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露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图1
人眼能够识别各种色彩是依靠视锥细胞中的感光色素,色盲人群正是因为视锥细胞中的光敏色素异常或者不全才导致色彩紊乱,以致于无法辨别某种或几种颜色。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色盲。根据无法识别的颜色,可分为红绿色盲、蓝黄色盲以及全色盲,其中红绿色盲最为常见,蓝黄色盲相之较少。[1]
图2
(1)红绿色盲
红绿色盲是色盲中最常见的一部分群体,分为红色盲和绿色盲。由于他们较为普遍,所以医学中通常将两者统称为红绿色盲。
红色盲,也被称为第一色盲。主要表现为无法分辨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差别,无法区分紫红色和紫色。
绿色盲,也被称为第二色盲。主要表现为紫色和深红色之间的差别无法辨识,青蓝色和紫色以及灰色和紫红色无法区分,同时经常会将绿色混淆为灰色。
(2)蓝黄色盲
蓝黄色盲,也被称为第三色盲。蓝黄色盲的患者无法区分黄色、蓝色,可以识别红色和绿色。但是黄蓝色盲极为少见。
(3)全色盲
最为罕见的色盲类别为全色盲。全色盲患者无法识别颜色,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没有颜色的,只有亮度的变化。此外,在他们的眼中红色是灰暗的,而蓝色却是光亮的。
(4)色弱
色弱是相对于其他色盲类别程度最低的一种,分为红绿色弱和蓝色弱。表现为辨识部分颜色的能力降低,红绿色弱即对红色绿色的识别能力下降,同理,蓝色弱即对蓝色和绿色的辨识能力下降。
(1)色彩的明度
依据色盲人群的视觉原理以及的分类,可以得知色盲人群只是不能正确识别某个区域的色彩,并不是不能识别全部的颜色。虽然他们对于色彩的识别上存在着相应的缺陷,但相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能更好地识别出同类色相不同明度的色彩。基于此,研究设计者可以利用色盲人群这一辨色特征,更好的帮助色盲人群区分色彩。
(2)观察习惯
部分研究者表明,色盲人群在观察某一事物时,会比正常人群更加仔细。拥有正常色觉的人群,事物本身的色彩更容易被人所吸引,从而忽略掉其他方面的信息。而色盲人群由于色觉障碍无法获取正确的色彩信息,便对除色彩之外的信息更加关注,从而能够观察到更为细微的差别。根据这一观察习惯,可以将色彩转化为其他形式,使色盲人群更好的接收信息,增强色彩在色盲人群眼中的识别性、易读性。
(1)庞大的色盲人群
据统计,大约有8%的人患有色盲。不过,色盲多为男性,女性很少有色盲的。美国有份统计材料说,全世界的色盲患者有2.4亿人,其中男子占98%。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调查说,我国男性色盲占5.4%,女性约占0.73%。[2]
(2)色盲症状不为人知
由于大部分色盲患者是可以看到色彩的,全色盲人数比较少,因此色盲人群并不容易发现自己是色盲患者。色盲人群在孩童时,若出现了说错颜色的情况,通常不会被认为是色盲而只是混淆了颜色的名称。因此,大多数色盲人群只有在体检时才会发现自己在色觉上的缺陷。据一调查表明,大约39%的人群不知道自己患有色盲,61%的色盲人群认为无法正确辨别色彩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色盲人群对色彩的辨识困难导致了此类人群在工作、兴趣爱好等方面有所局限,其无法从事美术行业,也无法驾驶车辆……此类人群在社会上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限制,所以在很多色盲人群的心里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
(3)色盲人群面临的问题
①衣食住行问题
衣食住行是一个人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亘古不变。这四个方面对于色盲人群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首先,衣:衣服的颜色色盲人群区分不开,无法自行进行搭配,若是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只能选择颜色单调的服装;其次,食:最常见的青菜为绿色,肉类是红色,同时最为常见的色盲也是红绿色盲,当一个色盲患者自己烹煮食物时,无法判断食物是否已经煮熟;第三,住:生活当中处处充满了五颜六色的色彩,但是在色盲患者的眼中,再斑斓的颜色也是灰暗的,生活尽显单调;最后,行:对于红绿色盲患者来说,出行最大的问题是红绿灯,会在行驶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出现生命安全问题。根据红绿色盲特征可以得知,红绿色盲的患者无法区分红色和绿色,并且红绿色盲人群在色盲患者中也是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现有的交通指示灯的设计成为了色盲人群所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之一。上述也提到过在针对色盲人群所设计的交通指示灯研究也有所发展,但是全国各地的道路千千万万,错综复杂,若想为了色盲人群更换交通指示灯,此想法成本过高,在我国也并没有进行实施,因此给色盲患者造成了交通上的极其不便利。
