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坤
(东莞天龙阿克达电子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303)
图1
图2
图3
图2 为模具的合模到位的A-A 的剖面视图,B 为模具合模面,这个结构只有一次合模过程。
图3 为模具的合模到位的C 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动模型芯1 固定不动的情况下,滑块2 在斜导柱9 的驱动下,沿D 所指的箭头方向运动,直到滑块2 上的F 处与动模型芯1 的端面E 处贴合到位,然后注塑成型了塑料产品3。但由于D 所指的箭头方向与动模型芯1 的轴线方向G 是垂直的,虽然E 与F 贴合到位了,但由于滑块2 在贴合处没有沿G 方向的相对的方向的力施加给动模型芯1,因此,在E 与F 的贴合处,在模具生产一段时间后,因为动模型芯1 端面的磨损,常会出现贴合不牢的状况,或者E 与F 处的尺寸,由于加工误差的原因,该处在贴合过程中,出现干涉,导致动模型芯1 或滑块2 被撞坏,模具不能正常工作。
以下为新型的模具结构方案,我们通过一种动模侧的两次合模机构,成功地解决了动模型芯1 与滑块2 的端面贴合问题。
图4
图5
随着模具合模,从图4 可以看出,在K 处的分型面已经合模到位时,之前的开距M 已经为零,弹簧14 继续受压,螺钉15 的螺纹部分是固定在动模板7 上,随着合模动作的继续,螺钉15 沿轴向后退,之前在螺钉头背面的空程N(N >M,不然,螺钉不能后退到位,而被动模固定板4 顶住),转换成了螺钉头前端面的开距M,这个开距M 就是之前K 处的开距M。
图5 为图4 的C 处放大。
其中,1 为动模型芯;2 为滑块;8 为动模模仁。
由于D 处的分型面已经合模到位,之前的开距M 已经为零,因此,动模型芯1 在是固定动模固定板4 上的,随着合模动作的继续,动模固定板4 与模脚7 这对联接体继续合模,之前K 处的开模距离已经变成零,带动动模型芯1 沿G 所指的箭头方向合模到位。即动模型芯1 的E 处与滑块2 的F 处得以合模。
由于这个合模动作是在滑块2 到位以后,动模型芯1 的E 处是沿G 所指的箭头方向合模到位的,G 所指的方向与模具合模的方向是一致的,在合模力的作用下,动模型芯1 的E处与滑块2 的F 处得以贴合得十分牢固,即使是动模型芯1的E 处的尺寸做得不是非常精确,尺寸差一点,或过头一点,都没有关系。
都会在合模力的作用下,贴合得十分牢固,这样,就避免了注塑过程中,产品在该处的孔不会出现毛刺,而不通,也不会因为动模型芯1 的E 处,因为加工有不到位,而会将滑块2 撞坏,造成模具不能正常使用的状况,这就是这种结构的关键所在。
通过动模侧的两次合模机构,有效地解决了动模型芯1的E 处与滑块2 的F 处的贴合问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