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华玉
(庄河市大郑镇中心小学)
大连本土教育家冷冉先生在他的“阶段连续德育体系说”中主张分阶段合理地安排德育内容,其核心是“行为”的实践。他主张学校德育要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整合,通过“知”使学生的“情”“意”内化,并自觉地“行”;他还主张“优势诱导”,即利用教育的优势(教育情境优势、教师优势和学生优势),充分运用教育的自觉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创设最好的教育情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达到德育的高效性。基于冷冉先生的德育思想,我们提出了“行为式”德育工作策略,解决学生“知行”不同步的问题。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具有实效性与创新性的小学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使德育目标靶向更明确,实施途径更科学,育人过程更有温度。
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面,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离不开行为的强化。“行为式”德育是一种从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入手,“逆向”而为,经过对正面道德行为进行弘扬,对反面道德行为进行评析、纠正,达到正向道德行为的标准,并且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意识、重塑道德行为、养成优良道德习惯的育人策略。
冷冉先生说:“如果学校的干部教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够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对各项工作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再很好地建设和利用学校这个专门的教育场所,使学生在社会上所接受的消极影响在这里转化为积极的因素,那么学校的优势地位就是‘莫与之京’的。”就是说,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师生所有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师生的任何时空都蕴含着具有价值的育人契机,科学地运用和掌握这些契机,能让学校成为高效的育人阵地。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校初步创建了“3+2行为式”德育实施模式:“3”指的是三个途径,分别是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2”指的是两个流程,分别是“纠偏”流程和“扬正”流程。“3+2”工作模式(见图1)递进链接,整体联动,收效显著。
我们从课程、活动、管理等三个途径,专注师生的行为表现,让“行为式”德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小学德育纲要》中强调,学校德育要全学科渗透。有了“行为式”德育的加持,德育渗透的契机、目标、内容、过程等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科德育的有效渗透,具体的优势主要有两方面。
1.“行为式”德育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校在以《道德与法制》为代表的学科中,从课程目标的确立、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等方面都遵循“行为式”德育的理念,一切围绕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施教。我校提出的“三境”导行课堂教学模式,赋予课程全新的活力。首先,在教材文本情境中获取信息。巧用教材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借用教材中的伟人思想,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借用教材中的故事,让学生有样可学。其次,在模拟活动中结合情境开展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融入“行为式”德育,利用情境,在情感升华中进行“行为式”德育的有效渗透。最后,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积极践行。巧借生活情境进行课前渗透、课后延伸,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将德育同教育改革创新相融合。
2.“行为式”德育更符合学生成长需求
作为德育校本教材的重要部分,拓宽了渠道,精准了目标。我校基于学生实际,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编了《德育校本教材》,设计了生命、环境、爱国、礼仪、家风、心理健康等六大板块的教育内容,分为低段、中段、高段三本,不同的年龄对于同一主题的教育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如表1)。
表1 “爱国旗”主题教育内容
《德育校本教材》中融合了区域资源和学校实践活动,学生学得开心,玩得高兴,在观赏和参与中提升道德素养。该教材以“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学生感兴趣爱参与”为特色,深受师生喜爱。
活动是德育最常用的载体。围绕学生的行为表现开展活动,不仅能有效解决德育活动实效性低的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德育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升。我校以“特色+即时+常规”为三大活动阵地,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全面网格化铺展。
1.特色阵地,常在常新
《红领巾爱心存折》是一本专门用于储存学生爱心举动的小折子。它记录、督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附以“爱心值”,学校根据爱心存折记录的内容评选出市级、校级、班级美德少年。以此激活学生的爱心,扶正学生自主养德方向;弘扬学生博爱的精神,提升道德品质水准;凝聚施爱的动力,促进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这样有利于有效解决德育活动无法实现德育成果长时有效的问题,延伸了校园德育的活动成果,凸显了德育服务学生终身的教育理念。我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段开展“弘扬中国文化,铸就民族品牌”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整理中国汽车品牌、中国名著、中国名胜等活动,让学生在了解、认识、喜欢、信任民族品牌产品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开创民族品牌的信心,并从小立志创造中国品牌。
2.即时阵地,善抓高效
我校捕捉教育契机,力求德育活动生动高效。在2020 年春季“战疫”期间,为了落实“停课不停学,德育不欠账”的目标,利用学校公众号、微信群等将德育活动转到线上。每周开展一个德育小主题,孩子与父母共同参与,如开展了“变废为宝PK 赛”“美食周”“网上祭奠”“感恩在心展示”“五月的歌”“读书汇报会”“题诗作画我能行”等活动;通过调查问卷反馈的方式召开线上家长会,解决孩子和家长的实际困难;创建了“乡村学校云少年宫”并进行成果汇报。疫情期间通过微信公众号举行了三十余期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平台、展示的舞台,更成为学校与家长的桥梁纽带。
3.常规阵地,扎实善守
开展升旗仪式、班队会、仪式教育等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实施德育活动,是学校的常态化工作,力求做好、做实、做精,促进学生道德养成。
