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凤娇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始重点针对全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促进学习效果不断提升。文章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探究,重点结合教学案例加以探索,希望能促进教学改革深化发展,训练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理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案例分析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始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并尝试从多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调整,希望能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促进学生对作文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能完善写作思路,更好地在习作训练中表达个人情感,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效果,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学习共同体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优势
学习共同体,简单地说,就是构建将学习作为核心的社区,将学校、学生、教师融合在一起,构建共同的学习组织体系,为小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帮助,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学习效果。新时期在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索学习共同体的合理应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一,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激活学生学习灵感。在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影响下,学生能基于集体思维对相关习作知识进行探索,并且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身心放松的状态,大胆地想象和交流,促进创新意识的激发,激活创作灵感,能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习作训练中,提高习作训练效果,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提供良好的支持。
其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激发学生的沟通热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学生结合习作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主动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讨论和探索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互相沟通交流实现学习思路的彼此借鉴,激发学生的沟通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做出积极引导[1]。
其三,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促进教学资源在班级中优势共享,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实施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方便学生对习作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在充足教学资源的支撑下,学生主动探索,分工合作,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不仅使得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而且能对个性化思考能力和独立创作能力进行多元化的训练,切实保障教学活动的效果。
鉴于此,在学习共同体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加强对习作教学的重视,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和创新,构建学习共同体,增强教学有效性,为小学生有效参与习作训练创造条件。
二、学习共同体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案例
在对学习共同体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优势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作为重点,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多元化调整,提升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该做出如下调整和创新。
(一)将集体创作作为支撑
小学生在对习作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创作思维与创作实践同时形成,文章写作本身就是思维的具体呈现。因此,教师结合学习共同体理念,在教学改革方面可以尝试引入集体创作思想,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明确,使学生在习作思维方面形成相互借鉴、相互帮助的关系,加深对创作方向的理解,从而提高习作综合质量[2]。
例如在“多彩的活动”习作训练中,学生对创作的主要方向缺乏足够的认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集体创作的思想,让学生共同说一说自己认为精彩的活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本小组觉得具有代表性的精彩活动,如儿童节文艺表演活动、环保小卫士宣传活动和研学活动等,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写作的主要方向,从时间、地点、精彩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表现方式、精彩活动的主要参加者、精彩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对写作的要点进行明确,将所要表现的内容在习作中充分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发挥小组成员集体参与和集体探究的作用,能引导小学生主动对习作内容进行探索。在学习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生能更好地对习作知识进行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有效强化习作能力。
(二)将分工合作作为重点
教师利用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对学生实施习作教学指导,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共同的学习关系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准确定位,循序渐进地优化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向统一的目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
如在结合“二十年后的家乡”对学生实施习作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习作训练,增强学生对习作的高度认同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让各组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畅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如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教育环境的变化、饮食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共服务环境的变化等,在有效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小学习作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探索,从而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将學生组织成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针对习作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助于循序渐进增强教学有效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积极培养,有效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3]。
(三)将任务驱动作为前提
在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探索学习共同体的合理构建和实施,能为习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帮助,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于任务驱动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合理的训练[4]。
例如教师在“我想对您说”习作训练中,就可以引入任务驱动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引导环节,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然后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对任务方向进行明确,能主动结合所学知识对“我想对您说”习作训练进行探索,从而加深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在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下保障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5]。
(四)将多元评价作为保障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按照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尝试构建了学习共同体,指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发挥评价指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在优化教学组织成效的前提下,为小学生对习作知识内容的合理探索奠定基础[6]。
如在组织学生对“推荐一本书”习作进行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教師就可以对教学评价进行适当的调整,构建全新的多元化评价组织模式,促进小学生对习作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等进行有机结合,考查学生关于“推荐一本书”的习作质量,从书籍内容的基本介绍、推荐书籍的理由以及自己对推荐书籍的态度等角度对学生的习作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身习作质量形成初步的认识[7]。在此基础上,教师尝试引入小组间评价和学生评价相融合的模式,让学生反思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并在小组中相互借鉴、相互参考,不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完善。如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就能发挥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搭建良好的习作学习和训练的平台,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习作中表达个人思想,提高习作质量,有效促进习作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师能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空间,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引导学生对语文习作知识内容进行多元化的探索,真正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水平,保障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良好的训练,为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江兰珠.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以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81-83.
沈婧.如何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表达[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183-184.
王芳霞.小学高年级的习作要求与训练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16(07):106.
蔡云珠.“共生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20,9(07):36-37.
云潞.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235,237.
杨延从,洪锦望.课堂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初中英语“三主五环”写作教学模式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36(07):63-66.
马志媛.学习共同体:小学语文核心能力培养的平台[J].教育观察,2018,7(2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