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阐述了媒介的文化构建及利用,分析作为影视媒介重要组成部分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关联,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刚性要求,探索在媒介功能发挥及实现的前提下,作为现代影视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作用,探讨如何使其成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关 键 词】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旋律影视
【作者单位】李蓉,广西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4.019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是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使命任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层面召开系列重要会议,实施众多举措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继续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以确保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贯穿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全过程。主旋律影视作品是充分体现国家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视艺术类型,其借助媒介传播规律,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模式。
一、影视媒介传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联
媒介指的是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的纸媒、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平台等大众传媒介质,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适应社会信息交流需要而出现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对当代主流文化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媒介的作用类似于运货的工具、流水的河床或是跑车的道路,没有媒介,内容无法传播,无法发挥影响和效能。媒介文化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是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按不同的形态可分为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等,是显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各种信息媒介像水、空气和阳光一样,浸润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媒介了解世界,并从媒介中获得认知来反作用于现实世界。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赢得话语权的重要方式之一。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我们要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时代,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影视媒介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其潜移默化地输出价值观念,引领生活方式,履行文化交流和傳播职能。
成熟于20世纪的影视艺术和影视作品,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和重要传播媒介。影视作品以镜头运用为核心要素,融合了复杂的语言系统和众多视听元素。影视作品包含于影视媒介,一方面,影视媒介具有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大众教育和娱乐等功能,其以美学方式表现和诠释大千世界;另一方面,影视媒介以电影、电视为介质传播内容产品,以视听艺术美学诠释社会生活和艺术,实现价值引领。
20世纪影史的重要电影导演之一的英格玛·伯格曼说过:“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艺术那样,超越一般的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影视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飞速发展。影视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质体现、外在彰显以及教育功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影视艺术包括摄影、音乐、文字、绘画、戏剧、建筑、雕塑等多种内容形式,是综合的视听艺术。影视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助力。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并帮助其将以上特征和内涵内化到思想品德中,使之成为价值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要求为主旋律影视作品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精神支撑与传播条件,同时又反作用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发展和创新。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德育教育有机融合了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绪体验是枢纽,是道德知识感知和接纳的直接动力。其通过沉浸体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的有效方式。影视作品则综合融入光、色、形、声,通过影片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从多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因此,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就是道德教育情境化的过程。影视作品艺术表达越是炽热强烈,人们的情绪想象越活跃,情感深度和力度就越强。主旋律影视作品通过多样化视角和艺术手法,塑造和呈现艺术形象,凭借丰富多样的场景生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明的视效和突出的人物性格形象等,激发观影者对人性的思考、对责任的担当和对道德的传扬。影视作品作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能激发人的思维,增强人的创新创造力、审美和想象力,从而让人们启迪智慧、提升基本素质、陶冶情操、升华人格。