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真正发生,让研究真正存在

2021-03-10 17:16刘艳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项目式学习

【摘要】STEM教育已以蓬勃之势融入了学校教育,我们基层学校对STEM课程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并进行了一些尝试。“项目式”的学习能让STEM校本课程在小学落地生根。本文从联系生活,慧眼找项目—寻“根”;合理规划,建立团队—养“根”;走进课堂,初步探究—识“根”;学科融合,合力做项目—研“根”;专家引领,名师看项目—稳“根”;全面推进,全校研项目—扎“根”几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STEM校本课程;落地生根

作者简介:刘艳(1980.11—),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近年来,STEM教育已以蓬勃之势融入了学校教育,它的兴起是时代的产物,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STEM是一种重实践的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概念。当今世界的竞争,追寻源头即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亦是各国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人才如何得来,靠的就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和适宜的学校教育。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所以抓好基础教育、打好地基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基层学校对STEM教育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尝试,它的综合性、实践性、融合性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样子,当它的美好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禁感叹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在我们的探索中发现“项目式”学习是开启STEM课程的一个较好的途径,它能让大家直观清晰地明白STEM课程是怎么一回事、STEM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它的可操作性极强,它能让STEM校本课程在小学真正做到落地生根。

一、联系生活,慧眼找项目—寻“根”

俗话说得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什么样的项目才是适合自己的?每一个学校都不一样,但有一点,适合自己并且真正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素养提升的就是好项目。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情情况,发展优势,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操作项目。由此看来,寻“根”非常重要。我校位于扬州西区,原属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生源是城镇拆迁的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生源构成比较多样,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有“农业生态园”“花卉种植园”,园区里不少孩子就读于我们的学校。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我们想到了从“农业生态园”和“花卉种植园”入手,寻找研究的项目。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项目,我们前期联系了园区内的工作人员,带领学校STEM社团的骨干精英们前往实地考察,寻找合适的项目。在考察中,我们发现了不少值得研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来到种植园区的“葡萄园”现场勘查种植园地,观察葡萄的生长环境,和葡萄园主聊天,不知不觉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并且还寻找到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我们发现葡萄园中结出的葡萄被小鸟偷食的情况比较严重,葡萄地浇灌不畅,农药喷洒不均,怎样让葡萄枝繁叶茂,无病虫害?葡萄成熟时采摘不及时该怎么办?看到这么多的问题,听了葡萄园主的真情述说,一下子使我们豁然开朗。我们的研究方向找到了,我们的项目有了,考察结束后,STEM小组成员一致同意,我们要做一个跟“葡萄”有关的课程项目。这是一个将生活问题引入课堂、进行研究再运用于实践、造福人们生活的一个课程,想到这个课程的现实意义我们内心充满了欣喜和期待,我们的研究之“根”寻到了。

二、合理规划,建立团队—养“根”

研究的方向找到了,接下来如何开展实施这个项目呢?首先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与支持,还要听取专家们的建议……很多的事情接踵而来,这是最难的地方。为了顺利地开展研究,我想起初最应该做的就是建立一个核心的研究团队。经过汇报,我们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研究意愿,学校领导们经过校务会讨论后非常支持我们的想法,让我们放手去做。有了学校的支持,我们工作的积极性被点燃了,我们要建立一支独一无二的研究团队,里面既有资深研究的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方面的高手,还有着充满激情的年轻教师,我们还请教了市内外的一些STEM项目专家,请他们专门给我们诊断、提出建议。专家们对我们即将开展的项目也十分感兴趣,认为可以尝试。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招兵买马,采用自主报名的方式选取研究人员,一开始担心参与的人员不多,可没想到不少老师都感兴趣,积极加入其中。我们根据每位成员的意愿以及各自的特长,成立了一个研究团队,并进行了合理分工,布置了相关的任务,同时也制订了相应的方案和计划。一个项目有了整体规划和详细的方案,才会让这个研究项目真正“落地”。当“养”根团队建立起来后,我们心中就有底气了,努力的方向更明确了。

三、走进课堂,初步探究—识“根”

