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课堂”模式的开发与构建策略探析

2021-03-11 10:05
辽宁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问学学案教学内容

陈 坤

(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

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以“融教育”理论为基础,以“重构”为思想理念和行动策略,致力于“重构课堂”的研究。“重构课堂”就是要重新整合、融合课堂学习要素,搭建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师生、生生共存,相互促进的课堂结构。“重构课堂”是实现“重构学习”这一目标的基本路径。据此,我校开发构建了“问学课堂”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问学课堂”的概念与内涵

“问学课堂”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问、思考学习,获得引领的自主学习课堂。“问”——学贵质疑,知识是“问”出来的,“问”贯穿于学之始终,“问”出学问,“问”出兴趣,学生才能更渴望学。“学”——学而不思则罔,“学、思、习”结合,学得知识,思得规律,习得能力。问得主动,才能学得深刻。“教”——教学习,教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实践,教出会学习、有能力的学生。“问、学、教”的和谐统一,让教师与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中构成了学习共同体。

“问学课堂”的基本模式为:激趣导入、问题梳理;小组交流、研学汇报;探究疑难、互动释疑;练习操作、内化体验;评价反馈、总结概括。

二、“问学课堂”的实施步骤

结合“问学课堂”实践,我校将“问学课堂”实施步骤细化为“四问五学”。“四问”,即设问、个问、共问、追问;“五学”,即探学、互学、点学、辩学、展学。

(一)“四问”

1.设计问题,深挖教材

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问”学案。在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单元训练要点和章节的重难点的基础上,针对学情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设计。问题要契合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2.借助问题,生成教学内容

“问”学案上都是导向性的问题,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针对知识点产生一些疑问,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与容积”一课的“问”学案中,学生会问“体积与表面积有关系吗”“体积与形状有关系吗”等问题。这些问题属于个性化的问题,可称为“个问”。对于“个问”,在梳理后能够形成“共问”的,教师要重点讲解;不能形成“共问”的,教师要有选择地帮助学生解决或选择课下解决。

3.汇总普遍性问题,完善教学设计

对于学生的“个问”进行梳理时,教师要把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集中汇总,形成“共问”。这样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凸显以学定教的课堂设计。

4.追问关键性问题,拓展知识宽度

“问学课堂”模式下,学生自主习得的知识增加了,但课堂还需要高度和宽度,这是学生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获得的,因此教师的追问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预设,这是对知识的深入挖掘,能拓展学生学习的宽度。

(二)“五学”

1.探学

教师通过“问”学案巧设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探学”。通过“问”学案,教师可设置若干个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核心任务,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尝试先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主要突出一个“探”字。

2.互学

在“探学”过程中,学生整理归纳疑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学习,解决疑问,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还可请其它学生担任“小老师”来解决。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接受同伴的检验。在这一环节中,主要突出一个“互”字,即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3.点学

“互学”当中解决不了的“共问”,教师会引导与点拨学生解开谜团,即“点学”。这一环节往往是一节课的重难点,关键是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找准问题的关键点。通常需要教师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层递进解决,或者进行知识迁移。

4.辩学

当所有学生存在困惑的问题都解决之后,教师再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适时进行智慧追问,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在此环节中,学生可充分发表个人观点,进行思想碰撞并有效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理解的统一。这一环节主要突出一个“辩”字,提升学生的思辩能力。在全班学生的智慧碰撞中,学生的思想不仅得到了展示,而且得到了指正与提升。

5.展学

为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教师会开展变式练习,举一反三,这就是“展学”。“展学”的形式具有多元化,可以是课上巩固练习、检测反馈,也可以是课后的实践探索、网络延展,等等。

三、“问学课堂”的评价标准

(一)对教师的评价

对于教师课堂表现的评价,要重点从四个维度进行考察,注重两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1.注重课前设问的目的性

即明确教师应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一堂课不可能从头到尾都采用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设问的重点应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而不是在细枝末节问题上周旋,也就是说,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注重教师在课堂的引导性

即考查教师是否恰到好处地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但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去探究现象中的本质问题,提出的问题还要具有启发性,要尽量避免让学生用“对不对”“是不是”来回答问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注重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即教师是否能结合具体学情量体裁衣,设问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因此,设问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教师设问的提出也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另外,问题的难易、深浅程度因人而异,所以教师要尽量把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成果。

4.关注课堂追问的逻辑性

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知逐渐深入、提高。教师也可先提出一个大问题,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然后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形成一个问题链。

(二)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效果主要是从学生层面体现出来,我校主要从学习习惯、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学习效果等四个方面开展过程性评价,以“成长迹”为载体,考察学生会问、会研、会学、会辩、会展等五种能力。

此外,我校还注重课后的“问学”延展,要求每个班级都在教室门前设置“问学板”,让学生把课内课外存在的疑问都提出来,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解答,让他们在“问”与“学”的互动中成长提升。

(三)制定“问学课堂”评价量表

为了更好地体现“问学课堂”的效能,我校制定了“问学课堂”评价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问学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表

在“问学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中,为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切实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地灵活使用,在一节课中可采用优势叠加的方式,将“问”与“学”交叉使用,呈现出更好、更多拓展延伸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问学学案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乡愁导学案
问学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在课堂自然生长
从“问学”走向“学问”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比例尺(一)”导学案
课堂教学中“导问”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