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晶晶(万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万安343800)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但由于患者对手术治疗认知较差,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态,不利于后续手术的进行,故治疗期间选择适宜的护理方式尤为重要[1]。 研究显示,个体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全面的生理、心理等支持,可有效缓解其不良心态,利于术后恢复。 本研究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接受胆结石手术治疗的60 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两组各30 例。 观察组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龄43~67(53.50±4.38)岁;病程2~4.5(2.78±0.50)年。对照组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龄44~68(53.64±4.21)岁;病程2~4(2.80±0.52)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胆结石诊断标准[2],且行胆结石手术治疗;无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资料完整者。 (2)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者;精神障碍者;合并重要器官严重受损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经常规检查后,均行腹腔镜胆结石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相应护理;告知患者手术步骤、治疗效果、术后注意事项等,提高其治疗配合性,并指导其采用健康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 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相关信息,提高其疾病认知度;还可由主治医师向其讲述手术治疗的目的、重要性、预期效果、安全性等,提高其治疗配合性。 (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引导患者熟悉周边环境, 消除不安心态; 同时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房内温、湿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被褥、床单等定期清洁换洗。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给予患者安慰、关怀,与其主动交流,及时发现其存在的焦虑等不良心态,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指导患者通过看书、 听音乐、 看电视等转移其对手术治疗的注意力;并及时为其答疑解惑,满足其身心需求。(3)术中护理: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按步骤实行手术操作,术中注意为患者行保暖措施, 手术室温度调整至23℃~24℃,预防机体体温过低;术中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4)术后护理:术后注意保持患者各管道的固定,预防其脱落;同时告知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及床上活动;术后1d 进食流质食物,术后1 周,逐渐从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术后护理人员每天按时查房,密切关注患者切口、引流等状况,保持切口干燥清洁,若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指导其早日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两组均连续干预2 周。
1.4 观察指标 (1)于干预前、干预2 周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评估两组焦虑水平,量表分界值为50 分,轻度焦虑(50~59 分)、中度焦虑(60~69)、重度焦虑(69 分以上),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两组抑郁程度,量表分界值53 分,轻度抑郁(53~62 分)、中度抑郁(63~72 分)、重度抑郁(73 分以上),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2)干预后,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量表Cronbach'sα=0.87,总分100 分;十分满意:86~100 分,满意:60~85 分,不满意:0~59 分;总满意度为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应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两组SAS、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观且察组较对照组比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
SAS SDS干预前n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 58.46±5.13 58.67±5.11 0.159 0.874 25.16±2.39*40.60±2.54*24.248<0.001 60.14±5.20 60.22±5.23 0.059 0.953 27.13±2.81*43.10±2.67*22.566<0.00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较对照组(7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患病后,表现为上腹疼痛等症状,病情发展到后期,可能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致死,严重危及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由于担心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效果,术前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态,甚至抗拒手术治疗,不利于预后[5]。 研究表明,围术期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治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常规护理不能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人需求,故选择其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尤为重要[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提示个体化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胆结石手术患者的消极心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个体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专业的个人护理计划,可全方位满足患者的需求,以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为目标[7]。 患者入院后,带领其熟悉病房环境,可有效消除其陌生感;通过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利于增加住院舒适感,进而提高其治疗配合度。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疾病相关情况,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利于其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为后续手术顺利治疗打下基础。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其真实的想法,可及时发现其存在的消极心态,为缓解患者消极情绪提供依据,同时还可指导患者通过看书、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对手术的紧张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8,9]。手术过程中及时调整手术室温度,给予患者保暖措施,可有效预防因温度过低对机体产生损伤;且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可利于及时发现不良症状并采取措施抢救,进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手术结束后,通过管理各管道、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引流情况、采用正确体位、健康饮食计划等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行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免疫力,利于早日恢复健康[10]。
综上所述,对胆结石手术患者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消极心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