光说不练假把式。目标既定,项目初成,接下来就要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我们的课堂,开启我们的探究之旅。前期考察寻找到的问题,成了我们积极研究的内容。在研究初期,我们梳理了研究的主题,确定了不同方向的研究内容,也设定了一些研究的子项目,比如:葡萄的种植、葡萄的养护、葡萄的采摘、葡萄的销售等一系列内容,然后我们又把这些子项目进行了一些细致的分项,又衍生出了更多的子项目来。这么多的子项目我们很难一下子完成,我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启了与时(季节)俱进的子项目。我们一开始以学校的“STEM社團”为基地展开活动,看看精英团队可以呈现一个怎样的研究状况,从收集资料到确定研究主题,从发现问题到探讨问题,设计方案,实践操作,修改方案,再次实践,期间运用了大量的科学、工程、数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不懂就问,不懂就查,把一切可调动、可运用的方法和途径都尝试了一遍。那段时间,校园里的二楼种植园平台、STEM教室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们乐此不疲。看着学生们研究的激情,老师们的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下班后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讨论研究,吃饭时,走路时,回家途中,处处是教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我们最初的设想是可行的,对“葡萄”项目的研究我们心中已有框架,大家欢欣雀跃,此时项目小组内的成员对今后的研究信心满满,个个摩拳擦掌,期待着后面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四、学科融合,合力做项目—研“根”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葡萄”项目的开展,绝不是依靠单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完成的,一开始我们借助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涉及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多,而且我们的项目推进与开展牵涉到多学科,因此学科融合在我们的研究中越来越不可少,除了我们固定的研究团队,我們也向全校老师介绍了课程开展的意义与我们的研究规划,并邀请各学科的老师参加我们的一系列活动。比如“你了解葡萄吗”知识问答活动、“眼中的葡萄”摄影活动、“葡萄的一生”绘画活动、“葡萄美食”综合实践活动、“眼中的葡萄”写作活动等,在活动中让老师们感受活动氛围以及学生们初步的研究成果。一系列活动开展下来,全校师生对“葡萄项目”都有所了解,而我们的研究也获得了更多老师的协助,渐渐地不同学科中都有了研究“葡萄”项目的影子,我们的项目不仅仅局限在之前那小小的范围中,而是有了更多的资源和研究力量。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校承接了市里的一次“STEM教育研讨会”名师展示活动,活动需要我校向参会老师展示相应的内容,接到任务后,学校就把机会给了我们这个“葡萄”项目组。我们展示什么呢?经过研究团队的商量,我们分“我们的选题经历”“我们的理念”“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活动”“我们的成果”几大板块进行。这样的大型活动是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大家群策群力,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头完善手中的项目与资料。在这次活动中现场展示课是最能展现我们的教育理念的,我们选用了五年级学生展示一节“葡萄小卫士”的STEM课,从磨课开始,各学科老师都有参与,葡萄架的搭建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带领学生们亲手搭建;为了配合检测葡萄叶上喷洒系统的覆盖率,需要使用大量pH试纸检测,为了让实验更加直观,需要对pH试纸进行美化,于是请四年级学生利用美术课进行手工制作,通过画、剪获得与葡萄叶大小一致的pH试纸;搭建过程中小水泵的使用需要运用小程序,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该程序的使用方法,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了相应的编程方法;各小组方案的设计与解说,又请语文、美术老师们进行指导……那段时间整个学校都被调动起来了,到处充满着“葡萄”气息,分头行动的同时,各学科还互相关注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这次市级展示活动圆满结束,孩子们和老师的展示受到了参会领导、专家、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虽然这只是一个活动,但它也是我们平时研究的一个缩影,只有将各学科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才能探寻“根”的秘密。

五、专家引领,名师看项目—稳“根”

为了更好地开展项目式课程的学习,仅靠我们自己团队的研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时一个难题可能就让我们停滞不前,像是进入了一个瓶颈,怎么也挣脱不出,所以请专家“把脉”、指导,必不可少。闭门造车的想法要不得,咱们得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我们的视野,因此平时我们要注重关注一切与之相关的培训和活动,只要有适合我们的,我们一定会参加。组内成员也是积极响应,克服重重困难加入外出学习、研讨的行列。每次学习回来,我们都会有一次学习心得的交流,大家会把学习内容与所思在团队中进行分享,以点带面,共同进步。除了出去学习,有时我们也请专家们来校指导研究的项目,还邀请了省内外对STEM课程有所研究的专家来我校讲学,把我们研究的内容与成果汇报给专家听,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我们和专家们进行了研讨,交流中我们的思路越发清晰,目标也越发明确,专家的建议让我们豁然开朗。我们还和高校的一些教授合作,高难度的技术问题由他们组建团队帮我们解决,同时在交流中我们不断汲取新知识。我们也会邀请区内的同仁们一起来研讨,在交流中兄弟学校的老师们给我们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有时他们也会参与其中,和我们一起研究,攻克难关。我们的项目群不仅有自己的团队成员,还有兄弟学校成员以及专家。我们的进展在群内实时发布,大家都能第一时间看见,有了专家的引领和大家的帮助,我们研究的方向才不会跑偏,我们所有的努力才有价值,研究的项目才会稳妥。稳住“根”,就能让我们的项目顺利前行。

六、全面推进,全校研项目—扎“根”

经过专家的指导,基于自己的前期实践,我们对所研究的葡萄项目已有深刻的了解,信心倍增。我们的项目可以在校内推广学习了,于是我们做了方案,启动了全校性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让他们都能在“项目式”学习中有所收获。

根据年龄段的特点,每个年级段都有适合自己的“项目式”活动,比如低年级我们开展了“葡萄知多少”系列活动,中年级我们开展了“葡萄基础养护”系列活动,高年级开展了“葡萄的种植”系列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在合作中展现出的智慧与动手能力让我们欣喜不已。在项目开展中,最让我们难忘的是五年级的学生借助科学课展开了“我是葡萄小卫士”的项目学习,学习中同学们分工合作、实地考察,设计图纸、场地模拟、修改方案等一系列的课程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学习应有的样子,孩子们眼中闪着光芒,为了研究“喷灌系统”通力合作,从设计图纸,到物品采购、成本预算,再到现场操作、搭架子、喷灌实验……一切的一切,让我们难忘。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使用了所学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融合性的学习状态在项目中尽显出来,一切是那样的美好。一个班还没上完,下一个班已经迫不及待,常常在课间问老师,他们班什么时候上这样的课程,眼里、心里满是期待。我想这就是学习最美好的状态,这就是“项目式”课程真实发生的幸福体验。这样的课程,是真正地扎根在学校了,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以“项目式”学习开启学校STEM校本课程研究之路,让问题真正发生,让研究真实存在,让学习真正有效,让快乐溢满心间。我想这就是我们立足于开展“项目式”学习的目的,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中,全面调动自己的一切能力,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学习的道路上让自己越走越远。我们坚信这样坚持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迎来无比璀璨的教育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群.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课程构建[N].中国教师报.2019-09-18(007).

[2]万锦棠,郭海锟.小学项目式学习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以“智能龙舟”课程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01).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项目式学习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对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思考
让综合实践课程在校园“落地生根”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风险均衡“落地生根”华夏睿磐受到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