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毅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电教教学;信息素养
特殊教育学校中校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求听障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而且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交流、康复训练、知识学习等,并具备信息安全与道德观念。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结合特情,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听障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沟通交往能力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尚未有独立的课程标准,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简单照搬普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没有结合听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教学。这就使得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在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方法运用等方面出现偏差,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信息素养难以提升。
教师在设置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根据不同听障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效果等方面提出差异化要求。教学目标既要保证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覆盖,也要充分考虑听障学生的特殊性,使他们基于自身的基础与能力来开展学习活动。其次,要重点提升听障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使其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最后,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与道德观念,将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信息道德规范的构建等有机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二、贴近生活,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与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一是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利用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听障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从听障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择那些与听障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案例、问题和任务组织教学。为此,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信息技术问题。二是营造民主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分享意識与积极参与意识。学生通过合作成功解决自己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后,能够有效提升抗挫折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三是创设直观的视觉化学习情境,让听障学生在视觉直观中体验信息技术的思维美、逻辑美。教师要引导听障学生充分利用视觉优势,通过信息技术来收集、加工和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这样既可以激发听障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社会、积累素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听障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注重教法,提高教学成效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根据听障学生身心特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一是直观教学,教师要注重直观体验、突出视觉引导,通过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直观形象性,让听障学生充分发挥视觉代偿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直观具体,演示的细节要清晰明了,讲解的知识要形象生动,技能的教授要有范例引领。二是活动教学,教师要以课堂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充分借鉴普通学校“限时讲解、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改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机会。三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分工协作,增加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充分表达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合理的分组、精心的活动安排、细化的角色任务,这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细致的设计。四是个别指导,教师要根据每个听障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与难题,使知识技能的学习有基础、有台阶、有进步。
四、积极评价,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开展综合性教学评价,及时向听障学生反馈学习结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表现、实践情况等方面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具有激励性,能够帮助听障学生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自信心和积极性。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可以提高听障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评价的客观性和综合性。课程项目作品展示也是一种拓展性评价,有效的展示和交流能够起到相互学习与借鉴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就感。教师要适时点评,把握学生项目作品的具体思路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总结、指导,让学生在交流作品的过程中学众人之长。
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紧跟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作出相应的改革,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使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