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反射治疗仪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3-15 05:15
吉林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供血治疗仪基底

李 明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天津 30028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神经内科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使得血液流速降低,患者的小脑、脑干以及枕叶皮质等区域缺少血液供应,进而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或眩晕等症状[1]。对于此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血氧供应,如耳穴埋籽、穴位敷贴等均可达到此治疗目的。而脑反射治疗仪作为新型脑循环功能治疗设备,可以通过低频中波脉冲刺激穴位、经络,达到与上述中医手段相似的治疗效果,甚至因为其对操作技术要求较低更容易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抽选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医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80例患者,试观察脑反射治疗仪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选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医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80例患者,以其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39~71岁,平均(55.07±13.25)岁;病程2~8年,平均(5.77±1.21)年。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38~72岁,平均(55.24±13.17)岁;病程3~7年,平均(5.71±1.26)年。对比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②无相关治疗禁忌证;③配合性良好;④患者了解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2]。

排除标准:①因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②合并有其他脑血管疾病;③患有精神疾病或依从性不佳者[3]。

1.2方法:对照组采取耳穴埋籽加穴位敷贴治疗:①耳穴埋籽:为患者保持坐位,在其耳轮后上方自上向下寻找敏感点,若无则取皮质下、肾、肝等穴位,将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以拇指和食指捻压,待得气(感到酸麻)后拿下,次日换对侧耳进行按压,3~5次/d,连续2周。②穴位敷贴:以天麻、白术、吴茱萸、半夏等制成药膏,于内关、足三里、大椎等穴位进行敷贴,1贴/d,4~6 h/次,连续2周。

研究组加行脑反射治疗仪治疗:取双侧眶上孔和眶下缘鼻翼交汇点,以此为导入点,选择头部导入点方式,进行微电流电子导入治疗,30 min/次,1次/d,连续2周。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的不同,可适当调节幅值,范围为0~30、0~60、0~90。

1.3观察指标:组间对比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治疗后的眩晕症状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其中,眩晕症状评分以VSS-SF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涉及15个条目,按照各条目症状出现频率从低到高分别计0~4分,满分60分,评分高低与眩晕症状轻重之间为正相关联系[4]。临床疗效则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情况,经过治疗眩晕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经过治疗眩晕症状稍有减轻为有效;经过治疗眩晕症状依然存在且无明显减轻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5]。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为7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后的眩晕症状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眩晕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同时其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后的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临床疗效的组间对比[例(%)]

表2 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和住院时间的组间对比

表3 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组间对比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颈椎骨严重脱位或骨折等均可增加该病的发病风险[6]。患者之所以会出现眩晕症状,主要是椎基底动脉负责小脑与脑干区域的供血,若是椎基底动脉血运不畅,小脑与脑干便会发生供血不足的问题,引发眩晕等症状[7]。而要解决眩晕问题,便要确保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畅通,使血液不处于高黏状态。本文中对照组为其使用的穴位敷贴与耳穴埋籽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药物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脑缺血问题,但这些方法见效较慢。而研究组采用的脑反射治疗仪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这种治疗设备综合了临床医学、脑电生理学和药力学等多个学科的技术,其可以将药物的有效成分经由药物电化原理导入到患者颅内,为神经组织带来较强的刺激,同时药物可以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黏度[8]。研究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vs75%);其治疗后的眩晕症状评分和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比对照组低,其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数据都可以证明脑反射治疗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显著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将张俊红研究[9]中91%的总有效率、潘宁研究[10]显著降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本文中研究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均较为相近,可见本研究结果结论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耳穴埋籽等方法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但若能辅以脑反射治疗仪则可以进一步治疗该病,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加快其康复速度,临床应充分发挥脑反射治疗仪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供血治疗仪基底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辣语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