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涛 郭鑫 杜锐
[摘 要] 青少年尚处于身心未成熟的阶段,和成年人相比,有时候不能承受和应付出现的变化,进而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关注新时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文章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体上来说,现在小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与时俱进,及早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出现严重心理疾病。相关资料显示,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大部分是由于不爱说话,性格比较内向焦虑。由于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导致逃学时常发生,所以学校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给小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导课程,为他们普及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让社会、学校、家长都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2.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
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比较弱。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干扰。由于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只是以分数去要求孩子,自然就导致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小学生非常孤僻,思想比较封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判断,遇见问题能够想办法解决。让小学生去正确地看待分数和学习,而不是只把分数和学习当成自己的任务。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不被重视
大家普遍认为,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他们得到了长辈的关爱,生活无忧无虑,不会遇到问题,因此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老师的任务,和其他的老师无关。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父母总是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想法,也会给孩子增加压力,让孩子过多地接触文化学习方面的内容,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小学生也会出现厌学情绪、逆反情绪等,导致一蹶不振。以上种种行为都是不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伏笔。
2.缺少心理辅导教学资源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教育也在改革。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并没有与时俱进,有些学校没有对小学生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引进有效的教学资源,配置专门的教师,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一些学校只是注重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有所忽视。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有效缓解小学生学习焦虑
上述文章显示,很多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把考试和分数看得太重,而忽视了生活中其他精彩的地方。学习压力主要是由于各种各样的考试造成的,这些考试都是以高考作为标准的。所以现在要加强对应试教育的改革,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一些地方和一些学校可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作为试点,真正地开展素质教育,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些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一部分原因是学习压力造成的。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被合理的解决,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小学生没有压力,此时的他们无忧无虑,不会有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小学生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学习压力的影响,导致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只会让这些问题变本加厉。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学校要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各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参加,为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每一个教师和家长都要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问题,真正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有效帮助小学生缓解压力,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和家长参与心理健康的知识培训,让大家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得比较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此我们也要意识到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些学生不愿意积极地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一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华,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积极预防,用积极的途径和内容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要注重去激发小学生的潜能以及他们身上积极健康的因素,发挥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功能,去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2.开设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而不能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小学生遇到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组织专门的心理课程,同时需要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进来,找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入手,追本溯源,利用专业的手段对症下药,解决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比如,我们学校有一个女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发现以后及时带她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治疗室去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根据这名女生的情况,为她量身定做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开导课程,同时大家也非常关注她,在上课的时候会积极地鼓励她,去真心地赞美她,进而让这名女生感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关爱,她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外,我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还会针对我们当地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建立校外教学体系,让大家在愉快地玩耍中学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所以学校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课程培训体系,有效改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查漏补缺,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创设良好的氛围,营造健康的环境
很多人认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是由于一个人的内心环境所导致的,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是和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薄弱相关。大家普遍都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归咎于现在小学生缺乏辨识能力,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实际上小学生所在的校园环境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对各种事物比较好奇,校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小学生喜欢在新鲜的事物中去探寻真理,学校的基础建设以及学校的设备对于小学生来说也至关重要。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改善学校的环境,购置配套的桌椅,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的绿化,教室外的环境同样重要。事实表明,学校加强绿化会愉悦学生的心情,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学习,另外,学校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改善,比如,设立文化宣传板报,开展黑板报制作比赛,宣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建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全过程,全方位,全面渗透,全员参与,打造立体的服务体系。在具体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领导要发挥规划和督查的作用,心理健康教师要进行专业的引导,班主任和德育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各科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進行学科渗透,家长也要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家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家庭环境,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学校也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加强和基层组织,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共文化机构等组织的联系以及合作,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地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建立家校联系网络,学校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在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多留意小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于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疏导,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之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兆华,李亚萍.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8,26(4).
[2]梁剑玲.中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9,24(6).
[3]王甲娜,常颖.沈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9,26(11).
[4]盖静.淮安市淮阴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8,8(29).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