因此,笔者认为,将作为重要媒介传播形式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与现代教育理念结合,重视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加强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的传播,是发挥其媒介作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作为综合性艺术,电影创作具有一般艺术的普遍性,遵循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它以声、画运动的动态审美方式,融汇镜头语言、场面调度、音画效果等艺术手法,通过银幕载体传递价值观念,因而成为青年大学生乐于接受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主旋律电影有着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它关照现实、关照人性,是对历史和人类共性情感的烘托和再现,而影片所彰显的深邃思想和深厚艺术价值是影片取得成功的关键。当下,受社会发展和受众需求影响,主旋律电影改变了以往的程式化套路,市场化趋势日趋明显,做到了以情育人、寓教于事。如今的主旋律电影不再单纯着眼于宏大叙事,开始注重个性化表达,视角向普通人转换,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去审视历史,把握生活,呈现影片的艺术价值。在此背景下,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成为其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方面。
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艺术价值的载体,其特点和社会功能符合时代需要和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所传达的价值观念能满足大学生求新、求知的心理需求,强烈激发他们参与讨论和思考的意愿。总体来看,通过主旋律影视作品达成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易于开展,也易于坚持。
三、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时代性及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
电影自诞生以来已走过百余年历程,作品功能从单一的观赏属性逐渐向审美价值导向以及意识形态宣教等方面拓展。近年来,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社会反响较大的影视作品如《金陵十三钗》《集结号》《八佰》《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战狼》《建国大业》《建军大业》《流浪地球》《长津湖》等,将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强烈的时代色彩融于作品之中,在电影市场上取得了成功。新时代,高校应结合现实需求,立足发展,重新审视和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作用,让主旋律影视作品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
1.史诗化情怀
主旋律电影肩负意识形态传达的使命重任。近年来,具有明显时代风格的主旋律电影异军突起,以家国同构的史诗化建构理念打造了一批精品。这些优质作品采用家国双线叙事模式,选择某一个切口或者事件折射大主题,将大主题具象化到具体的普通人物身上,以全景立体的人物群像向在伟大平凡中践行崇高理想的普通人和英雄形象致敬,更向人物背后波澜壮阔的时代致敬。这是国家记忆的建构,是家国情怀的表达,也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例如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采用开创性的战争题材电影样式,以英雄团队“穿插连”战斗行动为主线,选取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典型场景、主要行动和代表性人物,将抗美援朝精神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深刻地诠释了英勇无畏、公而忘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情怀。影片引领青年观众走近父辈、走近英雄,帮助其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精神,并赋予这种精神新的时代光彩,使其能够激发青年观众的奋斗意志。该影片场面气势恢宏,情节感人至深,人物鲜活生动,效果震撼人心,是近年战争题材创作的又一部标杆之作、里程碑之作,是中国电影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又一部力作。
2.平民化叙事
当小人物故事成为影视作品中的主流,受众越来越喜欢在主旋律电影中倾听平凡故事,寻找共鸣。平民化叙事,是以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和鲜活的故事触动观众情感,引发观众共鸣,在这样的基调下,主旋律就不再是高于生活的抽象理念,而是一曲美好生活的奋斗赞歌。比如影片《我和我的家乡》分别以农村医保、科技扶贫、下乡支教、生态管理、对口脱贫为时代大背景,以小人物故事为切口,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却又引人深思的故事。《我和我的家乡》沿袭《我和我的祖国》的结构,分为五个片段,分别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每一个单元故事所凸显的主题分别是医疗政策、山区发展、乡村教育、治沙环保、新农村建设,紧扣时代主题,彰显主旋律。这些电影故事从喜剧出发,以泪目结束。电影讲好故事很难,但《我和我的家乡》做到了,影片中的每个小故事都触动人的内心深处,故事中的情感蕴含了中国人对家乡真挚朴实的爱。影片将人物工作生活交叉剪辑,既呈现了人物在工作中的爱岗敬业,又刻画了人物在生活中的亲情流露。电影主题“我和我的家乡”是每个人的人文情怀,也是情感寄托;它也许不够宏大,但足以耐人寻味。平民创作视角将镜头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人物性格的“真”和“实”以及体现在生活中的“善”,有血有肉,这样的审美更能打动人心。再如影片《湄公河行动》,该影片以细节见长,真实构建英雄故事,避免高大全模式,在影片中,即便是英雄也有普通人的苦恼和欲求,比如处在边缘地带的缉毒小组情报员,爱与恨的交织、敬业与坚守的矛盾焦灼都以多面、复杂的平民化角色呈现。
3.广泛化取材
主旋律电影折射和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时事热点、真实事件。题材决定电影讲什么,以怎样的方式达到最佳效果。一方面,丰富的电影题材可以拓展主旋律电影的表现领域,使其更贴近现实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电影题材可改变主旋律电影冷硬说教的刻板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广泛取材,以当下视角找寻与历史关联的切入点,从立体多维的角度去审视和表达电影主题。比如电影《战狼》《红海行动》向世界树立了有担当有实力的大国形象,两部影片以涉外故事展开叙事,讲述同胞遇险、遭难、国家利益受损的紧迫境遇下,作为国家形象代言的普通人物以其英雄行为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影片《厉害了,我的国》取材宽泛,从人物叙事和内容多角度呈现和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社会在医疗、教育、科技、生态、军事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宏伟成就,体现了人物、时间、空间的纵横延伸。电影《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电影改编自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影片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为时代背景,通过特定的人物叙事和形象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故事,体現了患难见真情的人间大爱以及同仇敌忾情绪下可歌可泣的史实。
