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敏,吴 娟,何清贵,张 文,杨家乐
(会理市人民医院,四川 凉山 61510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属于血管性疾病,在临床上多发生于下肢[1]。下肢DVT若未尽早诊治可能造成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尽早诊断下肢DVT 有利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超声检查是临床上诊断下肢DVT 的主要方法[2],但该检查通常是在受检者出现显著临床表现或凝血指标检测异常时开展的,有一定的滞后性。D.二聚体(D.Dimer,D.D)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凝血指标[3],可预测下肢DVT 的发生,但现阶段临床关于其在老年人群中临界值的确定尚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老年患者双下肢DVT形成与D.D 临界值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20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的423 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住院治疗;年龄≥60 岁;意识清楚,理解、沟通能力正常;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未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入组前有静脉血栓史。按有无双下肢DVT 形成分为DVT 组118 例与无DVT 组305 例,DVT 组 按 年 龄 分 为60 ~69 岁 组28 例、70 ~79 岁组54 例及≥80 岁组36 例。其中,DVT组中男、女分别有68 例、50 例;年龄60 ~97 岁,平均(75.73±7.65)岁;住院时间1 ~53 d,平均(11.97±2.14)d;疾病类型:6 例脑血管意外,17 例挫伤、骨折,21 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心病,4 例糖尿病,4 例泌尿系结石,7 例恶性肿瘤,3 例高血压,57 例其他疾病。无DVT组中男、女分别有194 例、111 例;年龄60 ~95 岁,平均(75.74±8.17)岁;住院时间1 ~77 d,平均(10.16±2.23)d ;疾病类型:12 例脑血管意外,55例挫伤、骨折,76 例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心病,8 例糖尿病,23 例泌尿系结石,15 例恶性肿瘤,7 例高血压,115 例其他疾病。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
全部患者住院期间均行D.D 检测,方法:抽取2 mL 静脉血于抗凝管中,经离心后取血浆待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D.D 水平。将D.D 临界值设定为0.5 mg/L,D.D ≥0.5 mg/L 判定为阳性,并以静脉彩超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D.D 临界值预测双下肢DVT 的价值。
比较DVT 组、无DVT 组的D.D 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段DVT 组的D.D 临界值。
将数据录入软件SPSS 22.0 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描述,行Fisher 或χ² 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VT 组的D.D 水平为(3.62±0.55)mg/L,显著高于无DVT 组的(1.58±0.32)mg/L(t=47.338,P <0.05)。
在老年患者双下肢DVT 形成的预测方面,当D.D临 界 值 为0.5 mg/L 时,60 ~69 岁 组 与70 ~79 岁组的预测特异性分别为95.00%、97.44%,均较≥80岁组的80.00% 高,三组对比差异显著(χ²=6.445,P=0.040 <0.05);当D.D 临 界 值 为2 mg/L 时,60 ~69 岁组与70 ~79 岁组的预测特异性分别为70.83%、78.26%,均较≥80 岁组的96.55% 低,三组对比差异显著(χ²=6.570,P=0.037 <0.05);当D.D临界值 为3 mg/L 时,60 ~69 岁组与70 ~79 岁组的预测灵敏性分别为50.00%、42.86%,均较≥80 岁组的100.00% 低,三组对比差异显著(χ²=7.075,P=0.029 <0.05), 预 测 特 异 性 分 别 为70.83%、75.60%,均较≥80 岁组的96.30% 低,三组对比差异显著(χ²=6.203,P=0.045 <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DVT 组D.D 临界值的分析
D.D 属于纤维蛋白分解物,亦是一种评估早期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当DVT 形成时D.D 水平上升[4]。Mackiewicz.Milewska 等[5]研究指出,脊髓损伤后6 个月,单独筛查D.D 更能判断患者是否会出现DVT。酶联免疫法检测D.D 的敏感度最高,当前临床排除DVT 多以D.D 0.5 mg/L 作为临界值[6]。但相关研究指出,D.D 预测DVT 的特异性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D.D 预测DVT的结果存在较多的假阳性[7.8]。Zhang 等[9]对3861 例成年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DVT 组的D.D水平比无DVT 组高,D.D 水平为患者DVT 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价值较高。郑春莲等[10]指出,下肢DVT 患者血清D.D 水平升高。本研究中,DVT 组的D.D 水平较无DVT 组高,与上述报道一致,提示D.D 水平与老年患者双下肢DVT 形成存在一定的关联,可用于临床预测评估下肢DVT。当前,临床公认的DVT 诊断方法为超声检查,具有无造影剂、无辐射、无创等优势[11]。然而,多次进行超声检查十分繁琐,且部分医院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检查,费时费力,不利于老年患者的排除性诊断。Schafer 等[12]报道,相比超声排除急性DVT 形成风险,Wells 评分阴性和血浆D.D 水平阴性相结合可以安全地排除DVT 的存在。因此,寻找适宜的老年患者D.D 临界值预测DVT 至关重要[13]。本研究将老年患者分为60 ~69 岁组、70 ~79 岁组及≥80 岁组三组,发现当D.D 临界值为0.5 mg/L 时,三组的预测灵敏性均为100.00%,而60 ~69 岁组与70 ~79 岁组的预测特异性比≥80 岁组高,提示D.D 临界值为0.5 mg/L时适用于60 ~79 岁患者的DVT 预测。本研究中,当D.D 临界值为2 mg/L 时,60 ~69 岁组与70 ~79岁组的预测特异性均较≥80 岁组低;当D.D 临界值为3 mg/L 时,60 ~69 岁组与70 ~79 岁组的预测灵敏性、特异性均较≥80 岁组低;≥80 岁组在这两个临界值中预测灵敏性、特异性均无较大差别,而60 ~69岁组与70 ~79 岁组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提示D.D临界值随患者年龄的增长亦需提升,D.D 临界值2 mg/L适用于≥80 岁患者的DVT 预测。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双下肢DVT 形成与D.D临界值密切相关,D.D 临界值0.5 mg/L 适用于预测60 ~79 岁老年患者,而D.D 临界值2 mg/L 适用于预测≥80 岁老年患者。随患者年龄增长相应调整D.D临界值有利于减少其辅助检查的时间损耗,节省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