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琦尔,杨雨虹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我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新潮文化的涌入,我国民众的思想得到解放,艺术面貌焕然一新,绘画题材呈现多样化。早在近代,画家们在进行探索和革新的过程中,尝试将我国两大传统国粹艺术——“京剧”和“中国画”结合起来进行艺术创作,开创了戏曲人物画这一崭新且富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艺术形式。戏曲人物画是戏曲与中国画这两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它参照我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以舞台上优美夸张的戏曲人物形象为塑造对象和创作题材,是戏曲舞台形象与绘画形式美意象结合的体现。
上世纪初关良和林风眠对于中国水墨戏曲人物画的苦心探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典范,留下了诸多可供借鉴学习的艺术观念与表现形式。在关良和林风眠之后,戏曲人物画迅速成为许多画家们关注的新对象,创作的队伍越发庞大,其艺术形态各具特色。高马得、韩羽两位艺术家在戏曲人物画创作加入了前期进行漫画创作的经验,善于化繁为简,画面里的戏曲人物形象简练概括且具有漫画的幽默与放松之感,寥寥数笔即使人物神情形态跃然纸上,虽笔墨粗放但不可谓不传神。新时期进行水墨戏曲人物画创作的画家也有很多,风格各不相同,有丁立人、张培成、聂干因、张桂铭、陈九、周京新、马书林。丁立人善于创作色彩浓郁的彩墨戏曲人物画,张培成则单用墨色进行创作,画面设计味十足、笔墨符号化的聂干因和张桂铭,陈九的讲究画面形式、作品极具个人风格和文人气息,周京新和马书林作品造型夸张、用色高雅,画面具有强烈时代气息。总的来说,现当代戏曲画家以水墨为创作媒介,结合各自的经历修养,从自身情感出发,学习传统却不拘泥于传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水墨戏曲画作品,精彩纷呈,成为当代画坛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以上这些画家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当代中国戏曲人物画创作具有较为强烈的时代感。画家在创作中会融入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时代气息,在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注重表现鲜明的时代性。画家们吸收前人的精华、继承传统经典的艺术理念和形式语言,体现当代审美特征和博大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内涵,这是当代中国水墨戏曲画创作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也是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基本特征。[1]其次,艺术作品归根结底都是艺术家个性气质的表达,作品除呈现描绘的客观对象外,实际是画家个人内心的舞台,更多的是在于展现画家的情感个性、个人经验以及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等等。此外,这些画家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画面的笔墨语言上努力创新,广泛学习借鉴外来优秀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语言,寻求彼此间的相通之处。
湘剧是中国戏曲的一种,我国传统戏曲有着近千年灿烂耀眼的历史,融演、唱、舞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等综合性表演手段为基础形式,在世界戏剧史上独领风骚。湘剧源于明代初年传入湖南的江西弋阳腔,是在吸收皮黄、昆腔等声腔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高腔、昆曲、低牌子、乱弹等多声腔在内的地方大剧种。湘剧以长沙为中心基地,向周围地级市辐射,与当地方言和音乐巧妙结合,形成富有湖南民间传统特色的戏曲种类,是湖南省特有的地方戏曲,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传承深厚,被称为湖南“省剧”。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上至战国时期屈原,王夫之于明末清初继续发展,清代有魏源、曾国藩和左宗棠等著名思想家、军事家,近现代培育了毛泽东、刘少奇、贺龙等众多时代伟人,湖湘文化因此得到社会广泛的瞩目与认可。在湖湘文化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奋斗创新精神的熏陶下孕育出的湖南人具有顽强、执拗和倔强的性格,外界有将湖南人比喻为“湖南牛”,以示湖南人的不畏艰险和顽强不羁。而湘剧也是在这种优秀的湖湘文化精神传统和湖南人“霸蛮”和不屈不挠精神的滋养下产生的,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剧种而言更富个性、更为粗犷的人物艺术形象。湘剧不仅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湘剧也以艺术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湖南人爽快干练的处事方式。
当前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创作主要以京剧和昆曲为主要创作对象,而在湘剧的表达上还有很大欠缺。湘剧作为湖南地区极具特色的民间剧种,也是中国戏曲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有许多家喻户晓、享誉民间的剧目如《白兔记》、《拜月记》、《马陵道》等。湘剧人物的服饰、妆容、道具等都是在经过不断的提炼和美化后形成的极具形式美感的元素符号,人物形象本身也是一种装饰美与意象美的表达,且戏曲演员们的动作都具有舞蹈的运动美和流畅性,舞台布局与场景设置和中国画的构图布局对形式美的追求也十分契合。[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号召坚定文化自信那样“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湖湘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底蕴,湘剧中的艺术形象、艺术特征中都浓缩着湖湘文化,新时代的湖南艺术家也有责任和义务关注湘剧的传承与发展,自觉践行文化自信。
目前,戏曲人物画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国内戏曲人物画的创作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和上海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的推广下有所发展,但描绘湘剧的戏曲人物画创作较为少见,湖南进行水墨戏曲人物画创作的画家大多是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墨漫画研究会的成员,如俞成林、刘谦、徐铁军、方勇老师等,他们大多学习关良的大写意绘画手法,注重表现戏曲人物的动感,人物形象简洁流畅,似漫画般夸张生动,极富趣味性。
徐铁军先生是湖南省非常有影响力的漫画家之一,同时他也是湖南水墨漫画研究会会员,他通过摸索、感悟、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简单的线条、朴实的笔墨、辛辣的讽刺、大胆而幽默的夸张,给一幅幅作品以灵气。[4]除漫画创作外,他也尝试将湘剧融入漫画创作中,形成了新的带有漫画意味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又称“戏曲漫画”。他的作品《哭姨妹》(如图1)《海哥与九妹》(如图2),用生动灵活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人物显得灵动且可爱,透明清新的色块、流畅迅疾的线条是画家丰富的内心情感的表达。
图1 《哭姨妹》徐铁军
图2 《海哥与九妹》徐铁军
长沙画家方勇,湖南水墨漫画研究会会员,他作品中戏曲人物形象(如图3)的身高都被有意识地压缩,多为双人构图形式,加上简洁凝练的粗线条,浓墨与重彩的结合,画面显得沉稳厚重,且有种独特的稚拙感,具有民族传统艺术韵味的视觉效果。
图3 方勇《包公与钟馗》、《游龙戏凤》、《桑园会》、《霸王别姬》
总的来说,湘剧戏曲人物画目前作品不多,在形式与表达上暂未有很大突破,但湖湘画家对于水墨戏曲人物画的探索同样具有时代意义,不仅可以促进湘剧的绘画性表达,同样也有助于湘剧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