4.多元化类型
中国电影始终在探寻出路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电影文化和观念的更新重构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探索及发展带来了生机。主旋律电影借助商业模式,力图使电影所呈现的商业诉求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融合,以动作片、文艺片、警匪片、爱情片、科幻片等多元化类型来表现主流题材的精神内核。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变革,各种题材类型片从审美、情感、思维模式等各个方面去适应大众的需求。谈及电影工业的迭代、成熟和新类型的探索,可以说,《流浪地球》是科幻文学小说改编的典型案例。电影《流浪地球》缘起图书版《流浪地球》,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于2019年2月5日上映,原著小说的背景设定在未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即将被毁灭,地球更是面临灭顶之灾,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拯救地球,只能计划逃离太阳系并寻找新家园,他们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只为带着地球一起逃离。该片以民族主义情怀为内核,情节表现为中国人拯救地球,世界民族大团结互帮互助,是一部场景宏大、视觉效果震撼的科幻电影。吴京说出的那句“只有人活着,人类文明才算真正存在!”看似情绪化的发言却蕴藏着深厚的价值观,给该片注入了人文主义色彩。认同人类文化的价值便是认同人类的集体智慧,这一视角是东方科幻所独有的。
5.年轻化表达
对主旋律影视作品而言,基于自身主流舆论引导地位的需要以及年轻群体的精神需求这些现实考虑,如何让百年前的英烈故事与今天的年轻受众进行跨时空对话?如何让宏观的国家政策细水长流地渗透年轻受众的内心?如何连接青年,迎合青年受众的年轻化表达,主动适应年轻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一些优质主旋律影视作品做出了有益尝试。不论是《觉醒年代》还是《山海情》,这些电视剧都突出了关于“年轻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主题。百年前的这群热血青年为我们展现了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峥嵘岁月,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付出,与风暴为伴,为理想抗争。每一个时代中都有个体的痛苦、迷茫、烦恼,每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人都需要在时代大潮中寻找青春的方向、意义和生命价值。身处当下竞争激流中的青年,通过主旋律影视作品触及那些他们所不熟悉的时代,看到了对青春与生命意义的深刻书写,体验了风云激荡下上一代年轻人追寻生命价值的过程,视野由此开阔。这将帮助当代青年突破琐碎和平庸的局限,做到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过程中闪光,在为理想和信仰的奋斗中进取,从而在精神格局和信念上获得某种超越。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最贴近当代青年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应当回答这些问题。《觉醒年代》里的人物形象比起纯粹的“伟光正”,更多了几分烟火气。而就是这几分烟火气,让角色丰富鲜活了起来,有了“人味”。比如影片中的陈延年、陈乔年,小小年纪,不靠父母,勤工俭学,讲原则。又如剧中青年时期的李大钊,心系祖国,放弃学业,回国开展思想启蒙运动。如果说,《觉醒年代》这样的作品是这个时代唤醒沉睡的人的振聋发聩的吼声,在人们被吸引和震醒之后,影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即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彰显。
6.融合审美
以技术赋能艺术,使得主旋律影视审美融合升级。电影的人文精神建立在制作精良的影像之上,落实在快速迭代的技术层面。影视艺术理念的实现有赖于技术提升,抽象的历史和文字需要技术赋能才能具象化为吸引受众的视觉奇观。主旋律电影积累献礼大片的成功经验,用视觉奇观重塑寻常讲述。主旋律电影中出现高度逼真的视觉特效、虚拟场景和光影变幻等,细节呈现细腻,能实现现实与时空动态的融合对话,让静态的史料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视觉冲击力以及听觉动情力,让受众身临其境地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比如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成熟运用了大气磅礴的航拍、纤毫毕现的特写、风起云涌的延时、饱满充沛的色彩和快速剪辑的节奏;电影《长津湖》将纪实创作与虚构手法相融合,使其背后的家国大义深入人心,在情景再现与真实模拟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演员在不同身份间无缝切换,以沉浸式表演和立体化氛围还原历史,引发观众共鸣。
综上,中国主旋律影视艺术将历史、现实、政治、人文、艺术兼收并蓄并统一为一体,担负了重要的意识形态传播功能。主旋律影视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发展,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途径和渠道。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主旋律影视作品从题材选取方式、叙事手法运用、人物塑造解构到新时期电影观念的重塑和定位,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电影创作理论及传播体系也在逐渐完善,让影视媒介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融入影视艺术教育,加強新时代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的传播运用,向高校青年大学生群体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汲取中国力量,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参考文献|
[1]潘源. 影视艺术传播学[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2]刘昕. 谈红色影视作品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J]. 电影评介,2015(8):78-79.
[3]滕朝军,母华敏. 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J]. 电影文学,2010(14):10-11.
[4]杨安民. 影视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 电影评介,2008(6):77-78.
[5]瞿孝军. 中国电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电影文学,2012(1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