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摘要:课程资源建设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课程资源往往就是指单一的教材,随着现代信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以单一教材为载体的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下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如何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语文;资源
现在国家越来越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指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人民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任,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激励自己,争取在教学上取得更多的成绩,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学界对大学课程资源的内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学界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就往往局限于教科书、工具书等传统课程资源的观念。利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较弱。如有学者就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工具书、教学挂图、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的普及,据统计,全国已有34.8%的高校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其中,62.5%的高校大学语文课时在32个以内。不少学者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徐中玉,齐森华先生就提出要加强大学语文资源开发和利用,要让大量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资源纳入课程资源的范畴。2004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司曾对课程资源有一个界定,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通过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司的界定可知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非常宽泛的概念,实际上指供给大学语文课程活动,满足大学语文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资源。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根据课程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現方式,我们可将其分为基本课程资源和拓展课程资源。基本课程资源指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而拓展性课程资源则包括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微视频、音频、动画等网络资源,当然也包括蕴涵着中华文明历史以及社会文化元素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等等资源。
二、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课程资源建设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结构较单一,很多高校以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这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大学生的需要。
另外,即便是作为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唯一,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也较粗糙,错漏之处甚多。
2. 相当多高校大学语文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很多大学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凭一本教材照本宣科地上课,缺乏开发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也缺乏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能力,其结果当然会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在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有课程建设的意识,也利用了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但只是简单提供了网络资源,没有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时,没有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来进行开发利用资源,忽略了其他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建设,对地域文化特征重视不够,教学效果不太好。
三、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路径探究
开发并利用好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大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大学语文的课程资源建设。挖掘各种隐性资源,重视教材与各种资源的深度融合。
其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由于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优秀文学作品。而传统的“教案+粉笔+黑板”的传统方式由于传授信息量相对较少、趣味性不强等弊端,已满足不了大学生需求。如果教师能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结合文本分析,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等网络资源,则能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线下教学变为了线上(知识性的教学内容、论坛讨论、答疑)+线下(作品创作、展示、辩论、讨论、访谈)模式。这种模式给予学生一定学习自由度,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重视校园文化资源。大学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精神内涵的学科,它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育健全大学生人格的任务。而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对提升大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大学生的健康情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在互联网上举办诸如书法、绘画、诗歌等大赛,发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将地域文化资源融汇到大学语文教学中,能让大学语文教学生动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能开阔大学生视野。当然在互联网背景下挖掘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方式很多,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要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特点和地方特色等来挖掘课程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特色,积极开展协同创新,这样才能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张鸿荃:《语文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程墨,杨保华,欧阳正宵:《大学语文,何时不再“边缘化”》,中国教育报,2015年9月26日
[3]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