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钊立,钟志峰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菱形肌劳损是一种以肩胛骨内侧缘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也称作肩胛痛、背肌筋膜炎。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部,分为大、小菱形肌,受肩胛背神经支配,当劳损肌肉产生炎症、痉挛时,可引起神经卡压症状,如放射性颈肩部疼痛和上肢放射性麻木感。临床上通常与颈椎病、肩痛同时出现,因颈痛、肩痛等常见主观描述,往往导致漏诊。其病因是肩桌高度不合适,长时间耸肩办公,肩胛骨上抬拉扯菱形肌,从而产生慢性劳损。中医治疗该病常采用针灸、针刀、推拿等方法[1],且疗效良好,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游走罐治疗菱形肌劳损37例,亦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至2020年3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康复专科门诊诊治的72例菱形肌劳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男14例,女23例;年龄(41.14±10.75)岁;病程(11.55±7.84)个月。对照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3.77±10.96)岁;病程(11.91±8.5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背肌筋膜炎的诊断依据拟定诊断标准:①好发于两肩胛之间。②背部酸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③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行走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腰背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线摄片检查无阳性征。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排除神经根型颈椎病、肩背部外伤、胸椎骨折、胸椎结核或其他相关疾病;③同意接受针灸治疗。
1.4 剔除标准 ①有感染性炎症、外伤、占位性病变、结核等疾病的患者;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③有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④妊娠期妇女;⑤因晕针等各种原因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穴位选择以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及第二侧线中菱形肌周围的肺俞穴、魄户穴、厥阴俞穴、膏肓穴、心俞穴、神堂穴及阿是穴,常规消毒后,使用规格为0.30 mm×40 mm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以斜15°向下方进针,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使用连续波并留针30 min。连续治疗3天为1个疗程。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电针治疗基础上施以游走罐治疗。游走罐操作如下:先使用万花油均匀涂抹患者背部(范围需较菱形肌大),使用3号、4号消毒玻璃罐进行负压吸附后,于两侧菱形肌区域上下反向反复推拉,直至出现皮下红色或紫黑色痧斑。连续3天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3]评定疼痛程度:以0分作为无痛评分,10分作为最痛评分,记录患者治疗前评分及第2天评分。
1.7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1个月内无复发。好转: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无效:症状无改善。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分,x±s)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88.57%;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中医认为,菱形肌劳损属于“痹证”范畴,多属寒凝经脉、湿瘀互结证,长期伏案办公人员及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耸肩这个日常生活动作是引起菱形肌劳损的主要成因,它包括上提、前倾、下回旋肩胛骨,此时菱形肌处于被动牵拉状态,长时间超负荷使用导致慢性代偿性劳损[4]。菱形肌劳损内因为素体经筋损伤,外因为寒湿之气附着,寒性收引,经筋损伤日益加深,“不通则痛”,常施以温经通络、祛湿活血、行气止痛[5]。现代医学认为,菱形肌劳损属于肌筋膜无菌性炎症,当肌肉处于超负荷状态,部分肌纤维撕裂,局部肿胀、渗出,释放组胺等炎症因子,刺激肌肉产生痉挛而发生疼痛,损伤反复出现,肌纤维变性、粘连形成可触及的条索状结节[6-7]。
针刺可以分离痉挛、粘连的软组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痛阈[8],配合电针时,痛阈进一步得到提高,可促进改善局部的病理改变[9]。游走罐疗法是一种复合治疗方法,兼具负压、刮痧及药物的三重作用,可祛湿活血,是治疗疼痛的有效方法。现代研究表明,火罐的负压治疗可松解肌肉与筋膜的粘连、扩张局部微血管、增加微循环血流、促进细胞增殖,从而修复劳损软组织[10]。而治疗后出现的痧斑,是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后的产物,可以引起机体免疫趋化效应,促进机体对局部炎症产物吸收。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均能改善菱形肌劳损患者的疼痛程度,但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更低,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但值得提出的是,游走罐对皮肤负压拉扯可产生剧烈疼痛感,会影响部分患者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