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茹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创新方法,是助力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路径。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合理布置探究任务、注重课堂评价环节,这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基于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奠定合作教学基础
小组成员的划分,是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前提和根本,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展现和发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从根本上,端正对分组的态度,不再像过去那样,将学生进行随意地组合,而是要,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思维层次等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将其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与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参与、展现自我的机会,进而为合作教学的开展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传统分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结组方法虽然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让学生们快速组队,但是这种分组方式造成了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层次不齐,进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笔者对分组过程进行了优化,在课程正式开始前,笔者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调查,了解每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情况,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特点对学生们进行分组,使各小组之间的成员弥补自身的不足,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顺利。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奠定了合作教学的基础。
二、合理布置探究任务,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分组,仅仅是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始,要想真正促进学生的交流讨论,还需要布置合理的探究任务,以此来作为根本性的驱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明确合作探究的指向性,充分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适用于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应当有所侧重地,从数学课程内容中,选择难易适中的知识,来设置成探究任务,有效地创设讨论教学情境,直接调动学生的合作动机、探究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最终在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获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教授《與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推理为主,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带领各小组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了解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归纳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几何形态问题,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笔者布置了具体探究任务来引导学生们讨论。这时,笔者再让各小组之间展开思考,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将问题难度提升,这时,笔者会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学习任务。这样,笔者通过合理布置探究任务,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互动。
三、注重课堂评价环节,点燃学生交流热情
评价,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最为直接的判定和反馈,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成为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依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评价,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改革以学生个体成绩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模式,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方法,来评价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适当地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自评和互评,以促进学生的评价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和激励,更具合作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合作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一次根式》时,课程开始后,笔者会观察每个小组的学习表现,根据小组之间的对比,笔者评选出本节课程表现最为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这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了被赞美的喜悦,同时还会使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这样,笔者通过注重课堂评价环节,点燃了学生的交流热情。
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主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合理布置探究任务、注重课堂评价环节,优化并完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氛围,从而帮助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健辉.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16):75.
[2]李玉琢.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J].才智,2017(34):101.
328850033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