②心理压力问题
据调查发现,很多色盲患者表示经常感受着来自社会其他群体的歧视以及担心自己的病症遗传到下一代。由于色觉上缺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都面临着各种不便。色盲人群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遭到了社会中诸多限制,因此色盲人群常感歧视。同时,在得知自己是色盲患者时,会担忧下一代是否会遗传,由于自己经历过不便以及歧视,不想后代也如此,所以心理承受的压力随之而来。
③就业及升学问题
色盲人群由于缺失辨识部分色彩的能力,不仅以色彩为主的工作无法胜任,以色彩为主的学业也无法进修。中央美术学院的招生简章上明确提出,禁止色盲色弱人群报考,这对于热爱美术的学生来讲,作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却没办法进入心仪的学府,是何等的遗憾。
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庞大的网民中不乏一大部分的色盲人群,那网页中的色彩设计会造成色盲人群阅读浏览上的障碍。从所有的需求出发而做的设计才能称之为好的设计,设计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互联网作为使用率极高的工具,更应该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而现有的网页基本是针对正常色觉人群来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到色觉障碍者使用时的困扰。为此,从色觉障碍着角度出发,进行适合正常色觉以及色盲人群的网页设计是极为必要的。通过此设计不仅可以解决色盲人群浏览网页上会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让色盲人群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减少心理承受的歧视压力。
在做网页色彩设计时,要考虑的色彩体系是要适用于色盲人群所能接受的,将他们的视觉特征和心理需求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可以适用于他们的色彩体系。与色觉正常的人群相比,在红色盲和绿色盲的眼里几乎没有变化的只有蓝色和黄色,为了有助于正常人、红绿色盲更好的识别色彩,可将色相保持在蓝色和黄色的范围内。[3]因此,可以将蓝色与黄色作为大面积基础识别色彩应用到网页色彩设计中,将色盲人群的辨色缺陷与认知体验充分考虑其中,尽量避开色盲患者难以辨识的色彩,让普通人和红绿色盲能够同时有效地识别网页色彩信息,以此达到通过色彩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大众的设计目的。
在研究上述提到的色相识别基础之上,要对正常人群、红绿色盲对于色彩搭配明度对比的识别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色盲人群对色彩的明暗感知是相对较差的,恰恰明度与色相都属于色彩的感知层面。在色盲人群看来,相比色觉正常的人群看到的色彩明度,他们看到的要弱很多,红绿色盲的患者难以识别明度临近的色彩配色。相反,明度对比强烈的色彩可以有效地增强信息的识别性。在网页色彩设计中,就要考虑此因素,在不影响正常视觉者观看的前提下,选择便于色盲人群观看使用明度对比强烈的色彩。
在现有的网页设计中,通常以不同的色彩来区分各个区域模块,这些功能色彩在色盲人群辨识色彩上产生了一定的障碍。[4]如果仅仅采用适用于色盲患者的蓝色和黄色,对于色觉正常者来说并不现实,因此应当将色彩以及图形的搭配使用作为网页设计考虑的一点,此时颜色就不能作为唯一的信息区别方式,并且在设计上不能出现明度接近的颜色搭配使用的情况,要使图形和色彩有明确的反差,减少红绿色盲在浏览网页时产生的障碍,使网页设计更加具有人性化。
当下社会针对色盲人群的设计中,还有许多不够人性化的设计,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特殊群体,如果做出的设计没有将他们的需求考虑到,那么再花哨的设计也是无用的。“面向色盲人群的网页色彩设计”在有关色盲人群的研究与设计中属于较新的领域。随着关于色盲人群的设计不断完善和深入,可供的理论也随之增多。同时与跨领域的研究相互交流、融合,会激发更多新奇的研究思路,为面向色盲人群网页色彩设计研究带来更多的研究方式及形式。网页色彩设计最终是面向全球的网民,那针对色盲人群所设计的无障碍色彩,不仅要考虑到有特殊需求的色盲人群,同时要兼顾色觉正常的普通人群。设计者要尽最大能力使网页色彩设计具有通识性,为色盲人群能够公平、正确地获取色彩信息,感受现代化设计的实用性,从而消除心理上的不公平感以及受歧视感,使设计真正的体现出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