活化、课堂互动生活化等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情境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需要摒除传统以理论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且不断的改进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创设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学习对生活有实际意义的内容,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体现出这一教学宗旨。而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能使得学生积极、主动、高效的接受更多的学习内容,并且发挥出积极的引导效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地理学习情境,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不断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1.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意义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最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理念,提倡生活与教育相互融合的思想,并在实践中验证了这一理论。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主要就是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互相结合,使得学生可以成为生活主体,并且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确保课程教学目标能转变为内在的需求,引导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实践水平。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地理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情况相联系,能反映出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还能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1]。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对教师的生活化教学也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生特点。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体系,发现生活与地理教学的关联点。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2.1教学素材生活化
地理教师在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之后,需要明确教材知识的基础内容,并且突破传统教材的限制,对生活现象中能为课程教学服务的素材进行整合,并重组、充实处理教材,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下面以《地图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结合课程的实际内容,加入与学校所在城市相关的生活化图片、声音等素材,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城市的交通道路、建筑物等。借助学生熟悉的城市地图,进行图例、方向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掌握了与地图相关知识以后,可以利用地理方法,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2.2情境创设生活化
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阶段,结合教材的重难点问题,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化课堂,并且确保教学情境的实用性以及针对性,并进一步的活化地理思维,使得学生更容易记忆抽象的地理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下面以《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可以从自身的日常生活体验层面出发,并创设适合学生学生的生活场景,使得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感知地理知识[2]。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提问学生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如: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一天之中气温会产生什么养的变化?一年四季气温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轻松的回答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等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然后教师再提问:为什么早晨出门的时候感觉冷,而中午反倒感觉热呢? 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师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分析以及讲解地理基本原理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与了解气温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并夯实地理知识基础,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的地理原理内容,分析地理现象,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学习意识。
2.3课堂互动生活化
教师结合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设计趣味性较强的课堂互动环节内容,使得学生可以结合课程的知识,对这些环节的内容进行分,并探究身边较为常见的生活问题、常见现象,了解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地理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相融合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使其能合理的利用与理解知识内容。下面以学习《世界的气候》这一课程内容为例,由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属于初中地理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不了解地理知识记忆的规律。基于此,教师就应当合理的安排课堂互动环节,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争论、思考[3]。例如,学生结合本地的气候进行分析,将其归纳到降水、气温的基本特点,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气候特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世界气候的视频,并进一步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课堂互动的阶段,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其他的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并与一年四季的生活日常相互结合。探究生活在温带、热带、寒带人们的衣食住行、气候分布关系等,确保课程互动的生活化发展。借助生活的课堂互动形式,使得学生可以从生活问题当中,获取到有用的地理知识内容,真正学会如何学习与利用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结束语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阶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与感知地理知识,并且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进行培养,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的把握与理解。教师需要从情境创设、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等多种课堂互动方式入手,加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使得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凸显出地理的生活性,并且使得学生处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当中,感悟地理知识的魅力,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少燕.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89.
[2]陈逸如.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236.
[3]黄荣瑜.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0):4-6.
(广西柳州三江林溪林溪镇中学 54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