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丽(南阳市宛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 南阳473000)
过敏性紫癜主要是因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引起,其发病机制是机体与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引发皮肤、肠道、关节及血管炎症和出血情况。该病多发于幼年期儿童,临床症状多为肾脏损伤、关节症状、胃肠道症状等,病情严重可出现肾脏损伤,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1]。 临床主要采取抗感染、抗组胺、激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其中甲泼尼龙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发挥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虽具有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儿出现病程延长及复发等情况,影响预后[2]。 因此给予有效辅助治疗尤为重要。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含有多种抗体成分,可通过抑制变态反应,提高免疫力。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11 月我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 例。观察组中男14 例、女19 例;年龄2~9(5.15±1.02)岁;病程2~15(6.51±1.24)天;首发症状:血尿13 例、腹痛7 例、皮肤紫癜11 例、恶心呕吐2 例。 对照组中男13 例、女20 例;年龄2~8(4.94±1.26)岁;病程2~15(6.62±1.15)天;首发症状:血尿11 例、腹痛6 例、皮肤紫癜13 例、恶心呕吐3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②均为首次发病且未经过药物治疗者;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消化系统并发症;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③意识不全,无法正常沟通者;④不服从医嘱、未按疗程服药者。
1.3 方法
1.3.1 常规治疗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口服环磷酰胺片,2mg/次,3 次/天;维生素C 注射液,200m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 稀释后,静脉滴注,3 次/天。 连续治疗4 周。
1.3.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甲泼尼龙片2 片/次,1 次/天。 连续治疗4 周。
1.3.3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将2g 免疫球蛋白溶入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1 次/天。 连续治疗4 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显效:用药7d 后未新出皮疹,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用药7~10d 后紫癜逐渐消失;无效:用药10d 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2)症状缓解时间:观察患儿皮疹缓解时间、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 (3)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儿治疗中发生的不良现象(发热、皮疹、眩晕)。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4 周后,观察组皮疹缓解、消化道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皮疹缓解时间 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对照组t P 4.35±0.89 8.15±1.53 12.333 0.000 3.14±0.76 6.12±2.38 6.852 0.000 15.34±2.76 18.75±3.45 4.434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易受感染、药物及预防接种等多种致敏因素影响, 引发机体对敏感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进而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产生,使其沉积于血管内,诱发毛细血管病变,紊乱细胞功能,引起异常免疫反应,导致系统性血管炎症的发生[4]。 该病易引发患儿全身毛细血管病变,累及肠道黏膜,引起黏膜水肿、出血,导致患儿出现血尿现象,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该病早期临床多表现为腹痛,易被误诊;且外科疗法易对患儿机体造成损害;加之该病具有病情复杂及病程反复的特点,严重加大了临床的诊治难度[5]。 因此,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临床有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首要问题[6]。
丙种球蛋白组成比例与人体生理较为接近,可以使患儿lgG 恢复正常水平,改善血管壁通透性,清除机体内抗原抗体复合物,改变机体抗原和抗体的复合比例,在多个环节发挥阻断病情的进展,从而减少血管内沉积的免疫复合物,阻止变态反应发生,减少对患儿的免疫损伤,缓解临床症状,助力病情康复[7]。 甲泼尼龙属于水溶性药物,是一种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可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病情,改善临床症状[8]。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合成及分泌;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抑制腺体分泌及微血管渗漏,还可抑制炎症部位自身免疫炎症及促炎因子的表达,进而缓解水肿症状,减轻局部炎症的高反应性,达到抗炎作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皮疹缓解时间、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可使患儿的血药浓度达到临床理想的治疗程度,缩短患儿皮疹缓解、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分析其原因为二者联合治疗,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促进患儿病症消失,改善患儿机体出血症状和缓解病症对患儿的影响;同时提高抗炎效果,抑制机体抗体的产生,改变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减轻变态反应造成的免疫损伤;还可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与炎症变态反应率,提升机体血管通透性,促进患儿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与释放,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联合用药未增加用药不良风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康复进程,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