我校以“纠偏”“扬正”两大流程建构了“行为式”德育操作策略,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有的放矢地育人。
“纠偏”就是当发现学生的道德行为有所偏差时实施的“行为式”德育方法,让学生在经历“知情意”的转变后,表现出优良的道德行为。
1.情境评析
发现典型德育案例后,教师进行“情境评析”。一是学生自评。让学生明辨是非,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学会公平公正地看待自己的缺点;通过谈话教育,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二是生生评析。让学生树立榜样,自主学习其行为,懂得换位思考,了解自己的不足。三是教师评析。以“矮化”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行为方向,让学生易于接受;评析及时,抓住德育教育契机;发现闪光点,扬“优”抑“偏”。四是后续评析。用“爱心存折”记录学生日常德育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养德,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2.“矮化”教育
“矮化”教育是“行为式”德育的又一特色,要求教师放下自己的身段,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感知世界。理解孩子的视觉及行为,与孩子共情,用孩子可以接纳的方法给予教育。通过教师日常工作,我们探究出如下方法:用丰富的知识内涵让学生“心服”,从而夯实“矮化引导”基础。在班级管理中,探索出用“共性”把学生团结在一起;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探索出用换位思考进行“矮化引导”;在班队会中,探索出用“民主”方式管理班级,创建优秀班集体;面对问题学生,实施爱心帮扶通过“矮化”引导,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好朋友给自己的亲密建议,他们享受到的是教育的平等、安静和快乐。
3.日常跟进
近年来,国内视频监控市场每年都在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随着平安城市等大型联网监控项目的普遍建设,高清IP监控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系统点位容量和行业需求不断激增,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安防监控平台软件是整个系统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
日常跟进是“行为式”德育的独辟蹊径。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创新文本跟进法,即:巧用文本的阶段性渗透,精用文本连续性渗透,妙用文本的结合性渗透。其次,创设出“利用好的教育情境来跟进”的情境跟进法。再次,班级管理跟进法。例如:开展专题班会跟进和开展道德标兵评比活动,进行评价跟进,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互评、建立评价信箱、师生评价);奖惩跟进,发挥榜样引领。最后,进行活动实践跟进法,校内实践跟进,校外督查跟进。
4.个体养成
个体养成是“行为式”德育成败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法有紧密联系教材,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教育;结合知识的运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在活动中的实施方法有利用班队会进行明确有效的德育培养,利用文体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节日进行“个体养成”教育。在教师示范中的实施方法有引导教师在行为习惯上以身作则,在生活习惯上做好榜样。在家校合力方面的实施方法有定期开展家长会,随时随地利用微信进行沟通和反馈,家校共育,共同配合。
例如,某班主任发现当月班级卖废品的收入格外多,对参与卖废品的学生提出表扬,可是随后却从生活委员口中清楚了收入多的“诀窍”是在水瓶里装水、书本纸中放石头。接下来,班主任以“可贵的诚信”为题召开班会,分类引导,并重点关注了卖废品时“耍小聪明”的学生,让他们懂得诚信的重要性。随后每个月卖废品,班主任有意还让这几名学生去。学生领悟了班会的精神,在实践中践行了诚实守信。班主任又顺势举行了主题为“诚信在成长”的演讲活动,组织学生讲述这件事的经过,使全体学生从中受益。这种针对反面个案的“纠偏”流程,不仅有效促进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更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着悄无无息的积极作用。
“扬正”流程是对学生正面行为进行弘扬的方法,具体步骤为行为肯定、大力弘扬、个体成长。
1.行为肯定,鼓励自主养德
教师在挖掘到典型、优秀的道德行为后,以《小学生行为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为标尺,以充分肯定学生的道德行为为抓手,以教师有意识的评价、表扬、集体赞赏、父母以及相关的教育者的夸赞为手段,让学生拥有成功的道德行为体验,从而愉悦地自主养德。
2.大力弘扬,全方位引领
我校大力弘扬学生的优秀道德表现,利用班队会“放大”学生的优秀道德行为;利用校内外媒体,包括板报、墙报、展示屏、校园网站等,广泛宣传道德行为突出的典型,弘扬正能量,让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全方位的引领下走向正向。
3.个体成长,养成优秀习惯
“个体成长”帮助学生定格优秀道德行为习惯。一是个体的优秀道德行为,体现了学生的身心修养,让阻碍学生成长的因素远离学生。二是个体周边的优秀道德行为,即学生在养成优秀的道德行为习惯后,用这些行为习惯影响周围的小伙伴,从而使学生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优秀道德行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通过“行为式”德育,学生的道德行为发生变化,从以往的“知而不做”转化成了“知行统一”。学生道德行为表现的提升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提升。这一系列变化折射出我校四年多的“行为式”德育的实践成果——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道德素养都有了大幅改变和提升。
一是优等生提质速度飞快。4年里,我校多名学生先后获得“十佳少年”“雷锋式好少年”等荣誉称号。二是后进生赶超局面喜人。全校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提升,其中胡闻祥、徐艺洋等道德标兵被大连电视台、大连晚报等媒体报道,在学生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研究率达100%,其中市级以上大课题结题4项,小课题结题15项。教师基于“行为式”德育经验撰写的多篇案例、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教师积累的“行为式”德育案例达百篇。多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市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中小学德育优秀班主任”。
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深受师生喜爱、家长认同、社会认可。学校频获殊荣,先后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校、大连市优秀道德建设基地、大连市义务教育管理示范学校、大连市中小学美育特色学校、大连市‘书香校园’”等荣誉。“行为式”德育工作经验在区域分享,相关研究经验被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学校获得“大连市高初小幼德育一体化先进典型经验奖”。“3+2”行为式德育实施模式,环环促行,终有成效;“量体裁教”,精准育人,与正能量同向,终会开启育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