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琴, 施光欣
(1.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 211188; 2.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公报显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超过70%的正在上学或半工半读的青年面临学习时长减少等问题的困扰[1]。 2020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策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提升了全民族的“双创”素养。在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向更高层次、更大空间、更深程度推进。
2020年6月,在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通电话以及用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习近平主席都提到了“后疫情时代”一词。所谓后疫情时代,是指进入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发生小规模暴发以及季节性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阶段。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教育必然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很多行业按下了发展的“暂停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影视娱乐等行业所受冲击巨大。但是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危机中往往孕育着颠覆式的创新机会。疫情促使网络经济不得不加快发展,以“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为标志的新基建大潮来临,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层出不穷。后疫情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浪潮,绿色科技创新成为社会新时尚。
疫情期间,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和病毒传播,所有的聚集性活动被停止,线上教育迅速普及,实现了由“面对面”“手把手”到“屏对屏”“键对键”的重大突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双创”相关比赛不得不取消或推迟。针对这一情况,许多高校制订线上方案,实施线上组队,组织线上研讨,完成线上提交,建立“教师线上指导+学生线上备赛”新模式,实现“停学不停赛,停学不停创”。后疫情时代,面对新媒体、新技术、新规律、新机遇,线上线下结合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新常态。
云创业(cloud venture)是指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创业平台服务。在云平台上,所有的创业团队、风险投资、银行机构、策划服务商、管理机构、行业媒体等都集中云整合成资源池,并积极互动,按需交流达成意向,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供需良性循环。学校利用创业平台上的云资源,整合优秀指导教师、各高校学生创业团队以及知名企事业单位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企业融资等创业方面的服务与支持,借助云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和创业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创业机会和实训创业基地,以此助力学生云创业[2]。后疫情时代,面对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云创业平台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新亮点。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3],国际合作是人类战胜一切全球性问题的不二选择。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6号)明确提出,要做强开放创业孵化载体,搭建多双边创业合作平台,鼓励双创示范基地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构筑全球化创业重要节点。后疫情时代,面对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国际新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下,创新创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点燃了各方创新创业热情,挑战则是持续考验各方的应变能力。就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这一现实境遇仍然具有“惯性效应”。
面对疫情,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延后开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空间和人力,教师线上授课,学生居家学习,有效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各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显著。影响因素既有实验室、器材等硬件设施,也有宽带网络系统、资源管理工具等软件技术;既有教师线上指导的经验,也有学生线上学习的能力。这些影响导致一些创新创业项目面临暂停甚至终止的风险。
就自主创业而言,融资是帮助创客成就创新、创业、创富梦想的关键一步。目前,创业融资的来源主要包括政策基金、高校创业基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投资、亲情融资、自我储蓄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许多初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短期现金流紧张的问题被不断放大,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加之自有资金不足,难以承担基本支出,无法如期支付货款、归还贷款,导致创新创业项目难以为继。
囿于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等问题,初创企业多选择门槛低、投入少、风险小的创业领域。这样创客可以有条不紊地“推产品,立品牌,建渠道,促销售”,但却容易出现同质性较强、品牌力不足、竞争不占优势的情况。后疫情时代,中小微企业也参与到上手快、易模仿的生产之中,继而导致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近年来,党和国家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主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副业刚需”成为网络热词,“斜杠青年”风行一时,“直播带货”火遍全网。求职者对创新创业充满着梦想,渴望通过创新创业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然而,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创业风险的日益增大,他们的创业热度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特别是疫情冲击导致创业形势无法预测,许多创客只能暂时搁置创业计划,纷纷由先创业转向先就业。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多重考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进一步凝聚教育主体,关注教育客体,提升教育介体,优化教育环体,奋力谱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篇章。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就业型”教育,也是一种“发展型”教育,更是一种“素质型”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教育能力密切相关。为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一切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设计和内容安排,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规律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二要加强理论应用。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向制造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等,借助国内外数字平台寻找商机、把握商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三要提升知识技能。面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注重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质的完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感染力。四要增强传播意识。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网络空间等多种载体,讲好中国创新创业故事,阐明党和国家扶持创新创业的“初心与使命”,增强学生敢于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体验创业路上的艰辛,磨砺学生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要根据教育对象多样化需求,优化“供给侧”,提供精准帮扶。一要加强调查研究。要深入一线了解创客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帮助创客认清当前创业形势和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保证创新创业教育顺利进行。二要加强政策扶持的宣传力度。要精准识变、因势利导,宣传普及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创客全面了解如何获得税收、运营和融资方面的政策信息,引导创客敢创业、想创业、能创业、会创业。三要加强对因疫情而搁置或终止项目的创客的心理疏导,要对他们做好后续支持工作。四要充分考虑疫情对创业项目的影响,适当降低项目评审工作中的相应要求,遏制“为评而创”现象。
创业达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战胜自我,什么是攻坚克难,什么是不懈进取。学习宣传创业达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广大立志创业的人来说,创业达人是他们身边的榜样,这样的榜样更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代表性。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要深入挖掘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凝练和阐释创新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其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实战能力。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创业达人的宣传力度,将传统方式和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报告、宣讲、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进一步为发挥好创业达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平台,传授“最想要、最想学、学得快、见效快”的必备知识和必需技能,为创新创业教育凝聚强大合力、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多领域、多维度协同发展的系统工程,要求各层级各类型的教育部门相互协同,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要相互衔接、有效沟通,以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式推动形成多元协同发展的教育机制,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创意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创新人才[4]。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建设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框架之中,加强教师群体之间的沟通,促进部门之间的整体协作,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学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企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社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高地。后疫情时代,需要根据教育、产业、服务的差异和优势进行跨界互补,构建一个有组织的、动态的、相互依存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见图1),解决创新创业人才紧缺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进行知识传授,而且更要以孵化新产业或提升既有产业为目标,以优秀项目为主导,培育上下游的专业产业链条;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不仅是人才培养或者团队吸纳,而且要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或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程指导;服务不仅要提供各项支持,而且要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传统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角度发现和培育优秀项目。
图1 教育、服务、产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要明确教育目标,科学设计教育体系,合理拓展教育的广度、挖掘教育的深度和提高教育的温度,着重培养创客的社会公德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创客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团队协作能力。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质量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大力加强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