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水莲 黄 樱 叶艳菲
(湖南工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对于教学研究工作来说,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合理且深入地落实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可以加速教学改革进程,推动教师得到更好的专业化发展。从整体来看,课堂教学行为属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环境中,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逐渐构成,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有必要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行为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以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奠定重要基础,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国内外开展的课程教学相关研究工作,均将教学过程作为主要切入点,并于不同角度开展分析工作。
S-T分析法即于教学实地观察教学活动,或是采用观看教学录像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采样工作,之后分析和判断各项行为是否来自教师,并将分析判断的结果使用“S”或“T”记录。一般情况下,记录结果以曲线的形式表现。采用S-T分析法,可以有效获取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和其他各项行为的整体分布情况及相关的量性分析数据,还可针对其进行客观指导,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但其不足之处主要为分类相对较粗糙,仅能够划分“教师行为”或“非教师行为”,不能针对具体的教学行为特点及各项行为的分布开展全面深入的分析工作,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各项特点的充分展现和有效把握。
TIMSS是一种录像研究方法,全称为“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主要根据特定录像信息开展分析工作,并构建成相应的信息编码表,针对课堂概况和谈话分别进行编码,再选择样本课程开展现场录制工作,最后对数字化处理的录像和编码统计之后获取的课堂教学信息开展对比分析工作。这一方法由课堂教学流程信息入手,针对教学行为开展分析工作,优势在于可以对课堂教学具有更全面和完善的认知,但是该方法的操作较复杂,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正是因为如此,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的应用频率相对较低。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分析系统,由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系统演变而来。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系统为美国学者弗兰德斯(Ned Flanders)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主要针对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行为开展分析工作,并进行操作定义。在应用该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以语言类型列表为基础,实施样本编码工作,并建立数据矩阵,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系统诞生后,迅速在课堂教学分析工作领域之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实际上仍然存在不足,例如仅能够分析对象的语言行为,同样重要的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等教学行为因为不包含语言,所以被该系统忽略,同时,对于学生方面的学习行为该系统同样未能充分考虑。[1]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分析系统,虽然脱胎于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系统,但在此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以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系统为基础,教师的语言活动进一步细化,同时结合学生语言行为及技术行为,分析系统再次完善,在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分析系统的过程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均可得到统计分析,也可以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细致、准确的描述。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虽然已经针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分析系统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改进,但实际上,其仍完全处于语言行为分析的范畴之内,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计算机设备操作及多媒体等未得到明确的划分,仍然存在部分具有教学意义的行为被忽略的情况,导致行为分析工作结果的正确性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利影响。[2]
当前课堂教学分析方法已经能够在相应领域中体现出独特优势,但与此同时也有显著的劣势,难以有效适应新时期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工作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将现有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作为参照,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理论,构建更加符合当代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工作需求的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出发,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开展分析工作。在该系统中,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被划分成三个部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无意义活动。之后,该系统可针对各项活动进行分类编码,再应用抽样的方式随机获取样本,针对行为类型进行编码,以构建成数据矩阵,分析课堂教学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学环境相对于以往发生了大幅度变化,开展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分类处理教学行为。应用该系统时将教与学的行为主体及具体内容分别作为切入点,进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处理工作,将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设备融入教师、学生及无意义三个类型活动中。
从总体上来看,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语言讲授、设备操控、多媒体演示及常规的提问、反馈和课堂监督、管理、控制等工作,显然,该过程中的设备操控、多媒体演示为传统教学过程中不具有的新环节,开展课堂监督、控制、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学生的各项活动实施监督及管理,以避免学生出现走神等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在学生活动方面,内容主要包括提问、回答、小组讨论、课堂练习、观看演示及操作媒体等。除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外,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部分无意义活动,一般来说,即不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沉静或是混乱等情况。[3]
本文所应用的系统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相同,均需开展抽样活动,也就是采用相应的频率根据教学视频抽取样本,再判定其类型,使用对应代码实施编码工作,构成原始的数据表,再将原始数据处理成为数据矩阵,使相邻抽样点编码组合成为数个序对,最后进行类推并连接成为矩阵,使用这一矩阵结合课堂教学观察,能够针对课堂教学行为开展深入的分析探讨工作。[4]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因为不具备相应的辅助设备,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主要为教师板书讲解,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信息化手段已经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首先使用教学软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准备课件,更具体、有趣地表现知识内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知识内容及知识内容产生的原理。因为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于网络中搜索相关的、趣味性的资料,供学生在娱乐当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另外,应用信息化手段还可以促使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情境中充分感受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内容。[5]
从实际上来看,诸多学科知识均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对于尚未能完全理解知识内容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由此,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形象化,使抽象的知识内容更生动、全面地展示于学生面前,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原理及知识产生的途径,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不断了解知识原理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掌握知识中存在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向全班学生展示,大幅度减少板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用的时间。例如在进行物理学科或是地理学科教学时,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则时常需要在黑板上绘制复杂的电路图、地形图等,占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率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还可以吸引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注意力,使教学环节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发展,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在开展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全面的分析方法有利于全面、细致、真实地反映课堂教学活动的各方面情况,充分暴露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与此同时,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知识学习的氛围中,更加有效地学习、理解、吸收和应用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客观地查看、分析、反思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