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言景观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2021-03-08 12:25陈煜湲
文教资料 2021年26期
关键词:标牌模态汉字

陈煜湲 候 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一、引言

近年来,语言景观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受到社会语言学、符号学等多门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语言景观概念最早由兰德里(Landry)和布尔里(Bourhis)于1997年提出,指城市现实环境中的各类语言标牌,如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商铺标牌等所共同构成的景象。语言景观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语言文字,但关注的焦点并非只有标牌上的文字内容,还考察这一标牌语言的特点与所处的环境,以及考察这些语言标牌所反映出的社会语言现实,如所蕴含的政策取向、权势、身份等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语言景观的涵盖范围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标牌,而是呈现出一种“多模态化”的趋势。图像,影音,小到一件T恤衫,大到一块电子显示屏,语言景观涵盖的范围不断扩大,意味着可供研究的语言景观日益增多。

近年来,国内外语言景观研究不断涌出新的热点,语言景观与二语习得方面的相关研究呈现一个鲜明的研究态势。根据学者的研究,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景观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利用掌握的语言技能认识目的语的语言景观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因此,将语言景观融入二语教学中,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有极大帮助。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多模态语言景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着重探讨两个问题:将多模态语言景观应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否存在可行性?多模态语言景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哪些作用?

二、多模态语言景观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

(一)文化因素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全球范围掀起汉语学习的热潮,汉语的影响力随着我国文化的传播不断扩大。在国内,对外汉语教育随国家政策逐步推广,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相关人才,致力于让汉语与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感受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入多模态语言景观,对外汉语教师可带领汉语学习者分析其内涵,感受语言景观背后独特的中国文化,也是多模态语言景观的作用体现。多模态语言景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增强汉语的教学效果,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播。例如解读服装上的汉字,在解读字词本身之外,还可以加入适当的书法活动教学,借此让汉语学习者感受中国书法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环节因素

将多模态语言景观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并不是不合章法、无计划地将语言景观生硬地安排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过程中,而是有目的、有选择地选取适合教学、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帮助的多模态语言景观。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对外汉语四大环节教学都可以加入适当的多模态语言景观来辅助教学。

语音教学方面,汉语拼音是识别、读认汉字的基础。不难发现,现实环境中有许多标牌都是汉字加拼音的标注形式,如公交站名等。这些标牌展示的汉语拼音有利于为汉语学习者拼读汉语提供练习机会,加强对拼音的认识与运用。

词汇教学方面,现实环境中的语言景观多以词汇形式呈现,尤其是在不同场景中,使用的词汇大都不同。但当我们聚焦在某一场景,如地铁站,认识、运用“售票处”“换乘”“扫码进站”等词汇(词组)就很有必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出现在特定场景的词汇的学习使用,能极大地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同时,关注各类多模态语言景观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增加词汇量。

语法教学方面,汉语语法具有自身特点。如果不结合实例教授语法规则,往往会让汉语学习者对语法点感到困惑。引进多模态语言景观,分析结构上的特点,可让汉语学习者加深理解汉语的语法。对拥有一定词汇量的汉语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引进语言景观作为实例进行语法讲解,帮助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汉字教学方面,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本身具有表意性,且同音异形的汉字数不胜数。传统的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展开,在教授上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多模态语言景观引入课堂,则能培养汉语学习者对汉字的感性认识,促使他们留心生活中的各类语言景观,如公交站名、店铺名称、菜单等汉字形体、结构的情况,激发他们的汉字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汉字背后蕴含的中国文化。

三、多模态语言景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语言意识

尽管语言景观充斥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空间里,但鲜有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地查看周围语言环境的文字使用,更不会思考每一语言景观背后的语言政策或社会现实。对外汉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地引进多模态语言景观,能够很好地培养与强化汉语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强化他们对社会环境中目的语的应用及不同语言的地位和价值等的意识。

就汉语学习者本身而言,基本上通过HSK(三级)的学生都已初步具有识别、阅读现实环境中文字的能力,并能大致理解文字的基本含义,如辨认道路标牌名称、电子屏幕上展示的广告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多模态语言景观,能打破课堂与现实环境的隔阂,帮助学生认识与探索现实语言环境,并将自身所学运用到现实语言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识读能力。

(二)提高对多模态文本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展开,很少与现实语言环境搭上联系,语言景观可以为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提供资源。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不同样式的语言景观,如教师可以以地铁站为背景,呈现含有不同信息内容的指示标牌,像“本站首末班车时间”“售票处”等指示性标牌,以周到的信息服务为主,帮助汉语学习者了解乘坐地铁时需要知道的相关信息;或者“请为有需要人士让座,多谢合作”“文明礼让,智者守序”等提示性标牌,使学习者接触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景观标牌,直观、形象地感受这些文字传递出来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汉语的认识和学习,汉语学习者逐步建立汉语思维,有效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渐创新,语言景观逐渐走向“多模态化”,结合了更多样的视觉符号与印刷文本。语言景观的内容除了文字以外,往往还带有不同的颜色、字体或表示图像、姿态、声音的视觉符号。在载体上,除原有的广告牌外,贴纸、店铺招牌、电子显示屏等都是语言景观的新兴载体。语言景观的发展之快,需要第二语言学习者提高对多模态文本的理解、阅读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多模态语言景观,帮助汉语学习者从不同模态视角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实体形式、图像意义,以及所在空间环境的原因及影响,多方面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多模态读写能力,使其面对多模态语言景观时能阅读与理解文本内容,对汉语的理解运用更加全面。

四、多模态语言景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将多模态语言景观资源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对于学习者和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挑战,意味着在利用多模态语言景观资源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于学习者而言

首先要考虑多模态语言景观的内容与学习者的汉语知识水平是否匹配。学习者还需要有足够的学习热情与毅力,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教师所展示的语言景观内容将更加复杂,难度将逐步加大,需要学习者在课前充分预习即将讲授的语言景观内容,对其有基本了解与思考。由于汉语并非这些学习者的母语,因此资料的查阅,语言景观素材的阅读与获取,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甚至在遇到大篇幅的语言景观文本时,学习者可能会对汉语产生倦怠、厌烦之情。这对学习者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学习者在课前学习时,只需对要讲解的语言景观有初步了解与大致的思考即可,较难一些的语言景观文本应在老师的辅助下学习。

(二)于教师而言

对教师来说,在准备语言景观素材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要考虑是否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相符合,并要在基本匹配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难度,提高学习者的汉语知识水平。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并根据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合理引用多模态语言景观素材,使之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另外,除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外,教师还需尽可能地考虑学习者的其他因素,如兴趣、职业、学习动机、来自哪一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与禁忌等,合理运用适合的多模态语言景观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这样自然会增加教师的备课负担,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

五、结语

将多模态语言景观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能够为语言学习提供多方面的渠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多模态语言景观,不仅能够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还能够带领学生感受汉语的结构之美;课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切身体会汉语在现实语言环境中的用法,探索发现不同的多模态语言景观,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环境中的语言应用相联系,更有效地掌握与运用汉语;同时,使汉语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挖掘中国文化的深层底蕴,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标牌模态汉字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某微型客车尾门标牌脱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