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 佶
(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浙江杭州 310004)
STEAM 教育就是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以科学知识为中心,以数学为辅助工具,通过学生在工程、技术的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工程素养的教育[1,2]。近些年来,我国也十分重视STEAM 教育的发展,如何开展和实施STEAM 教育就成了关注的焦点。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课程注重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在内容组织上突出“整合”与“探究”,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这些课程特点与STEAM 理念在许多方面都不谋而合,因此将STEAM 理念融入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的。
尽管如此,但STEAM 理念与初中科学融合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面临重重困境。在传统的STEAM 课程中,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时间较长,涉及的知识内容和制作材料较多,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也较高。目前,初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大、课时安排紧张,各方面因素导致STEAM 理念很难与传统的初中科学课堂结合。我国目前初中阶段的STEAM 课程多数是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的形式开设,或者以学校科技节活动的形式开展,如何将STEAM 理念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就成了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目前STEAM 课程的实施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是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ming,PBL)。项目学习是通过项目与情景的融合,让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设计项目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最后通过项目的展示来体现学习的成果[4]。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探究法是科学探究式教学中使用最多的。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提问、动手、合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在传统科学课堂中开展STEAM教育。具体的流程如下:
图 基于STEAM 理念的“项目+探究式”课堂教学流程图
在上述流程中,教师应使用生活中真实的情境为线索,提出相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若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教师可以按照传统教材实施探究活动,通过相关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达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有了理论支持,学生随后就可以开展项目的设计和模型制作。在这一块活动中要凸显出“工程设计”的理念,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制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制作完成后对产品进行测评,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对产品进行改进完善。整个流程中包含理论学习、科学探究、工程设计、数据处理、分析反思等环节,既融合了STEAM 理念,又有传统的科学探究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利于STEAM 课程与传统初中科学教学的融合。
案例分析
案例一: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自制“土冰箱”
“汽化与液化”一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 节,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汽化的定义,蒸发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对于蒸发有所理解,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结合项目学习和探究学习,围绕设计制作“土冰箱”为线索,按照融合STEAM 理念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开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新闻介绍,引出项目
本节课从一则新闻入手,介绍非洲穷小哥卖不用电的“土冰箱”并逆袭成土豪。通过新闻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项目——“土冰箱”。
(2)探究实验,获取知识
想要制作“土冰箱”,学生需要知道它不耗电却能降温的原理。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完成课本第149 页的酒精蒸发实验,学习蒸发吸热这一知识点来解释“土冰箱”的工作原理。在此环节中,通过完成课本上的探究实验,学生既能掌握课本知识,又为后续的项目设计做了铺垫。
(3)设计制作,培养能力
在掌握工作原理之后,学生利用所给的有关材料,分组设计并制作“土冰箱”。小组成员通过共同讨论,确定一个最佳设计方案,然后按照方案进行制作。本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可提供适当帮助。本环节围绕项目学习展开,既能培养学生创新进行和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4)交流测评,改进产品
在制作完成后,进行产品的测评,主要比较外观设计以及降温效果。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每个小组再针对自己产品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这里涉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作品优缺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相关知识。通过交流讨论和改进,不仅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还有对于所学知识的内化与应用。学生利用科学、技术、工程等方面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融入STEAM 理念,又有学科知识的落实,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案例二:探究简单电路,自制手电筒
“电荷与电流”一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 节,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电路的组成、电路图的绘制以及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并且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已经会连接简单电路,知道了两种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授课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将项目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围绕绘制手电筒为线索,按照融合STEAM 理念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开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如果天黑了你在外面,你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你找到回家的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入手电筒这一制作对象,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课本,开展探究
学生在了解本节课的项目任务之后,首先需要明确手电筒应该具备的特点和探究手电筒的基本结构组成。在学生能说出手电筒的电路组成之后,让学生开始动手绘制电路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在学生绘制完成后,展示电路图,指出问题并总结电路图绘制的原则和要求。
(3)设计产品,动手制作
在手电筒的电路结构之后,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手电筒。自制的手电筒不仅要确保内部电路完整,还要兼具方便美观、亮度适中等特点。本环节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应用,通过制作手电筒这一项目将STEAM 理念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4)交流展示,完善设计
制作完成,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其余组长从能否正常使用、亮度、便携、美观这四个角度进行打分。展示完成后,重点针对亮度不足的问题进行改进,绘制出使用两个灯珠的电路图,在巩固电路图绘制的同时,介绍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后,再针对自己小组产品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图3 学生制作的手电筒
(5)实施意义与建议
STEAM 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STEAM 理念与核心素养的多方面是吻合的,开展STEAM 教学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探索融合STEAM 理念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有利于真正渗透STEAM 理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在上述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课堂的专注度和参与度与传统课堂相比更高,学生在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应用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项目制作中学习,兴趣更高。通过展示自己的设计、制作和成品,学生能获得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完善和改进。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所选择的授课内容最好是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困难,对于后续开展项目学习时能有较好的理论支持。在授课时,针对不同的年级,每个环节的侧重也应有所不同。七八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不多也不难,可以更侧重项目学习,将这一环节作为课堂授课的重点,能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内化应用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九年级学生综合能力更强,但课堂所需学习掌握的知识点较难,因此在教育时应更侧重探究活动的开展,后续项目学习内容可以相对简单。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项目学习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育组织方面,为确保学生人人都能参与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于学习任务进行分工细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进行转变,由传授改为引导,为学生搭设好台阶,通过问题引导层层递进。课堂学习的任务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对于学生最后的作品要有评价,这个评价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正误,而是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去判断,然后不断改进完善。项目完善的环节,如果授课时间不足也可以作为开放式的回家作业。
在授课教师的技能方面,STEAM 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自己应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应具有创新意识。教师需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STEAM 科学的教学质量,还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点掌握。
相信随着STEAM 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STEAM 课程会越来越被更多的学校所接受,STEAM 教育也会在与初中科学课程的改革碰撞出更多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