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华
【摘 要】教师的指导是学前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主要因素。当前阶段的学前教育基本以游戏化教学为主,但是目前部分教师的游戏指导策略存在支配性较强、与幼儿能力不符等问题。要使幼儿能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健康成长,教师就应基于快乐教育、以生为本、分层施教等教育理念,实施体现幼儿主体性、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游戏指导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指导;指导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2-0078-02
【Abstract】Teacher's guidanc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it is also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children. The current sta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s basically based on game-based teaching, but the current game guidance strategies of some teachers have problems such as strong dominance and inconsistent with children's abilities. To enable children to grow up healthily in game-based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implement game guidance strategies that reflect childrens subjectivity and conform to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 based on educational concepts such as happy education, student-oriented, and hierarchical teaching.
【Key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Game guidance; Guidance problems; Teaching strategies
在學前教育阶段,由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个体思维观念尚在发展之中,因此幼儿在游戏实践学习时常常会遇到或者产生较多的问题,在出现问题时,教师的指导便会对幼儿的思维观念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应结合不同阶段幼儿能力发展程度以及正在参与游戏的培养目标,设计与应用具有针对性、引导性或者启发性的游戏规则,达到对幼儿进行优质游戏指导的目的。
一、记录幼儿行为,施加恰当干预
在学前教育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施加频繁、不良的干预,这些不良的干预措施会降低幼儿游戏积极性,并且无法提升游戏教学的价值。教师应着重观察幼儿的行为,从幼儿的行为中分析幼儿的成长状态,并合理预测幼儿之后的行为。
学前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等,这些类型的游戏活动对幼儿有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应结合这些游戏活动的实际教育目标,全程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然后基于达成教育目标或者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施加恰当的干预。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开展的角色扮演游戏活动通常都是确定好了角色定位以及游戏内容。
二、基于幼儿差异,实施差异指导
在学前教育阶段,许多教师在实施游戏指导时并没有关注幼儿的差异性,而是对基于同样的标准对幼儿实施指导,这种指导并没有实效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学中也不存在幼儿发展情况相同的案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年龄、社会交往、体育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性格喜好等方面的差异,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实施差异指导,基于幼儿均衡成长的需求引导幼儿的行为。
比如,在小班的“赶小猪”游戏中,幼儿需要使用小木棒推赶小猪(球)。教师通常会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游戏积极性,而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推球方法不对、责怪同伴失误等问题,在游戏指导之前,教师首先应意识到,这一阶段的游戏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体育的兴趣,而不是锻炼幼儿的技巧。因此,教师便应从两个角度实施差异指导。首先,教师应改变游戏的评价内容,将侧重于技巧与速度的评价标准改变为侧重于同伴加油的标准,以此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增强运动能力较弱幼儿的游戏体验。其次,教师应在对幼儿进行必要技巧指导的基础上,表扬该幼儿的努力以及其他小组幼儿互相帮助的情况,以此使能力较差的幼儿受到激励,使责怪他人的幼儿受到思维观念的良好影响。总体而言,通过这样的差异性游戏指导策略,教师能提升游戏指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结合幼儿发展,优化指导策略
在学前教育阶段,许多教师认为游戏的指导只存在游戏过程中,忽视了游戏形式本身具有的教育意义。要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教师不仅应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还应为幼儿提供足够多的游戏材料,鼓励并且指导幼儿自行利用材料设计进行游戏。在这种游戏指导理念下,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幼儿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的喜好,为幼儿提供具有一定引导性的游戏材料,以这种方式间接对幼儿施加指导。当然,在幼儿选择游戏材料、设计游戏或者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以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教学目标为例,教师常设计角色扮演游戏,以一些固定的游戏形式,如扮演商店老板、扮演警察等,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基于优化指导策略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警察帽子、商品道具、医生帽子、护士帽子等众多角色的身份标志,这些标志都由彩纸手工制作,不具备危险性。然后,教师便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爱的游戏形式,再让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可以使用这些道具开展什么游戏。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下,幼儿能表明自己的喜好,并结合以往的游戏经验说出较多的游戏形式,如扮演交警、扮演司机等。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幼儿能快速分辨和自己有同样喜好的幼儿。随后,教师再让幼儿自由组队进行游戏。如此,教师能通过游戏的过程对幼儿施加有效的游戏指导。
四、给予幼儿自由,教师适时参与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言行甚至面部表情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以至于许多在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时不自觉地对幼儿产生了消极影响。而结合前文所述,教师的游戏指导不仅仅包括游戏中的指导,还应包括游戏形式、内容本身对幼儿的指导作用。因此,在确定了游戏活动之后,教师便应相信自己的设计,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自由,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并且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适时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以此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并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对幼儿施加隐性的游戏指导,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全面成长。
在许多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都应是自由的,教师不应在幼儿自由表达个性时对幼儿施加影响。比如,在美术的区域活动中,一位幼儿和教师共同进行“给图画填色”的游戏,当幼儿在思考该给云和树涂抹何种颜色时,教师不等幼儿开口询问,便示意幼儿给树干涂上褐色、給树冠涂上绿色,教师指导的内容是正确的,但是教师指导的行为是错误的。教师应给予幼儿语言引导:“你想要一棵什么样的树呢?”这样的引导较为简单,却能启发幼儿的思维,辅助幼儿理顺纷乱的思绪。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给树干涂上了白色和褐色两种颜色,并告知教师这是一棵冬天的树,而冬天的树干下面是白色的。对此,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并顺着幼儿的思绪提问,引导幼儿想一想冬天的其他事物该涂什么颜色。如此,教师能让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得到思维能力、个性的发展,提升游戏指导的价值与正确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指导是教师对幼儿进行针对性引导的教学手段,对幼儿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设计游戏指导策略时,教师应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而不是在发现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后,粗暴地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基于幼儿出现的游戏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感知,让幼儿自主意识到问题所在,使教师施加的游戏指导能显现出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廉紫微.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观察与指导策略[J].才智,2020(16).
[2]施凤华.浅谈幼儿园传统游戏中教师的隐性指导[J].才智,2020(14).
[3]卢建琴.如何提升教师在区域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能力[J].华夏教师,2020(13).
[4]曹如霞.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研究[J].科普童话,2020(20).
[5]郭冰清.幼儿园足球游戏实践和指导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Z2).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