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次、年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分析

2021-03-08 03:25黄传玉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岁组产次初产妇

黄传玉

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产科,山东沂南 276300

自2016 年以来,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高龄产妇明显增加,孕妇年龄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生育政策的调整为孕产妇年龄构成及母婴并发症带来了变化[1]。此外,随着生活压力及社会竞争力的加大,女性结婚及生育年龄也明显推后。国际妇产科联盟将35 岁以上的孕产妇定义为高龄孕产妇,研究发现[2],25~29 岁结构性心脏病孕妇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低,为妊娠及分娩的最适年龄;陈云燕等[3]发现,年龄≥40 岁高龄经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是适龄组的近3 倍。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分析不同产次及年龄层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从而尽早进行预防及干预,加强高龄孕产妇妊娠的管理,确保母婴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0 300 例孕妇的病历资料,年龄20~45 岁,平均(30.76±7.19)岁。根据产次将其分为初产妇组3535 例,经产妇组6765 例;根据年龄分为<25 岁组(1296 例),25~30 岁组(2581 例),>30~35 岁组(3976 例),>35~40 岁组(1795 例),>40 岁组(652 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均记录完整。排除标准:①患有肝脏疾病及免疫性病史;②出现肝脏功能不全及并发其他严重疾病;③入院后仅保胎治疗并未在我院分娩;④孕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10 300 例孕妇的病历资料,统计并比较各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糖尿病(GDM)、胎膜早破(PROM)、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前置胎盘、羊水过少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剖宫产、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妊娠结局。各项指标诊断及判定标准参考第8 版《妇产科学》[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参考Bonferroni 法。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组HDCP、GDM、PROM、FGR、前置胎盘、羊水过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40 岁组HDCP、GDM 发生率高于<25 岁组、25~30 岁组、>30~35 岁组和>35~40 岁组;>35~40 岁组HDCP、GDM 发生率高于<25 岁组、25~30 岁组、>30~35 岁组;>30~35 岁组HDCP、GDM 发生率高于<25 岁组、25~30 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40 岁组PROM 发生率高于<25 岁组、25~30 岁组、>30~35 岁组;>35~40 岁组PROM 发生率高于<25 岁组、25~30 岁组;>30~35 岁组PROM 发生率高于<25 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40 岁组FGR发生率高于25~30 岁组、>30~35 岁组和>35~40 岁组;>35~40 岁组FGR 发生率高于25~30 岁组、>30~35 岁组;>30~35 岁组和25~30 岁组FGR 发生率低于<25 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40 岁组和>35~40 岁组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25 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不同年龄组妊娠结局比较

不同年龄组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死亡、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40 岁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25 岁组、25~30 岁组、>30~35 岁组和>35~40 岁组;>35~40 岁组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25 岁组、25~30 岁组和>30~35 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40 岁组围生儿死亡发生率高于25~30 岁组、>30~35 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40 岁组早产发生率高于25~30 岁组、>30~35 岁组和>35~40 岁组;25~30 岁组、>30~35 岁组和>35~40 岁组早产发生率低于<25 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40 岁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25 岁组、25~30 岁组、>30~35 岁组和>35~40 岁组;>35~40 岁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25 岁组、25~30 岁组和>30~35 岁组;>30~35 岁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25 岁组、25~30 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35~40 岁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25~30 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见表2。

2.3 不同产次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产妇组HDCP、GDM、PROM 发生率高于初产妇组;FGR 发生率低于初产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前置胎盘、羊水过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不同产次组妊娠结局比较

经产妇组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初产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围生儿死亡、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2 不同年龄组妊娠结局比较[例(%)]

表3 不同产次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4 不同产次组妊娠结局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加,胰岛功能下降,孕妇胰岛素受体及其亲和力下降,从而出现糖代谢异常,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病率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40 岁组孕妇GDM 发生率为31.1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均P <0.01)。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系统顺应性也逐渐丧失,主动脉的储备能力逐渐下降,继而收缩压升高,子宫基层动脉血管逐渐硬化,局部胎盘呈现出血状态,血管内皮损伤进行性加重[5-9],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分泌量下降,继而诱发高血压疾病,并导致一系列并发症[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30 岁以上的各年龄组HDCP、PROM 发生率均高于<25 岁组(均P <0.01)。

随着年龄增长,剖宫产率升高,考虑由于高龄孕妇妊娠并发症增加,高龄孕妇骨盆和韧带功能退化,软产道弹性差,加之高龄孕产妇精神紧张、压力大以及医生顾虑等社会因素,使高龄孕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傅小英等[12]和王金凤[13]均发现,GDM 对孕妇和围生儿均有不良影响;高龄经产妇,由于妊娠并发症,特别是HDCP,全身小血管痉挛病理改变造成胎盘循环不良,导致胎儿发育受限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孕妇[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40 岁组孕妇GDM 发生率高,其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巨大儿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均P <0.01)。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高龄孕妇早产儿增多,考虑是其合并了严重并发症,为了治疗需要而提前终止妊娠,由于妊娠病理因素增加可能影响了胎儿宫内发育,早产儿及新生儿窒息比例升高。>30~35 岁组和25~30 岁组FGR发生率低于<25 岁组(均P <0.01),考虑为排除妊娠期并发症因素的影响,适龄孕产妇,尤其是适龄初产妇,妊娠期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其在围生期普遍接受了很好的健康指导;而低龄孕妇,往往缺乏足够的孕前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孕期保健和健康指导。

既往研究发现,高龄产妇剖宫产中产后出血系多种因素引起,其中主要因素有多次孕产史(≥2 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16-20]。考虑因高龄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体力消耗大,以及子宫结缔组织增多等均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21-24]。本研究结果显示,>35~40 岁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25~30 岁组(P <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死胎的危险因素[24],本研究也进一步证实,>40 岁组具有极高的围生儿死亡率。

Vaswani 等[26]研究发现,妊娠期并发症、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等发生风险与产次呈线性相关,随产次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产妇组HDCP、GDM、PROM 发生率高于初产妇组,FGR 发生率低于初产妇组;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初产妇组(均P <0.05)。但两组围生儿死亡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考虑人群差异所致。

综上所述,不同产次、年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不同。对于高龄产妇应加大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力度,做好孕期保健及健康教育,进一步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岁组产次初产妇
老年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临界值的研究
从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体操比赛看女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在骑行中成长
不同产次自然分娩对产妇分娩不良事件及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