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叶盛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最新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把大学英语教学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现了大学英语人文“英语国家概况”“中国文化概况”“跨文化交际”“英语报刊选读”等。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以笔者所授课的《中国文化概况》为例,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不少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一旦考试通过,就不必再学。大部分学生输入不足产出少,得不到实际的锻炼。此外,很多学生无法吸收内化所学的知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语文课上,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无法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产出导向法”[1-3]。
文秋芳教授结合中国特色的外语课堂提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简称POA),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文秋芳,2015)。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和修订,形成了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的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其中由“驱动”“促成”和“评价”这三个部分构成的教学流程是POA 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实现的方式,也是POA 教学理论中最值得探讨的部分。产出导向法有利于改善我国外语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用分离”等弊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试图基于“产出导向法”进行“中国文化概况”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37 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大三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其中不少同学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属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化》(英文版)第二版。“中国文化概况”为外语限选课,每周2 学时。本研究所选单元为Chinese Dietary Culture ,主要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不仅高度发达,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说的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物产和风俗差异较大,因此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位爱好也迥然不同。本章学习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表1 POA 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1.驱动阶段
根据POA 理论体系,“输出驱动”主张产出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又是语言学习的目标(文秋芳,2015)。在驱动环节教师试图引导学生进行任务产出,然而在这过程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语言能力,无法出色地完成给予的任务,这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该环节包括以下步骤:
教师根据单元主题创设交际场景。本单元设计的交际场景为:假设你是江苏苏州人,五一假期间邀请你的英国朋友来苏州游玩并到你家做客,你的父母准备了独具特色的家常菜招待你的英国朋友,你的朋友很好奇中国菜及中国的餐桌文化,需要你的解答。
学生进行产出任务尝试。作为大三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交际欲望,在面对外国友人时,他们急切地想展现中国文化。然而当他们试图介绍中国菜肴时却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此时他们缺乏相关的饮食文化知识储备和语言技能,在实际交谈中他们无法为外国友人答疑解惑。这种失败的经历恰恰会激起学生学习饮食文化的动力和热情。
2.促成阶段
促成环节是POA 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学用一体化的关键,也是整个课堂设计的中心环节,旨在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提供脚手架。在POA 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中的一切语言活动与运用紧密结合,学生不仅仅要学习课文内容,更要以课文为工具,学习如何用英语完成产出任务。本单元教学中,设计了目标内容、目标语言和跨文化意识培养三方面的产出任务。为了降低难度,有效完成产出任务,教师将三方面目标细化为:
产出任务1 为图片描述。由于本单元是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因此以美食图片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描述。在这个任务中,教师给出常见的菜肴,让学生描述这些菜肴的配料,并思考菜肴名的英文翻译,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菜肴所属的菜系。这个任务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菜肴,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书本所给的词汇,如cuisine,ingredient,aroma,nurture等来描述图片,将课本知识加以运用。
产出任务2 为内容再现。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解释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再现。这个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分析、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吸收书本知识并进行内化。餐桌礼仪包括筷子的使用、主客的入座位置及上菜的顺序,学生通过学习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餐桌礼仪。小组表演则是对所学的这套餐桌礼仪的灵活运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产出任务3 为问题讨论。教师播放两段视频,两段视频都是英剧中的片段,介绍了一位英国绅士如何在餐厅中就餐,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让学生就所学的内容概括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引导学生认识中西饮食的交融现象。教师提出现在很多人有的一种想法,即认为“在中国吃不到正宗的西餐,在其他国家也吃不到地道的中餐”。通过这一铺垫,教师让学生讨论他们如何看待外来饮食的“当地化”,并让学生举例说明中西饮食文化交融的例子。这种讨论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英语词汇训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语感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思辨能力。
产出任务4 为写作练习。文秋芳提出产出任务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类,课内是指与课堂中的输入学习同步进行的产出练习;课外指教师要求学生课下完成的产出练习,分为复习性和迁移性两种(文秋芳,2015)。这一任务为学生的课下产出练习,要求学生在批改网上提交一篇小短文阐述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评价阶段
POA 产出评价包括即时和延时两种。即时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产出随时做出评价;延时评价指学生课下完成产出任务、提交口笔头产出后再进行评价(文秋芳,2018)。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产出任务中的图片描述、内容再现和问题讨论,教师采取即时评价方式,即当堂对学生的产出成果予以适当的检查、鼓励、指导和纠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学边评、边评边学。在单元结束后,学生获得可见的成果。产出任务中的写作练习主要采用延时评价方式,利用批改网这个网络平台,实现“师生合作评价”,设置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批改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的书面产出成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综合的评价,评学贯通,提高学习效果(唐美华,202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然而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西方文化的学习,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的能力。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已在世界掀起,如今国内也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校为中高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正体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和毅力。如何在本门课程中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等,都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此外,教师应勤于观察,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教学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